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千禧一代财务观:近六成认为财务健康落后于预期

第一财经
2019-04-02 17:52

出生于20世纪末的千禧一代,在成长过程中更多经历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他们创造新的生活理念、消费观,他们在收入和工作等方面的压力可能更大,财务目标相比上一代人也更丰富、更具挑战性,比如他们有更多额外的同辈压力以及消费支出压力,渴望实现财务自由,提早退休或者为退休未雨绸缪,他们普遍认为投资可以改善财务前景,相信科技的力量等,然而大部分人又不知道如何才能获得投资建议。

日前第一财经专访专访贝莱德中国客户事业部董事总经理谢宛芝,带读者一起全面扫描千禧一代的财务观,描绘千禧一代投资者的真实画像。

财务状况:自信与担忧并存

贝莱德最新发布的《全球投资者意向调查》(下称“调查”)显示,整体而言,中国受访者的财务健康状况明显优于区域及全球平均水平,超过一半(51%)中国受访者认为自己财务状况健康,高于全球(42%)及亚太地区(43%)。

但同时有超过一半(52%)的受访者认为他们的财务健康现状落后于预期,在千禧一代中这一比例更是高达59% 。由此可见,千禧一代对自己的财务状况往往呈现出一种复杂的心态,即自信与担忧并存。

谢宛芝对记者表示,总体来看,收入(47%)和工作(45%)是中国投资者的两大主要压力来源。而相比收入(56%),千禧一代要更加担心工作(58%)。谢宛芝认为,作为压力重重的一代,他们还承担着额外的同辈压力以及消费支出压力,如奢侈品消费等。

调查显示,为家庭提供经济来源是亚太地区千禧一代共同的、最主要的财务目标。43%的中国千禧一代将赡养父母作为财务目标之一,46%的财务目标与子女有关。

财务认知:对财务健康与财务目标认知断层

谢宛芝坦言,千禧一代对于财务健康与财务目标这二者的认知存在断层,而实际上这一现象在中国受访者中普遍存在。

“提到财务健康,受访者往往定义为现有财务状况可以满足即时的、短期的需求,例如:覆盖日常花销、应对突发情况以及支持个人与家庭的一些目标,如旅行等。而谈及财务目标,受访者则倾向于定义为长期规划,比如说为退休而作的投资和财务规划。”谢宛芝解释,这之间就存在时间断层。

财务工具:看重科技力量

“87%的千禧一代普遍认为投资有所助益,可以改善财务前景。但问题是,中国大部分千禧一代并不知道如何寻求正确的投资信息。”谢宛芝向记者列举了千禧一代的主要困惑,例如不知道如何获取关于退休规划的有用建议,感觉 “投资选择过多,难以抉择”,以及认为金融机构 “并不关心像我们这样的投资者”等。

在投资行为上,千禧一代看中科技的力量这一点显得出奇得一致。总体来看,85%的中国投资者均赞同新技术会帮助他们更多地参与投资行为,这一点在各性别和年龄组别中均一致。

“中国投资者如此看重科技的价值,认为科技提供的分析能力无法在其他途径获取,这一点在千禧一代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谢宛芝表示,千禧一代有超过一半受访者认为新技术可以成为强大的投资分析工具,接近一半认为科技可实现更便捷的资产监控。此外,千禧一代看重科技带来的操作简便性,认为技术是人类智慧的延伸,可控性更强,甚至认为可信任度比人更高。

财务性别:女性更积极但选择更安全

多数的千禧一代已开始退休规划,其中千禧一代女性更是积极的投资者。

数据表明,73%的中国女性已经开始规划其退休生活,男性这一比例是71%。相比之下,在美国,只有52%的美国女性受访者表示她们已经考虑退休财务计划,美国男性则为61%。

“中国的千禧一代女性也已开始投资,不但与男性投资比率相当,比例亦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谢宛芝称。

从数据来看,在目前持有的投资产品以及计划投资的目标产品选择上,千禧一代的男性和女性之间并没有太大差异,但比较明显的是,更多的千禧一代女性会选择更“安全”的投资,例如现金、房产和债券等。

对于尚未开始投资的群体,究其原因,谢宛芝发现,缺乏投资知识这一项更多地被女性受访者勾选。 具体到千禧一代来看,有56%的女性非投资者认为她们的知识储备不足以投资,而男性非投资者的这一比例为36%。

来源:第一财经;张宛柯

(编辑:吴桂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