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加速流入A股 中国将提供足够风险对冲工具

21世纪经济报道 陈植 上海报道
2019-03-26 07:00

随着越来越多海外投资机构进入中国金融市场,如何完善投资环境,正深受相关金融监管部门重视。

3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当前,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以后,他们会发现我们的对冲工具、衍生品和其他金融产品还须进一步发展。我们今年的重点任务是创造条件,提供足够对冲工具,使各类投资者能够有效对冲和管理风险。”

“若中国金融市场风险对冲工具持续完善,将有助于海外资本流入,改变当前A股市场海外投资机构占比依然偏低的状况。”TS Lombard公司全球宏观部门主管Dario Perkins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尽管中国A股在MSCI全球基准指数的权重不断提升带来了大量海外投资,但海外资金在A股的占比依然不到8%,远远低于美国股市(13%)、日本股市(38%)与中国港股市场(45%)。

一位熟悉中国风险对冲衍生品研发进程的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当前多家海外投行与大型资产管理机构正向中国相关部门建议,一是增加汇率、利率互换等衍生品的研发,包括尽早推出人民币外汇期货等;二是提高A股市场个股期货期权、股指期权等衍生品的交投活跃度,进而允许金融机构创设复杂衍生品满足海外投资机构个性化投资组合风险对冲的需求。

一家香港大型资管机构负责人对此提醒说,中国在加快推出各类金融市场风险对冲衍生品同时,还需高度警惕“输入性风险”。去年以来,很多新兴市场国家遭遇股债汇“三杀”,一个重要原因是国际投机资本利用金融衍生品大举沽空套利。

易纲对此表示,金融业开放本身并不是金融风险产生的根源,但开放过程可能提高金融风险防范的复杂性,因此需要不断完善与开放相适应的金融风险防控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3月18日中国证监会与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在法兰克福签署了《关于衍生品监管合作与信息交换的备忘录附函》,加强两国监管机构在跨境衍生品领域的监管合作和市场极端情况下的协同应对。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有助于中国金融监管部门加强衍生品市场有效监管,最大限度缓解资金突发性跨境大进大出对中国金融市场风险的冲击。

汇率风险对冲操作成本偏高急需破解

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要吸引更多海外资金进入中国金融市场,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汇率风险对冲操作成本偏高问题。

上述香港大型资管机构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一直以来,海外投资机构会用香港离岸市场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一年期NDF减去离岸即期汇率的掉期点数,作为衡量人民币汇率风险对冲成本高低的主要依据。

去年9-10月期间,由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快速下跌创下年内低点6.97,上述汇率风险对冲操作成本单月涨幅一度超过200个基点,鉴于当时中美利差仅有40个基点,这意味着海外投资机构需采用5倍杠杆融资投向人民币国债,所取得的无风险利差收益(40×5)才能覆盖汇率风险对冲操作成本涨幅。

“事实上,鉴于当时中美贸易谈判悬而未决,多数海外投资机构杠杆融资倍数不会超过4倍,意味着他们加仓人民币债券几乎无利可图。”上述香港大型资管机构负责人直言。与此对应的是,去年10月份,海外投资者在中债登的债券托管量规模较上月仅增加2.53亿元,创下过去20个月以来的单月增加额最低值。这足以显示汇率风险对冲操作成本涨幅过大过快,对海外投资机构加仓人民币债券形成的巨大制约效应。

记者多方了解到,当前海外投资机构针对人民币汇率风险对冲的操作,主要采取两种措施,一是通过境内银行开展远期结售汇交易,但这类操作成本较高,通常银行的报价是在当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基础上增加约460个基点,相当于交易本金的0.67%;二是在新加坡、香港NDF市场、美国芝加哥证券交易所与场外交易市场买入相应的人民币期货期权产品,但这些交易品种由于交投活跃度不够,导致海外投资机构时常找不到合适的对手盘“化解”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

为此,中国需要积极探索推进人民币外汇期货上市。

在对冲基金Sunshine Profits分析师Przemyslaw Radomsk看来,若境内人民币期货能尽早上市且交投活跃,势必令众多海外投资机构迅速降低汇率风险对冲操作成本,毕竟,新加坡人民币期货交易成本仅为交易本金的万分之二。

“更重要的是,此举有助于远期人民币汇率的定价权从境外回归境内,令远期汇率波动趋于平稳。”他认为。

A股风险对冲衍生品的“红与黑”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今年以来众多海外投资机构纷纷加仓A股,但他们同样面临风险对冲工具缺乏的窘境。

一家新兴市场投资型对冲基金经理向记者透露,此前他们在其他新兴市场国家股市创设了市场中性、多空策略、事件驱动等多种投资模型,但发现由于A股风险对冲工具较少,因此投资委员会决定暂时不将这些投资策略复制到中国A股市场。

“目前我们在A股市场的主要交易策略,只能围绕指数增强型交易策略展开。”他透露。不过,由于股指期货存在开仓交易限制,令他们的指数增强型交易策略同样得不到充分的风险对冲,不得不压缩交易规模。

由于风险对冲工具不足,不少海外对冲基金选择在香港买入挂钩A股指数的ETF产品,因为香港市场有足够多元化的风险对冲工具化解他们的持仓风险。

在这位新兴市场基金经理看来,尽管对冲基金在寻找A股风险对冲措施方面各显神通,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由于A股境内风险对冲工具不足,不少海外对冲基金在A股的实际投资额低于他们的预期值。比如一些海外大型资管机构计划将5%基金资产配置到A股市场,但由于风险对冲工具不足导致多个交易策略无法落地,他们实际投资额只占基金资产的3%左右。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多家海外投行与大型资管机构因此向中国金融监管部门建议,鉴于A股市场波动性大幅高于日经225指数与美国标普500指数,中国应加快允许个股期货期权、股指期货、股票债券投资组合收益互换、复杂衍生品的创设面世,进而给予相应的配套措施提升其交易活跃度。

“尽管中国部分场外交易市场提供个股期权、股指期权、收益互换等衍生品,但始终存在流动性偏低的问题,个别海外投资机构尝试下来发现无法有效对冲自身的A股投资组合风险。”他指出。但这对中国金融监管部门而言,无疑是新的挑战,因为这些衍生品交易活跃度大幅提高同时,也可能会对整个股市带来不小的震荡压力,此前2015年A股大跌,很多金融机构认为股指期货沽空机制与中证300指数做空产品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如何平衡风险对冲衍生品交投活跃度与化解金融市场风险,考验监管部门的“监管能力”。

(编辑:张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