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为什么这么牛?底气就在财报里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倪雨晴 深圳报道
2019-03-29 21:56

华为2018年财报最全详解。

(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

3月29日,华为深圳总部举行了例行的财报发布会。这家全球最大的通信设备商,在当下复杂的国际局势中,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

从财报的数据看,华为2018年业绩依旧亮丽:实现全球销售收入721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5%;净利润59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1%。

(图片来源:华为官方公众号)

营业利润率为10.2%,对于制造企业来说,还是不错的。

这一次华为年报报告主题是“迎难而上,追求领先”,前来参会的全球媒体也有近100人,比以往的规模更大。华为也欲向外界、以及合作伙伴传达更多的信心。

此前,华为“教父”任正非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019年对于华为来说,业务是困难的一年,2019年的收入目标为1250亿美元,增速将低于20%。

不过,今天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带来了好消息,他告诉21Tech在内的记者:“2019年头两个月收入成长超过30%,三个业务都有两位数的成长。我们预测,随着运营商5G驱动投资的恢复,全球行业数字化的机会,以及消费者业务的需求,我们今年会有两位数的成长。”

除了业务扩张,网络、设备的安全问题也成为会上的焦点。

围绕着不断抛出的国际挑战问题,郭平笑言:“美国是’神助攻’,外部压力,特别是不公平不公正的压力,会让我们更坚强。美国政府所采取的行动,我们所有人都非常清楚了。中国话来说,是吃相完全不管,我也很为那些绅士们遗憾。”

而随着5G的世界打开,华为等ICT公司将迎来机遇。目前华为已经有30+个5G的商用合同,5G基站已经累计发货4.5万个。

今天华为公布的财务数据中,有三方面有意思的看点。

看点一:

消费者业务的收入首次超过运营商业务

消费者业务全年销售收入348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5.1%;运营商业务领域的销售收入2940亿元人民币,与2017年2978亿元人民币相比,同比下滑了1.3%,业绩基本持平;企业业务领域收入74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8%。

以此计算,消费者业务的营收占比高达48.4%,成为总营收的半壁江山,达到了新的里程碑。

郭平表示,2018年,华为(含荣耀)智能手机全年发货为2.06亿台(2017年发货量为1.53亿台),非手机发货量超过1亿台。根据IDC的数据,三星的出货量为2.92亿台,苹果手机以2.09亿台,华为和苹果的数据非常接近了。

消费者BG的CEO余承东发朋友圈表示,明年后年消费者业务的占比还会继续迅速提高。

华为内部人士告诉21Tech,未来可能消费者业务会达到三分之二的比例,上升空间还很广。

对于略有下跌的运营商业务,郭平解释道:“运营商业务受周期性影响,业绩是在管理层的预期之内。5G建设后,相信会迎来业绩的增长。4G解决人与人之间的沟通,5G是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连接,期间有巨大的机会。”

同时,郭平也指出:“消费者BG是收入最高的业务,但并没有说是最挣钱的。我们不认为运营商BG达到了天花板,5G打开了无穷的可能性,就像100多年前的电力一样,ICT行业也面临着这样的机会。”

想象一下,如果网络变成电和水一样的充足和平价,流量生态成本、配套的社会生产成本都会下降,对于大众生活、以及产业端的改变都是巨大的。

看点二:

国内营收的比例进一步上升

第二个值得关注的是,国内外市场占比方面,国内营收的比例进一步上升。

2017年就有一个关键的信号,华为来自中国市场的营收自2005年后首次超过了国际市场,占比达到50.5%。2018年,中国市场的收入3722亿元,占比达到51.6%,相比2017年略有提升。

 

   (图片来源:华为官方公众号)

这意味着,华为对于国际市场的业务依赖度有所减少。

尤其是5G来了之后,可以预见中国会是最大的应用市场,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此前接受外媒采访时就说过,新西兰的5G市场还不如他的家乡益阳,澳大利亚的市场不如广州。

所以,华为对于接下来5G业务的增长有自己的筹谋。同时,为了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华为也已经提前向一些供应商采购,增加库存。

看点三:

研发额度不断提高

第三点就是研发额度不断提高。华为2018年华为研发费用达1015亿元人民币,投入占比销售收入14.1%。

华为近十年投入研发费用总计超过4800亿元人民币。

( 图片来源:华为官方公众号)

按照欧盟委员公布的《2018年欧盟工业研发投资排名》,华为研发投入113.34亿欧元排在第五,前四名分别是三星(134.37亿欧元)、谷歌(133.88亿欧元)、大众(131.35亿欧元)和微软(122.79亿欧元)。

你会看到,苹果并未榜上有名,事实上华为和苹果对研发的态度是不同的方式。华为为走重度研发投入路线,在资金上丝毫不不吝啬;而苹果核心是iOS系统,标榜的是自身研发投资小、效益高,更关注对生态中第三方开发者的投入和维护,对于外部公司的收购和投资更是堪称“小气”,十分惜金。

