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个中央部门提前晒预算 “三公”经费再压减3%左右
今年共有102个中央部门公开部门预算,比去年增加13个
今年“三公”经费再压减3%左右,各部门落实硬指标
今年公开50个项目,比去年增加14个
4月2日,2019年中央部门预算集中向社会公开,预算公开的中央部门达到102个。这个数字与去年相比,增加了13个部门。
2019年中央部门预算公开,有什么新特点?公开的主要内容有什么新变化?记者采访了有关部门和专家。
公开时间提前11天
增加13个中央部门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人民全程监督政府行为,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一直是中央部门预算公开的目标。”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中央部门预算除在本部门网站公开外,财政部门户网站还设立了“中央预决算公开平台”,进行集中公开,让公众找得到、看得懂、能监督。
2019年中央部门预算公开时间,比2018年提前了11天。为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推动党和国家各项惠民政策早落地、早见效,财政部及早谋划,及时做好批复部门预算准备工作。由于今年预算批复得早,所以公开得也早。
不仅公开时间提前,公开的部门也明显增加。2019年,共有102个中央部门公开部门预算,比2018年增加了13个。
2019年中央部门公开的部门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表、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表、一般公共预算“三公”经费支出表等8张报表,全面、真实地反映了部门收支总体情况和财政拨款收支情况。
“除法定涉密信息外,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公开到支出功能分类项级科目,其中的基本支出公开到经济分类款级科目。”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汪德华说,他的工作单位也公开了单位预算。公众可以通过预算,进一步了解中国社科院的经费安排。
中央各部门在公开预算报表的同时,还对机关运行经费、政府采购、国有资产占有使用、预算绩效、提交全国人大审议的项目等情况进行说明,对专业性较强的名词进行解释,公众可以看得更明白,了解得更清楚。
政府过紧日子
压减一般性支出
每年中央部门预算公开,“三公”经费支出是公众关注的热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各级政府要过紧日子,一般性支出压减5%以上、“三公”经费再压减3%左右。这些硬任务和硬指标落实得怎么样?
从中央部门公开的预算来看,各部门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对党中央国务院有明确要求、社会公众较为关注的支出事项,作了重点说明。其中,包括各部门压减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的情况。
比如,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后,国家税务总局为中央财政一级预算单位,纳入国家税务总局2019年部门预算编制的预算单位,包括国家税务总局机关、国家税务总局派出机构、直属事业单位、各省市县税务局等共4421个预算单位。
今年全国税务系统“三公”经费继续压缩,比上年减少15148.75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减少230.5万元,公务用车运行费减少5311.05万元,公务接待费减少9607.2万元。
“除了压缩‘三公’经费,今年税务部门按不低于5%压减了一般行政管理事务等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同时重点保障纳税服务、信息化运维等支出。”税务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财政部公开的部门预算显示,2019年按不低于5%压减财政预算监管经费、财政评审业务专项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同时重点保障国际组织股本金专项经费、国库集中收付银行代理专项经费等支出,这些变化都体现在有关支出科目中。
50个项目预算公开
公开部门范围扩大
为增强部门预算透明度,加大项目预算的公开力度,2019年列入《中央部门预算草案》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的项目共50个,较去年增加14个。此次公开部门预算时,这50个项目的情况也随之公开。
此次公开的50个项目包括: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项目,交通运输部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二期工程项目,文化和旅游部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科研设施专项业务费项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执法办案支出项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安全专项项目,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贫困大病儿童救助项目等。公开的项目内容包含项目概述、立项依据、实施方案、绩效目标和指标等。
“重点项目绩效目标公开内容很具体,包括项目中期目标和年度目标、具体的绩效指标等,有利于更好地反映部门履职效果,促进部门完善政策、改进管理和优化预算安排。”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怡认为,绩效目标是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也是预算执行绩效监控和事后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2019年中央部门绩效目标公开力度加大,标志着落实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迈出了重要步伐。
“下一步,财政部将继续推动部门公开项目支出,不断扩大公开的部门范围、增加公开的项目数量。”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开项目绩效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进一步加强社会监督,督促资金使用单位加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动中央政策落实“不跑偏、不走样”。
首晒账本多个新组建部门钱往哪花
由于机构改革中涉及的调整较多 挂牌成立当年未能同步公开预算
昨天,包括财政部本身在内的大批中央部门预算集中公开。其中,在去年国家机构改革过程中新成立、组建了若干部门。而这些新部门的预算收支情况格外受到社会关注。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包括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等在机构改革中涉及调整相对较少的新组建部门,在去年与其他既有部门同步公布了2018年预算。但例如退役军人事务部、应急管理部、国家移民局、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等新组建部门,由于机构改革中涉及的调整较多,挂牌成立当年未能同步公开预算。此次公布的2019年预算,是这些部门首次“晒账本”。
新部门新账本
退役军人事务部:退役军人管理事务占用5.4亿元
由于退役军人事务部去年4月才刚刚挂牌,因此2018年其未曾公布部门预算,此次是该部门首次公开年度预算。
数据显示,退役军人事务部2019年收入预算60496.03万元,其中上年结转17644.46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拨款收入40157.7万元;事业收入2693.87万元。其中,该部门2019年财政拨款收支总预算57802.16万元,收入全部为一般公共预算拨款,没有政府性基金预算拨款。支出方面,退役军人事务部2019年支出预算60496.03万元,其中基本支出10264万元,项目支出50232.03万元。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退役军人事务部目前内设政策法规司、思想政治和权益维护司、移交安置司等十个司(厅)。而此次公开的预算除了涉及上述十个司(厅)即退役军人事务部本级花费外,还包括该部门下设的两个二级预算单位,分别为驻外非外交机构、退役军人事务部退役军人培训中心。另外,国家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虽然同样也是上述部门的二级预算单位,但由于其在今年初刚刚成立,因此本年度未申请部门预算。
6亿预算都用在哪里?
