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股市跑出“牛味”,大A股荣升“状元”!后续关键看四月,眼下且行且珍惜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向秀芳 广州
2019-04-08 16:29

仅仅几个月时间,全球股市从“熊市”的哀鸿遍野之中,跑出了一股“牛市”味道。随着各大市场进入上市公司财报密集披露期,4月份可能成为市场后续走向的“决断期”。

在经济呈现回暖迹象、中美贸易谈判突破不断的背景下,近期全球市场乐观情绪高涨。过去一周,无论A股、美股、港股,还是欧洲和日韩股市都普遍上涨。其中,今年以来“牛冠全球”的A股,继续领涨全球。

清明小长假后首个交易日,前期乐观的A股投资者,采取了更谨慎的态度。4月8日,A股三大指数高开,盘中走出下探行情,不过尾盘又出现集体拉升,沪指更是一度翻红。截至收盘,沪指跌0.05%,深成指跌0.61%,创业板指跌2.12%,上证50指数涨0.35%,创下去年2月以来新高。港股方面,恒指收盘涨0.47%,稳稳地站在了3万点上方。

事实上,受中国3月制造业PMI重返扩张区间、美国3月非农数据超预期等好消息提振,市场对美债收益率倒挂引发经济衰退的担忧有所缓解,同时,第九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顺利结束,两国均表示谈判取得积极进展,都助推了市场投资者的乐观情绪,全球股市在过去一周普遍上涨。

回看2019年一季度,A股一改去年全球“垫底”的颓势,摇身变成领涨全球的“状元”。一季度深成指上涨36.84%,创业板指上涨35.43%,上证指数上涨23.93%,位居全球重要股指涨幅榜的前三位,港股恒生指数累计上涨近15%。海外方面,美股迎来自2009年以来表现最强劲季度表现,标普500指数一季度涨逾14%,道指涨12%,纳指涨18%。

仅仅几个月时间,全球股市从“熊市”的哀鸿遍野之中,跑出了一股“牛市”的味道。随着美联储“鸽派”立场的确认,投资者的目光已转到一季度财报季,4月份将是各大市场上市公司财报的密集披露期。与此同时,周末结束的第九轮中美高级别磋商,也被认为有望在未来几周取得重要进展。

全球股市年初以来的如虹涨势能否延续?牛市真的回来了吗?4月可能成为一个关键的“决断期”!

A股:一季度牛冠全球,4月是关键决断期!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从今年年初至清明假期前最后一个交易日4月4日,上证指数累计上涨超过30%,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数双双上涨近44%,全部荣登中美欧股票市场指数榜榜首。经历一个季度的疯狂上涨后,A股从去年垫底的市场翻身成为“全球状元”。

回顾过往,A股市场有一定的季节性特征,“春季躁动、四月决断”是常见现象。海通证券在4月7日发布的观点中指出,上证综指2440点以来市场已经反转,进入牛市第一阶段,类似2005年下半年,政策偏暖和流动性宽松推动估值修复,进入牛市第二阶段需要确认基本面见底回升。市场能否进入第二阶段,四月可能就是决断期。

由于4月之前基本面数据不太明朗,市场往往受到政策或事件的影响,而年初流动性通常较充裕、投资者风险偏好高,故常常出现春季躁动。4月之后,3月的宏观数据逐步公布,微观企业年报及一季报也开始披露,此外入春后基本面逐步明朗,全国两会开完,宏观政策形势也更明朗,因此,海通证券认为,4月投资者可以对行情做出更明确的判断。

申万宏源同样认为4月份将是关键的一月。在4月8日发布的策略报告中,该机构指出,1-3月春季躁动期间和4月验证期的市场特征会存在明显不同。

报告认为,4月验证要“客观”,是因为市场会根据3月数据验证的情况,重新评估周期定位,市场演绎的逻辑可能因此进入一个全新阶段。目前的情况是看一个月,4月看3月数据验证的好消息还未出尽,4月11日披露的金融数据,4月17日披露的总量经济数据,以及4月15-22日期间逐步披露的行业中观月度数据,都可能成为一季度总量政策扩张效果的体现。这个阶段,资本市场发酵、经济复苏的乐观预期阻力可能最小,大类资产表现也正在体现这一点。

以月为单位,申万宏源认为,当下可能也是最好的时候。需把握当下,且行其珍惜。3月数据验证的好消息尚未出尽,总量政策难再超预期扩张,但经济依靠自身力量复苏的乐观预期暂未到证伪时。叠加5月外资流入季节性高峰,增值税减税对消费品“价跌量升”的效果初步验证,6-7月科创板“比价效应”,中期映射短期,有望支撑短期结构轮动。