再看华为,其研发主要分为面向未来的研究创新和支撑产品的开发投资。其中,有超过15%的研发费用投入在面向未来的基础研究上,主要载体为华为2012实验室,实验室目前共有2万多名员工。2012下设中央研究院、中央软件院、中央硬件院、海思半导体等二级部门,也包括了分布在各地研发中心的2012下属实验室。目前在全球共有14个研究院/所。

比如,在研发的深度上,华为很早就开始设计并采用自己的芯片,这对华为的产品整体降成本,以及开发富有自己特色的产品形成差异化至关重要。华为的芯片开发始于1991年,采取自己设计芯片、再外包芯片制造企业加工,用来替代前期直接向芯片公司购买的芯片。只要华为的产品能上规模,华为自己做的芯片对降低成本的作用就非常明显。

对于基础研究的投入,任正非在2018年的一次会议上说道:“我们要加强基础研究的投资,希望用于基础研究费用从每年总研发费用150-200亿美金中划出更多的一块来,例如20%到30%,这样每年有30到40亿美金左右作为基础研究投入。”

千亿美元与安全风暴

31年的时间,华为进入了千亿美元俱乐部,这也是华为的新里程碑,事实上,原先按照华为的保守规划,1000亿美元的收入是2020年的目标。现在,华为提前两年收官。

对比来看,在ICT阵营中,三星在2007年营收超过1000亿美金,苹果则在2011年达到这一数值。如今,华为在体量上与苹果、三星更加接近。不论从营收,还是底层技术、终端产品,三强争霸的气息也更加猛烈。

然而,更猛烈的是华为眼下所面临的安全风暴。

概括来说,中美贸易的博弈令华为等设备商面临经营压力,并且美国政府一直以安全问题为由,劝说其盟友禁用华为5G产品。而通信设备作为数据传输的管道,原本就十分敏感,美国也不是第一次展开对华为的调查。

外部环境变换,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从未如此密集地走向前台,就近日的行程来看:

  • 2月18日,任正非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采访;

  • 2月19日,任正非接受了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采访;

  • 2月28日、3月1日任正非在俄罗斯与科学家对话;

  • 3月13日,任正非接受了美国有线电视CNN采访。

毫无疑问,任正非的现身对公司来说是提振信心,也在积极地释放信号。但更多的还是提升市场层面的信心,向欧洲等地区的合作伙伴表明,我们还是很有实力来应对这些事情,不会因为这些事情而干扰到合作,产品在安全方面可以安心。 

在今天发布会上,对于近日英国市场的OB报告再次提及安全漏洞问题,郭平也对记者回应道:“OB报告里说明了华为的产品没有后门,并且还打开了前门,进行了源代码的测试。他们对华为进行了行业最严苛的测试。按照OB报告的说法,英国的网络没有比去年更脆弱。针对英国给我们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华为去年董事会已经做了决定,决策投资20亿美金改善,不仅是结果可信,过程也更可信。”

“华为产品、质量、安全会不断提升,希望其他公司也进行测试,提升行业水平。我们已经着手可信产品开发的高阶设计,5年后华为会建立起可信开发的新的标杆。在结果和过程可信上建立新的标准。”郭平还说道。

除了进一步开放化、透明化,另一方面,华为也开始在法律层面诉诸反击。3月初,郭平就主持参与了起诉美国政府的发布会。

十多年前,在思科诉讼华为期间,郭平就亲自坐镇美国指挥,当时就在圈内建起威望。如今,身经百战的他再次领兵。这次挑战,也许能变成华为更上一层楼的转机。

为什么又是华为?为什么是5G?

面对诡谲的国际商战,大家依旧关心为什么又是华为?华为将经受多大的挑战?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一书中写道,任正非当年所预言的“世界通信制造业三分天下,必有华为一席”,已经成为现实。他现在思考的则是:如何平衡国际商业生态环境?如何实现华为在全球化扩张中的和平崛起?

这也是一个常问常新,每年情况都有更新的议题。

之前,21Tech就说过,从经济版图中的地缘格局看,中国已经碰到了美国的边界,并且没有空白的边疆了。

在这样的强强对决中,表面上是中国公司和美国方面的博弈,实际上是中兴事件之后两个国家之间的高精尖技术对抗。

只是这一次的动静更大,两强对决,不是今天就是明天。这一次在5G标准、全球市场格局的变化,应该是触及到了对方的利益。

而5G时代的竞争,和4G等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此番是5G和半导体的一体化竞争。因为5G芯片技术是基础,网络是虚拟的,需要硬件去承载。

