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乌拉圭
“乌拉圭稳居中国牛肉前三大供应国之列。2019年前两个月,我们对华牛肉出口超过了巴西、阿根廷和澳大利亚。”
走近乌拉圭
8个月前,乌拉圭成为首个与中方签署“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的南方共同市场成员国。如今合作初见成效,乌拉圭由拉美“后阳台”化身“前大门”的愿景正日益成真,乌拉圭商品如牛肉则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国人的身边。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举行在即,乌拉圭代表团即将赴京,进一步明确“一带一路”框架下具体项目,让合作落到更细更实处。(董黎明)
法国餐厅Bistro 108位于北京,美国驻华大使馆附近。澳洲牛里脊是这里常年供应的一道招牌菜。一年前,老板白熊决定给客人换换口味。“总烹饪澳洲牛肉有点无聊,而且所有餐馆都在做澳洲牛肉,我想尝试一些改变。” 于是白熊开始以乌拉圭牛腰肉、后腿肉、上盖肉来制作料理,让他高兴的是,对于这一变化,客人相当欢迎。
乌拉圭是世界第七大牛肉出口国,拥有400年牛肉生产和出口历史,其产品以高品质和安全性闻名于世。从2013年起,乌拉圭成为中国的主要牛肉进口来源地,目前其牛肉约50%卖往中国。但在乌拉圭驻华大使费尔南多·卢格里斯看来,美中仍有不足——中国老百姓对乌拉圭牛肉还不够熟悉。“今年是推广乌拉圭产品的重要一年,牛肉则是重中之重。” 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他表示,“我们的确应该加强与中国市场的沟通。”
乌拉圭小伙的中国生意
白熊是向乌拉圭小伙子丹尼尔订的货,每月向他买大约50公斤牛肉。80后的丹尼尔已有7年牛肉贸易经验,2012年来北京前他一直在法国纺织品集团Chargeurs的乌拉圭分部工作,与中国客户打交道的经历,使他萌生了到中国创业的想法。
“刚开始我也有点害怕,毕竟中国离乌拉圭那么远。” 丹尼尔说,“但牛肉是乌拉圭的传统产业,我对牛肉非常了解,能找到优质供应商,那时在中国这样的人并不多,这是我的优势。”
因此,丹尼尔创立的第一家贸易公司CASTI Trading做的就是牛肉批发进口生意。回忆当年,他敲定第一单合同是在亮马桥附近一家高级酒店的餐桌上。“我们大约谈了两周,对方终于同意了价格,下了订单。”令他记忆深刻的,除了赚取“第一桶金”的兴奋,还有不菲的餐费。
此后订单便源源不断。2012年是中国进口牛肉开始爆发性增长的一年,那年CASTI Trading每月从乌拉圭进口10集装箱牛肉,如今规模已是当初的5倍。“中国市场的牛肉价格非常好,比欧美都要好,对品质的要求也格外高。”
记者了解到,由于冷冻集装箱技术已十分成熟,贸易商多以海运方式运送拉美牛肉,一箱牛肉从乌拉圭到中国约要45至60天。国际贸易商禾中海外执行副总裁缪钰晶告诉记者,10年前装满中国商品的船只抵达南美后,大多只能空着回来。如今随着中拉贸易增长,往返船只越来越多,物流十分便利。
海关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8年,中国每年进口牛肉量由6.1万吨增长至103.9万吨,首次突破100万吨, 增长了16倍。“之前牛肉贸易行业的行情主要看美国的需求。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中国已成为决定牛肉价格的重要市场。”缪钰晶说。
中国牛肉消费的风口令丹尼尔大获成功,公司不断扩张,CASTI Trading起初只有他一人打理,如今有8位雇员。2018年销售约6500万美元,较2012年成立时增长了5.5倍。
两年前,他再次瞄准中国中产阶级不断扩大和消费升级的机遇,成立了针对高端消费者的销售公司,创立了自己的品牌CASTI Beef。“公司主要向餐厅供应及通过淘宝销售高品质乌拉圭牛肉。牛肉先从天津港进来,存放在北京的仓库,便于分销。”丹尼尔说,“以前我们都在乌拉圭进行牛肉分割,但现在为了降低成本,已经开始尝试在中国的加工厂分割。”
混迹北京的“老外圈儿”为丹尼尔带来不少生意。“外国人对乌拉圭牛肉似乎更了解,因为这个圈子口口相传,光买我们牛肉的法国餐厅就有十家。”他还试着做起了“微商”,“我建了一个CASTI Beef群,客户在群里晒照片,分享食谱。我们还会邀请一些消费者参加线下活动,一起烹饪美食。”他透露,2018年CASTI Beef年销售约300万人民币,较2016年成立时增长了两倍。
牛儿带“耳环”100%可溯源
据牛肉行业数据提供商必孚(BTC)统计,2018年巴西对华出口牛肉32万吨,占据30%的市场份额;乌拉圭出口22万吨,占21%;阿根廷出口18万吨,占17%;澳大利亚牛肉17万吨,占16%。
“乌拉圭稳居中国牛肉前三大供应国之列。2019年前两个月,我们对华牛肉出口超过了巴西、阿根廷和澳大利亚。”乌拉圭驻华大使馆负责贸易和投资的一等秘书费德里科·拉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面对激烈竞争,不断提升品质、扩大出口总量是重点。“中国市场发展如此之快,每个月都有新的纪录被打破,保持目前的市场份额十分重要。”
