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行:已为“一带一路”项目提供融资逾1900亿美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郑青亭 博鳌报道
2019-03-27 21:31

3月27日,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郑之杰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透露,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国开行累计为600多个“一带一路”项目提供融资1900多亿美元。截至2018年底,国开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余额为1090亿美元。

根据全球基础设施中心预测,2017至2040年,全球基础设施投资需求预计将达到94万亿美元,而投资缺口将达18万亿美元。

郑之杰表示,全球基础设施投资需求有五分之一无法得到有效资金支持,这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部分国家的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不平衡,部分国家的经济实力相对较弱,财政出资能力和融资能力有限,基建领域的发展相对的滞后。    

二是,市场化运作的难度大。基础设施项目具有投资规模大、短期投资回报低和投资期限长的特点,吸引资本介入的难度比较大。   

三是,项目建设的不确定因素比较多。基础设施建设中,普遍涉及的征地拆迁、生态环保、社区关系等一系列问题,需要付出比较多的时间成本和费用成本,带来诸多的不确定性的风险。

郑之杰指出,国开行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长期可持续且风险可控的金融支持。2017年5月,国开行承诺将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2500亿元等值人民币专项贷款。郑之杰介绍,截至今年2月底,国开行“一带一路”专项贷款已累计完成4807亿元等值人民币,其中基础设施为1391亿元人民币。

不过,郑之杰指出,推进“一带一路”基础设施融资还需在四个方面努力:

一是搭建更加开放包容的融资平台,发挥政府的财政资金、国际资本、私人资本等各类资本的优势。

二是制定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布局相互匹配的科学规划,由于国开行主要提供中长期贷款,如果没有中长期的规划,贷款的风险将难以控制。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要结合合作国的发展意愿,积极开展多双边的合作规划,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系统发展规划,确保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布局以及区域发展相匹配。

四是加强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模式的创新,以通用模式解决所有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问题不太现实,要深入分析具体项目的实施环境、功能性质和现金流等,有针对性设计融资的模式和产品组合。

(编辑:辛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