5G讲究的是端到端的打通,华为以及有力竞争者们都从底层到标准到终端都已布局,来迎接5G的革命性升级。

在通信设备行业,华为早已是寡头。2013年开始,华为就稳坐全球电信设备行业第一的位置,2017年的全年营收就已经超过爱立信、诺基亚、中兴之和。

目前在5G设备厂商中,是华为、中兴、爱立信、思科、诺基亚五家巨头在竞争。

根据中信建投证券的报告,在2018年前三季度,这五家公司合计占全球服务提供商设备市场收入的75%左右,华为占据了电信设备市场28%的份额,其电信设备收入几乎与诺基亚和爱立信的综合相当。并且,在RAN、路由器、光网络等市场的份额都位居前列。

5G芯片方面,华为也发布了巴龙5000基带芯片,将配合麒麟芯片搭载到折叠屏手机当中。此外,华为还发布了用于5G基站的天罡芯片。任正非也多次强调,只有华为拥有5G和微波结合的技术。

而5G相当于铁轨的宽度,是未来运行的建筑标准。规则制定好后,大家都会沿着这个惯性前行。华为在5G方面的技术进展,有目共睹。当然,在高精尖核心技术上中国和美国、欧洲的企业存在差距,但是中国市场能承载大规模的应用,也让对方感受到威胁。

“棉袄”和“备胎”

在2019年,华为依旧面对着诸多的挑战。已经入夏的南国,也有冷空气和台风的预警。

对于华为的冬天、大公司的命运,任正非有过非常多的思辨。他也曾经说过,过冬最好的棉袄就是现金流。

截至2018年底,华为的现金流是747亿元人民币,相比2017年有所下滑,但是远高于14、15、16年。对此,郭平解释称,一方面是2018年研发活动大力投入,另一方面是增加了供应链方面的库存,以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

棉袄之外,华为也一直有“备胎”策略。

任正非在今年的一次演讲中就说:“我们要坚持全球标准,原因是我们本来就是全球化公司,但也要随时准备应对各国的要求。世界在变化,我们有可能改变这个变化吗?改变不了,我们只能顺应,用多种路径应对。

同时,我们自立必须要有实力,要有能力解决替代问题。我十年前讲,要按照极端情况进行备战,建立备胎,当时绝大部分人不相信。我说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备胎就是原子弹,什么时候打过核战争,一次也没打过。我们就要坚持用双版本,80%左右的时候都用主流版本,但替代版本也有20%左右的适用空间,保持这种动态备胎状态。”

比如,华为自研操作系统就是备胎策略的一个体现。

郭平也谈道:“ICT行业是全球高度合作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关于供应链的问题,比如我们车上都有备胎,任总在讲话中就说华为有自己的备胎计划。面对纷繁复杂的经营环境,华为在商业目的之前,将网络安全成为最高纲领。打开前门,让有关专业机构可以审视我们的源代码,是可验证、可核查的。据我所知,这是前无来者。”

在紧张的气氛中,好消息是欧洲对华为5G设备的态度在逐渐好转。

  • 3月18日,澳大利亚的西澳大利亚州政府正在与华为达成一份1.36亿澳元(约合人民币6.4426亿元)的合同;

  • 3月19日,路透社的报道称,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在柏林举行的年度全球解决方案峰会上表示:德国政府不会仅仅因为华为或其他厂商来自中国就禁止其参与德国的5G建设。德国将制定自己的5G移动网络安全标准。

  • 3月22日,荷兰电信集团KPN与华为的5G合作协议已经达成,即将签署合同。

  • 3月24日,欧盟执委会在本周,将敦促欧盟国家分享更多数据,以应对与5G网络相关的网络安全风险,但将无视美国对于欧盟有关“禁用华为5G”的游说。

从前,华为通过分布式基站,敲开了欧洲的大门,欧洲也成为了华为的一个主战场。和美国市场不一样的是,欧洲是实质性的战场,美国市场更多的是一个标志性的战场,华为也并没有真正进入美国市场。

虽然平常大家都习惯将欧美市场联系在一起,但欧洲和美国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市场。欧洲大陆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分割的市场,各个国家策略不同,更多的还是做生意,对政治的依赖小一些。欧洲对于美国的霸权并不是那么感冒,虽然欧洲有美国的盟友,但是在商言商,生意比盟友重要。

另一方面,在通信、电器、网络等标准上,欧标和美标都不一样,所以利益上的纠葛也比较小。在5G面前,欧洲也是跟随者,他们也需要华为的设备。而且欧洲人讲究平衡,华为能够为欧洲带来利益,而且欧洲对中国市场的依赖也大于美国。 

欧洲也是比较开放,同时在通信、半导体上没有美国那么强,当然欧洲有强大的半导体公司,但并不关系到其生死存亡。

与欧洲各国合同的披露,代表市场有好转的迹象,更有着良性的宣传效应。当然,其实合同签订这也不是一两天的事情,双方也很早就开始洽谈。

这一场持久战,还有着漫长的故事。

(实习生邓闽娇对此文亦有贡献。)

文章来源:21Tech

更多有趣的科技新闻,请关注21世纪经济报道旗下21Tech(ID:News-21)

(编辑:张伟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