港股:重回3万点上方,短期走势复杂

与中美股市联动越来越强的港股市场,今年一季度以来的表现也相当亮眼。在最新发布的观点中,广发海外策略首席廖凌认为,近期市场情绪面强于预期,上周恒生指数一度突破30000点,并未出现预期的回调。他们认为,年初至今的港股表现,超出了大部分投资者的乐观预期,去年10月份以来已反弹20%。恒指临近30000点后,中期和短期的走势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那么当前估值算不算“贵”?从动态PE和股息率来看,廖凌认为,港股估值仍然处于长线资金配置的“舒适区”。从Forward PE来看,恒指最新估值接近2010年历史均值(略低0.2%),较为合理;相比债券的吸引力,恒生指数和恒生国企指数股息率均超过了10年期中债收益率,南下资金长线配置港股跑赢债券的概率较高。

短期来看,港股走势更加复杂——流动性是跨境资金流向和南下资金的共同作用,而风险偏好同时受美股和A股影响。整体来看,市场情绪面好于预期,使得指数调整时点可能后移:其一,南下资金的阶段性回暖是大概率事件。AH溢价的迅速抬升,是南下资金短暂回暖的核心逻辑,充裕流动性预期下部分“北水”倾向于买入估值更低的港股。其二,A股和美股短期走势强于市场预期。尤其A股春节后的走势持续强势,国内资金面充裕背景下,提升了对于AH资产的风险偏好。其三,中美贸易谈判即将落地,或对短期行情存在一定支撑。中美第9轮贸易磋商在华盛顿举行的本轮贸易谈判落下帷幕,尽管没有给出明确的解决时间表,但特朗普于白宫答记者问时表示“谈判进行得很顺利”。市场对中美贸易谈判持有信心。

在情绪面强于预期的情况下,是否意味着今年二季度走势将“一帆风顺”?廖凌认为,随着时间推移至Q2后半程,尤其需要观察两个风险因素,不排除有阶段性回调:1)全球市场的波动将增加。美债利差持续“倒挂”后,加上Q2美国经济增长进一步降速,或推升VIX中枢;欧洲仍是风险的“风暴口”,欧盟允许的英国脱欧磋商期最迟或延长至5月22日,另外欧洲经济超预期疲弱或被动推升美元指数。2)年内国内经济的“二次探底”或出现在Q2后半程,地产投资的放缓或是主因。

美股:再次逼近历史高位,一季报考验来袭

经历九年牛市之后,去年美股遭遇多轮动荡,尤其是2018年底的“圣诞劫”后,主要股指纷纷跌入技术性熊市,牛市命运几何引发华尔街巨大争议。

在2019年以来全球股市普遍上涨的背景下,美股也迎来自2009年以来表现最强劲的季度成绩。一季度以来,截至4月5日,纳斯达克指数累计上涨19.64%,标普500指数上涨15.39%,道琼斯工业指数上涨13.28%。在2019年以来的三个多月里,标普500的表现已经超过彭博追踪的25位华尔街策略师中7人的年终目标。

在美联储超预期地向“鸽派”立场转变之后,特朗普政府仍然多次“施压”美联储,认为之前的加息阻碍了经济和美股进一步上升,甚至多次公开呼吁美联储立即“降息”。就货币政策这一点来看,市场的忧虑已经明显缓解。

而随着4中旬美股进入一季度财报季,市场焦点已集中转向企业的盈利。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梳理,摩根大通和富国银行将于4月12日公布财报,拉开财报季的序幕。此外,花旗集团和高盛集团将于4月15日周公布业绩,美国银行和摩根士丹利则在4月16日公布财报。

研究机构Refinitiv的数据显示,预计标普500指数成份股银行一季度利润同比增长2.3%,低于6个月前预测的8.2%。不少分析师警告称,即将到来的一季度财报季可能是2016年以来最差的财报季。但考虑到去年底以来市场对盈利预期下修进行的调整,因此,也有分析认为,若财报能够好于下修后的业绩指引并且前景看好,那么财报季甚至可能成为推动股市继续上升的催化剂。

美国银行策略师Michael Hartnett团队在给客户的一份报告中写道,标普500指数第二季度将在3000点上方见顶,之后将走弱。这一预期比标普500指数当前的水平高出约4%,甚至比该机构年终目标点位高出100点。QMA首席投资策略师Ed Keon认为,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美股盈利将会出现反弹,这有利于提高股票价格。

CFRA首席投资策略师Sam Stovall也认为,市场可能在第二季度某个时候达到一个新的高点,然后可能进行一些横向移动,进入“五月卖出”( sell in May)阶段。通过创下历史新高,Sam Stovall表示,“我们就确认了这个牛市10周年的纪念日”。

(编辑:董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