经过国家机构改革,纳入了民政部、人社部、军委等相关职能后,退役军人事务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于去年4月正式组建。其职责主要为履行拟定退役军人思想政治、管理保障和安置优抚等工作政策法规并组织实施;组织指导退役军人教育培训、帮扶援助等;组织指导全国拥军优属工作。
对应上述职责,公开的预算文件中披露了6亿元总支出的去向。
在部门收支总表中,支出项目包括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外交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住房保障支出。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据了这6亿元中的绝大部分,共计约5.9亿元。其中包括退役军人管理事务5.4亿元,军队转业干部安置205万元,其他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900余万元等。
作为新组建的部门,该部门一般公共预算当年拨款使用情况中,绝大多数条目均比上年执行数有所增加,有些增加幅度较大。该部门自己所述情况说明中一一给出了增加预算的原因,记者注意到,大多数均由人员增加所致。例如,2019年退役军人管理事务(款)行政运行(项)相关预算为4281万元,比上年增加2681万元是因为人员增加,机关人员经费及公用经费等支出随之增加。
“三公”经费为何不降反升?
退役军人事务部公开预算显示,该部门2019年“三公”经费预算数为685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占了绝大部分,占比超过90%为620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15万元,公务接待费50万元。
需要提到的一个细节是,虽然此次是退役军人事务部首次公开预算,但在“三公”经费支出表一项中,同样也写出了2018年调整预算数。其中,2018年因公出国(境)费154万元,公务用车购置以及运行费19万元,公务接待费0.96万元。上述三项共计173.96万元。
事实上,在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过紧日子”的背景下,多数部委的“三公”经费实现连年下降。但对比之下,退役军人事务部2019年“三公”经费预算比2018年增加511.04万元。该部门对此解释为,退役军人事务部为新组建部门,2018年年初无“三公”经费预算,2018年执行中调整“三公”经费预算额度较小,难以维持新部门工作的正常开展。
应急管理部:两个“消防局”预算单独列支
数据显示,应急管理部2019年财政拨款收支总预算 453096.72万。支出方面,2019年应急管理部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65.08 万元、外交支出1465.04万元、教育支出45157.64 万元、科学技术支出 37368.8 万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227.89 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19700.4万元、卫生健康支出1759.81万元、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67004.58万元、住房保障支出11359.75万元、粮油物资储备支出37.5万元、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268950.23万元。
今年将购置36辆车
应急管理部2019年“三公”经费预算数为2096.68万元,其中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1359.7万元占绝大部分。因公出国(境)费590.03万元,公务接待费 146.95 万元。
截至2018年7月31日,应急管理部所属各预算单位共有车辆 384 辆,其中,部级领导干部用车 16 辆(含在职和离退休部级干部用车)。2019年应急管理部预算安排购置36辆,其中,机要通信用车1辆、应急保障用车5辆、特种专业技术用车3辆、其他用车27辆;单位价值50万元以上通用设备14台(套),单位价值 100 万元以上专用设备 49 台(套)。
和去年相比,2019年应急管理部“三公”经费预减少3163.29 万元。
森林消防局:近1亿用于换发制服
隶属应急管理部的森林消防局和消防救援局本年度预算情况被单独列支。2019年森林消防局财政拨款收入321081.65万元,收入全部为2019年一般公共预算拨款,无政府性基金预算拨款。其中,住房保障支出14703.67万元,占总支出4.58%,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306377.98万元,占总支出的95.42%。
森林消防局2019年一般公共预算当年支出比2018年执行数增加9877.4万元,主要是增加了统一换发制式服装的经费。
消防救援局:公车花费近4.9亿
消防救援局2019年财政拨款收支总预算为2680930.5万元,其中,当年拨款收入2673747.76万元,上年结转7182.74万元,收入全部为一般公共预算拨款,无政府性基金预算拨款。支出方面,科学技术支出27811.7万元,住房保障支出212331.72万元,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2440787.08万元。
2019年消防救援局本级行政运行经费财政拨款预算为198806.54万元。由于年初所属预算单位无法确定退役退职计划和伤亡情况,由消防救援局机关代编退役退职经费预算150000万元及伤亡保险抚恤预算25000万元。
此外,该局2019年“三公”经费预算数为51128万元,其中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48988万元。其中,公务用车购置费用为4007万元,公务用车运行费为44987万元。因公出国(境)费440万元,公务接待费1700万。
国家移民管理局:证照工本费今年近18亿
去年4月2日,国家移民管理局挂牌成立,其为公安部管理的副部级国家局,加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管理局牌子。
此次公开的预算情况显示,国家移民管理局 2019 年财政拨款收支总预算2476362.59万元。收入包括: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2476262.59万元、上年结转100万元。支出包括:公共安全支出2210233.31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144.62万元,卫生健康支出8066.66万元,住房保障支出244918万元。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因机构改革尚未完成,2019 年国家移民管理局所属二级及以下预算单位暂未明确。但公开的材料中提到,国家移民管理局将根据所属单位“三定”工作、原边防部队工资待遇套改和转隶单位相关经费清算划转等改革推进情况,在执行中依法依规调整预算。
