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主义留学观将带给我们什么?

21世纪经济报道 陈永杰
2019-03-21 07:00

中山大学副教授 陈永杰

在高校任教的老师,经常会看到学生拿着由中介整理好的材料来敲门要推荐信,然后到了每年的二三月份便会陆续得悉学生被某名校热门专业(通常整个班都是中国人)录取的消息。笔者也是留学过来人,当年申请留学时哪里有钱请中介,加上整个申请过程甚是有趣、相当锻炼人,见此便会多问几句以了解情况。现在的学生能负担得起动辄过万中介费的不在少数,但连历练也要跳过,看来为着开眼看世界而留学的时代,确实已经远去,取而代之的,不妨这样概括,是一种功利主义的留学观。

功利主义留学观将带给我们什么-许文涛

留学中介当然最明白这个市场的需要,所以每年这些时候都会发些报告做新闻,顺便宣传一下自己的服务。例如,日前某机构在北京发布的留学生报告正是这一类,并且部分媒体的报道也在助力这种功利主义倾向。这份报告的一个主要的“发现”是,“金融和会计”是出国留学群体中最热门的专业,“就业因素”成为留学的主要动力。

对于公众而言,这可能是个有趣的消息,但对于强势企业的HR而言,这已经是常识,未必算得上新闻。是故,近年来才有所谓“镀洋金”的说法。但不妨泼点冷水,时代变了,近年国内一批985高校已经冲进了全球前100名行列,如果不是特别顶尖的欧美高校或者特别稀缺的专业,不见得未来回国求职就一定更有优势。

然而,这份报告的一些内容仍有值得分析的内容。笔者留意到,报告中呈现出来的出国留学群体的价值观,很能折射当今中国社会现状。不必絮言,留学生价值观主要体现在他们的专业选择上,当一些专业多人申报,自然就会有另一些专业少人问津。笔者整理了一下,对比主要有三个倾向:在自然科学之中,理科降、工科升;在社会科学之中,金融和会计升、其它社科专业降;如果再列一个“其它类”的话,呈现明显反差的还包括医科降、艺术类升。

看着这些此起彼伏,再联想到中国社会现在的发展问题,可以十分唏嘘。比如一边厢是房地产热、高片酬明星以及高薪的程序员,另一边厢是中国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以及芯片发展难、医疗水平低与医护人员工作压力大等。当前留学生群体的价值观显然是“找份好工作”的就业导向型,但也仅仅是就业导向而己。

要指出的是,功利主义留学观之下,同样是出国留学,当下的群体与过去上几代的留学先贤们在一个选择上有南辕北辙的反差:过去中国著名的出洋留学群体主要是根据中国社会缺什么来选专业,现在很多的学生是根据什么专业最赚钱来决定读什么。这样延伸出来,不难推测,首先,中国社会缺什么这件事,大概是要留给留不起学的群体来解决了。其次,如果说以往一百年的很多重要发展得益于上几代留学生的引领,那么这个国家未来几十年的路走得如何,难免也会受这一代的留学生影响。

由此看来,“留学”二字在中国社会的光环可能不久后便会消失。原因很简单,首先,对于没有挤进世界顶尖名校或稀缺专业的学生而言,其实海外高校在本质上相当于设在海外的民办高校,它主要为学生和家庭提供多一个选择而己,如果量太多,一样要接受就业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近年来求学香港的学历逐渐贬值正是一个反映。其次,留学与其它教育过程一样,既可以通过协助努力读书的社会下层改变命运,从而推动社会流动,也可以便利富裕群体复制身份地位予子女,带来另一端的影响。

想一想,当年留学英伦却没法读下去的徐志摩,模仿英诗风格写中文诗,可以成为进语文教材的散文诗,现在如果同样的事情发生,家人就只能认了,当贴钱让他去一次游学好了。(编辑 欧阳觅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