作为中国第二大乌拉圭牛肉进口商,中粮集团自2012年起便与乌拉圭开展牛肉贸易。谈及选择乌拉圭牛肉的原因,中粮集团旗下中粮肉食副总经理周萌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乌拉圭牛肉以安格斯牛、海福特牛等优质品种为主,限定出口牛龄,整体性价比较高。目前中粮与海底捞、汉堡王等餐饮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
“我们是只有300万人口,却有1200万头牛。我们的牛都是在户外吃草,以健康方式喂养。”卢格里斯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乌拉圭逾80%的领土都用来饲养牲畜。这也成了乌拉圭牛肉的一个“招牌”,去年中国首届进博会的乌拉圭展台上,就有显眼的宣传语:乌拉圭每头牛拥有相当于“两个足球场”的空间。
卢格里斯还颇为自豪地说,乌拉圭建立了强制可追溯性机制,是世界上唯一牛群具有100%可追溯性的国家。拉赫则进一步补充,根据法律规定,乌拉圭所有的牛从出生到被屠宰都必须戴“耳环”(芯片),以记录它一生中所有重要信息,包括用过何种药物、何时何地被宰杀等。该装置连接到政府的管理系统,便于访问。“一些国家也开发了类似的系统,但可能并未覆盖所有牛只,而且不是强制实行的。这是乌拉圭的独一无二之处。”拉赫说。
尽管对华出口量已十分可观,但乌拉圭牛肉在中国远未到“家喻户晓”的地步,这是卢格里斯觉得美中不足之处。“今年是推广乌拉圭产品的重要一年,而牛肉是重中之重。” 卢格里斯说,“我们的确应加强与中国市场的沟通,与电商平台进一步合作,利用社交媒体来开展市场推广。乌拉圭以‘足球强国’被中国人所知,也应将足球与出口产品的推广联系起来。”
天猫国际向21世纪经济报道提供的数据显示,天猫2018财年乌拉圭牛肉销售达45万斤,2019财年销售达90万斤,同比增长100%。
“从0到4”中企收购屠宰场
不断增长的乌拉圭牛肉进口量也给了中国企业灵感,让他们将目光转向了新的投资领域——收购乌拉圭屠宰场,有效控制牛源,掌握产业链的核心环节。
“我到中国三年来,中国企业收购了4家乌拉圭肉厂,这是很有趣的新动态。类似的投资以前没有看到,这是‘从0到4’的飞跃。” 卢格里斯称。
据悉,上市公司新大洲斥资近1亿美元,一举拿下三家乌拉圭牛肉加工厂:2018年其旗下宁波恒阳食品有限公司完成了对乌拉圭屠宰场Lirtix和分割厂Rondatel 的100%股权收购,并收购了乌拉圭屠宰场Lorsinal 50%的股权。
新大洲董事长王磊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称,两个屠宰场加起来每日屠宰量约700头,其中300至400头销往中国,其余销往全球各地。目前公司计划追加投资,将日屠宰能力提升至900头。2018年,三家工厂共向中国出口牛肉23吨。
“乌拉圭与阿根廷自然资源接近,但乌拉圭政治经济稳定、法律体系健全,因此我们投资第一站就选乌拉圭。” 王磊说,投资时新大洲特别选择了拥有对华出口资质和 “犹太洁食认证”(Kosher)的工厂,目前产品的销售以to B为主。“乌拉圭产品价格略高,但质量更好。所以我们更多地推向直接面对消费者的渠道,比如与呷哺呷哺深入合作;与加工厂的合作较少,因为加工厂更希望购买价格更低的产品。”
说到乌拉圭牛肉的“溯源”体系,王磊说,2017年新大洲与中检就乌拉圭输华牛肉溯源达成合作。“我们从乌拉圭进口的所有批发产品都贴上了CCIC的溯源标签,目前正与国内两个厂商沟通,希望零售产品也能实现溯源,使普通消费者了解牛肉的产地、种类等细节。”他预计零售牛肉将于二季度末三季度初大规模推向国内市场,下半年在各大电商平台上架,消费者还可在盒马鲜生、本来生活等“新零售”渠道购买。“今年零售的规模估计不到公司总销售额的5%,但我们希望to C的业务未来每年能以100%到200%的复合增长率增长。”
禾中海外集团则收购了乌拉圭弗罗里达牛肉加工厂。2018年,这家停工多年的加工厂重新开张时,乌拉圭总统及内阁成员出席了开业仪式。缪钰晶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工厂每日可屠宰400头牛,目前主要出口至南美其他国家、中东、俄罗斯及以色列。由于尚未获得中国的出口证书,生产仍未饱和。预计获得出口资质后,50%至70%的产品会卖到中国。
“输华资质对工厂意义很大,向中国出口意味着更高的平均售价。因为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所有(牛)部位都接受的市场,包括牛杂碎等。” 缪钰晶解释称。
据介绍,弗罗里达省经济以农业、畜牧业为主,这一项目提供了130个就业岗位,受到当地政府欢迎。“当地政府也有一些给力的举措,比如我们工厂对面就是劳动服务处,可为我们介绍和培训雇员。针对通这个渠道来厂的雇员,一定时间内可减免企业所缴的社保。”
(编辑:董黎明)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