三年证照工本费预算53.86亿
国家移民管理局公布的2019年度部门预算中明确提到,将实施证照工本费项目,其中,该项目2019 年拟安排179549万元。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上述证照工本费项目作为连续性财政支持项目长期实施。本轮实施周期是2019年至2021年。2019年至2021年该项目拟安排538647万元,其中,2019 年安排179549万元,2020年安排179549万元,2021年安排179549万元。
其中,2019年拟下达的生产任务列表中共16项,例如电子普通护照1688万本,21.18元/本,计35751.84万元;电子往来港澳通行证2388.44万张,29.96元/张,计71557.66万元;电子往来台湾通行证876万张,29.96 元/张,计26244.96万元;电子台湾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33.6 万张,26.57元/张,计 892.76万元等。
此外还有本式出入境通行证、单页式出入境通行证、贴纸式签注、贴纸式签证、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电子护照元件层、卡式证件防伪膜、证件防伪膜、边民证(多次有效)、边民证(一次有效)、边民证防伪膜、边境管理区通行证等共16项。
“三公”经费预算近6.7亿元
此外,国家移民管理局 2019 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共计66974.05万元(包括移民管理机构全系统的“三公”经费支出),其中:因公出国(境)费3016.81万元,公务用车购置费24319.13万元,公务用车运行费37366.49万元,公务接待费 2271.62 万元。
不过,材料中指出,由于国家移民管理局为新组建单位,2019年预算数不与2018年预算数进行比较。
同时,国家移民管理局2019年无政府性基金预算拨款收入,也无使用政府性基金安排的支出。
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对外援助预算1.2亿
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成立于 2018 年 4 月,按照《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将商务部对外援助有关职责、外交部对外援助协调等职责整合,组建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据披露,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 2019 年财政拨款收支总预算20184.75 万元。收入全部为一般公共预算拨款。支出包括:外交(类)支出19672.47 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类)支出357.28 万元,住房保障(类)支出155万元。
据悉,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外交支出类对外援助2019年预算为12200万元(主要用于履行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对外援助相关职责,对外援助的具体执行工作仍由有关部门按分工承担),比2018年执行数增加 1700.60万元,增长 16.2 %。主要是根据 2019 年对外工作需要,财政拨款预算增加。
多部门均列支对外援助预算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宋微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机构改革前,中国对外援助主要是由“部际协调机制”进行宏观协调和管理,核心为商务部、财政部和外交部三家,分别担任组长和副组长,其他成员包括40余家部委和相关单位。
宋微认为,将国际发展合作署定位为国务院直属的副部级单位,部门之间协调问题迎刃而解。
除了以上三个部委以外,北青报记者注意到,还有其他部委承担和管理一些对外援助事务。如中国人民银行负责与多边开发银行的联系;中国进出口银行负责优惠贷款项目;科技部管理中国对外科技援助工作等。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在公布2019年预算的中央部门中,除了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外,外交部、教育部、科技部、商务部等部门都设有对外援助预算。其中,外交部外交(类)对外援助(款)其他对外援助(项)2019 年预算数为 1100 万元,教育部对外援助支出2019年预算为1394万元,商务部对外援助一般公共预算为1757576.62 万元,科技部对外援助2019 年初预算数为8593.46 万元。
据悉,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外交支出类国际发展合作2019 年预算为7472.47 万元,比2018年执行数增加 7472.47 万元。
“三公”经费预算800万元
“三公”经费方面,2019年为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首次编报年度部门预算,“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800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770万元,主要是根据《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 及中央领导有关指示精神, 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须做好对外援助相关工作, 服务国家外交总体布局、 服务元首外交、 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经费主要用于配合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 赴国外完成对外援助相关工作任务;公务接待费30万, 主要是为做好国际发展合作相关工作, 接待来访国家和国际组织负责人等; 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维护由国管局按规定直接保障。
来源:综合自人民日报(记者李丽辉)、北青网(记者 李岩 赵萌 高语阳 刘艺龙 统筹/刘晓雪)
(编辑:毕凤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