龙头企业纷纷抢滩科创板 新三板有多少家潜在标的?

投资快报 孙宁
2019-03-14 00:30

随着科创板的不断升温,新三板科创板概念股票开始快速上涨,A股科创板概念股票也开始上涨。新三板一大批科创板类热门企业,最近涨幅非常明显,包括成大生物、合全药业等,即使在新三板,每日也有几百万的成交额。在金达莱打响新三板公司进军科创板第一枪之后,未来新三板现有和潜在的挂牌公司资源,势必面临科创板的分流。新三板和科创板作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组成部分,急需通过进一步改革建立良性的“竞合关系”,在竞争的同时进行合作分工,让不同需求的投资和融资获得真正的对接。

复旦张江拟登陆科创板

近日,港股复旦张江公告称,拟向有关监管部门申请,向符合条件的询价对象及在上交所开设证券账户的科创板合格投资者以及符合证监会、上交所规定的其他投资者,配发及发行不超过1.2亿股每股面值0.1元之A股。

公告显示,复旦张江此次科创板上市拟募资6.5亿元,其中2.3亿元用于海姆泊芬美国注册项目,2.4亿元用于生物医药创新研发持续发展项目,1.8亿元收购泰州复旦张江药业有限公司少数股权项目。资料显示,复旦张江是一家从事生物医药的创新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

对于登陆科创板,复旦张江称,相较于上交所的主板而言,董事认为于科创板上市更能体现公司的创新及研发能力,契合公司的市场定位及长远发展目标,因此建议于科创板上市。

记者注意到,复旦张江为首家宣布转战科创板的港股公司。对此,经济学家宋清辉预计,由于港股中有一些红筹股符合科创板的上市条件,未来会有更多的港股公司申请登陆科创板。

自科创板开板消息,正式表态拟登陆科创板的公司已有6家。其中4家新三板企业江苏北人、金达莱、先临三维、大力电工已发布相关公告,2家A股上市公司力源信息、浪潮信息公布了参股公司相关消息。

记者获悉,西安多家企业如诺瓦电子、铂力特、万德股份(836419.OC),以及钜光太阳能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均在积极筹备科创板申报工作。此外,宁夏、贵州两地证监局近期也对当地科创板拟上市企业进行了调研。备战科创板的形势如火如荼。

科创板与新三板的“竞合关系”

在这样的情形下,科创板的推出无疑让新三板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和新三板的挂牌条件相比,科创板虽然上市门槛更高,但投资者准入门槛只有50万元,远低于新三板,更有大量公募基金计划参与,潜在投资者的数量和资金规模明显更多。科创板的流动性比新三板好,上市企业也有望享受更高估值。因此,新三板挂牌企业如果符合科创板的上市条件,自然会“人往高处走”。同时,一些原本可能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如果符合科创板资格或者自身评估未来有望符合的话,也很有可能跳过新三板而直攻科创板。

从投资者的角度看,“喜新厌旧”一向是A股的特性,更何况科创板的公司有更高的科技含量、初期较少的上市家数也有利于降低投资者选股的难度。而符合新三板交易资格的投资者,也都可以达到科创板的门槛,新三板现有投资者不可避免将被科创板大幅分流。因此,新三板无论在存量和增量的上市资源,以及投资者的参与度方面,都面临科创板的巨大挑战。

这一“介绍上市”的方式,在未来创业板向注册制改革方向启动后,也可以推广到新三板到创业板的转板上。如此一来,新三板将成为A股市场的“后备军”和“孵化器”,扮演资本市场的重要角色,各个层次的市场也有望形成“竞合关系”。

接下来,新三板还有哪些公司可能也会冲刺科创板呢?据统计,新三板有428家企业符合科创板前4套标准,占挂牌公司总量的4.11%。其中有320家仅仅只符合第一套上市标准,如果按2倍市值标准、3倍财务标准筛选,有18家更具有上市实力;428家企业中,剔除掉仅仅只符合标准一的320家公司后,其中60家更有可能符合科创板的上市标准;另外,新三板共有12家企业符合第5套上市标准,剔除4家IPO申报已被受理的公司后,还有8家符合第5套上市标准。

按照2倍市值标准、3倍财务标准,对仅仅只符合科标准一的320家企业进行筛选后,有18家企业符合上市条件。

“三类股东”问题需警惕

从后续的情况看,一些企业的“三类股东”从做市交易中进入,存在嵌套多、穿透复杂且成本高昂等问题。例如,海容冷链为处理“三类股东”问题,IPO进程后延了数年,亿童文教则由于清理“三类股东”成本高昂,最终无法谈妥而终止了IPO进程。

《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规定,持有上市公司5%以上股份的契约型基金、信托计划或资产管理计划,应当在权益变动文件中披露支配股份表决权的主体,以及该主体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是否存在关联关系。契约型基金、信托计划或资产管理计划成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第一大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的,除应当履行前款规定义务外,还应当在权益变动文件中穿透披露至最终投资者。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资本都是逐利的,能去科创板的公司大都是一些优质企业。以前,新三板大量优质标的选择摘牌,而后登陆A股或港股市场寻求更好的估值和流动性溢价;现在,又多了科创板这个更宽广的平台。

但专业人士提醒,在新三板的投资思路中,基于跨市场估值套利的“集邮”一直是不少投资者采取的策略。有市场人士表示,科创板设立,部分投资新三板公司的机构多了一个潜在退出渠道。但具备在科创板上市条件的新三板公司并不是太多。“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硬科技’和先进技术的新兴战略行业优质企业才有希望登陆科创板。从过去几年的‘集邮’实践情况看,个人投资者成功概率很低。投资者需仔细筛选,避免盲目跟随炒作。”

本文来源财富动力网,未经财富动力网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合作请联系:周先生(020-66218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