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丨智商在人的成功中到底起多大作用?

升值计(ID:shengzhijjj)
2019-04-11 21:14

21君:IQ对一个人的成功起到的作用可能远比我们想象的小。因为高IQ的人往往只能在“常量竞争”中拉开与普通的人距离。而然“常量竞争”只存在于我们人生中最初的阶段,我们踏入社会后的每一次竞争,几乎都是“变量竞争”。想要在“变量竞争”中获得优势,单靠高IQ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勇气、以及面对突发情况时的沉着。

特别鸣谢本期主播:天舒

我们中国人对智商的推崇特别严重,不涉及道德因素,聪明是对一个人最高的评价,所以《最强大脑》、《一站到底》、还有早期的《开心辞典》这类的节目,能在中国风靡全国。

但实际上,一个人的智商高低,对他成功与否的影响,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01

格拉德威尔在他的书《异类》里提到一个真实的人,克里斯托弗·兰根,美国也有一个智力竞猜节目,叫「以一敌百」,由1个人对付100个观众组成的「大众团」,获胜者将取得100w美金。

这个叫克里斯托弗·兰根的男人,智商高达195,普通人的智商是100,爱因斯坦的智商是150,他6个月开始说话,3岁开始阅读,10岁开始阅读物理学著作,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众眼中的高智商天才,聪明人,在节目里,他也在自己赢到了25w美金的时候,果断收手,停止挑战,带着25w美金离开。

那么这么高智商的天才,他一生中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呢?诺贝尔奖?著作等身?还是纵横商界的企业家?

什么都没有,克里斯托弗·兰根的真实身份是个保安,他的确对宇宙理论很感兴趣,他也在研究「宇宙理论」,但是指望他做出任何研究成果,显然不现实。

他唯一的高光时刻,就是在「以一敌百」,拿走这25w美金。

我们回过头来看《最强大脑》的比拼项目,无论是心算、魔方、还是花样翻新的三维立体迷宫,莫比乌斯环数独,无论难度有多令人炫目,这些游戏的本质,都是一种常量竞争,归根结底,只要尽快解谜,比对手快就可以了,是一个简单的复杂游戏。

「以一敌百」和「一站到底」这样的智力竞猜节目,也是一样,只不过更简单粗暴,把记忆力和计算力,作为智商的代表。

记忆力、计算力,甚至是智商,有没有用?当然是有用的,但是只要到了100以上,做科学研究可能需要更高一些,到了一定门槛,智商与人的成功与否就没有直接关系了。

为什么?竞争的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常量竞争,一种叫变量竞争,前者是一个简单的复杂游戏,后者是一个复杂的简单游戏。

而我们现实里的每一次竞争,几乎没有一个是常量竞争,而大多是变量竞争。

常量竞争,只存在于我们人生中最初的阶段,比如校园阶段和职场初期,就像运动员一样,越到高级阶段,越复杂,但是再复杂,也是一个简单的复杂游戏,这就是一个比大小,拼狠、拼年轻的游戏,谁狠谁赢,就像武侠小说一样,谁内力高,谁武功厉害,谁就是高手,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总之是可以计算的。

金庸先生在小说《碧血剑》中写道:

袁承志虽然不懂前人之法,然而围棋一道,最讲究的是悟性,常言道:「二十岁不成国手,终身无望。」

金庸先生客气了,现代围棋中,有个更残酷的说法,「15岁不能定段,就可以告别围棋生涯了。」在国少选拔比赛中获得前五名才可以进入国家队。而这个选拔赛的年龄界限就是不能超过十五岁。

围棋也是常量竞争,是简单的复杂游戏,这个简单的复杂游戏,需要你从4-5岁,开始打谱,努力苦熬十年,增长棋力,天资不错的选手早早就杀了出来,到了15岁还不能成为国手,就意味着祖师爷不赏饭吃,从来没有大器晚成的说法,所以也不存在你学围棋了,还可以兼顾成为足球高手,奥数达人,没有这种可能,所以围棋国手,跟《最强大脑》上的心算高手、魔方达人一样,他们确实智商超群,但他们也不过就是一个复杂游戏的高端玩家而已。

这并不是歧视他们的智商,相反,这正是对这个游戏的尊重,因为这个游戏非常复杂,他们必须在这个复杂游戏上投入比常人更多的努力,也必须拥有跟常人迥异的天赋,那么同时也意味着,他们更难适应其他规则。

02

而生活中的更多竞争是变量竞争,是复杂的简单游戏。

简单的复杂游戏中,其实真正的规则只有一条,变强,只不过变强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而已。

而复杂的简单游戏,则不是变强这么简单,这就是我说肥皂剧比「高智」综艺要「高智」的原因。

因为哪怕最无脑的肥皂剧,也是在模拟一个多变量的竞争模型,只要你代入正常的思考,就比你在这种高智游戏中得到的多。

「高智商」游戏有两个特征,一个是一定有一个最优解,一个是完全信息的游戏,你对自己和对手的信息是完全可见的公平游戏,只要找到最优解,就可以让你立于不败。

而现实生活中的变量竞争,更多的是没有最优解,只能在不断平衡中找到出路,而且你并不能杀死这个对手,而同时是一个迷雾游戏,所有的信息都隐藏在迷雾中,你可能只有小米+步枪,而对手,可能有飞机坦克大炮,真正的高手,就是用小米+步枪打败飞机大炮。

所以有很多「高智商」的天才,并不明白,社会不是你在大学,你只要成绩好就是聪明智商高,就能得到奖赏,而在现实社会中往往不是,「聪明」「智商高」,常常意味着得不到更多的帮助,更多的人想推你一把。

华为曾经有一个北大高材生,刚进华为60天,实习期还没有结束,给老板任正非写了一个万言书,历数华为的弊病和改进办法,提出很多战略意见。任正非看后批复:「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议送医院治疗;如果没病,建议辞退。」

于是这个北大毕业的高材生被辞退了,这就是很多习惯了常量竞争的优胜者,一下子进入变量竞争中常犯的毛病,他以为自己的智商应该无往而不利,所以他用短短60天破解的谜题,找到了「最优解」,应该价值几百亿,华为应该立刻提拔他当老总。

但实际上,任何一个智商水准以上的人都可以找到任何一家伟大企业的问题,但是所有的大企业,几乎都是在「带病生存」,这就是现实,很多时候,你不可能消灭问题,问题本身也是你赖以生存的基础。

03

我在微博上看过一个家长提到过自己儿子参加机器人编程大赛的案例,他们通过计算,把自己得到满分的概率提高到95%以上,但是每次得到第一的都是其他孩子。

这些孩子采取的什么策略呢?

他们和他们的家长并不知道怎么把满分的概率提高,而是直接把功率提到最高,猛打猛冲。

这就是人类社会大部分的现状,在1对1的竞争中,聪明人往往取胜,因为他们的能力、智商,远远超过对手。

但是但是,竞争极少是一对一的,往往是千军万马在同一个市场上搏杀,这时候,任何智商都会败于胡打乱撞的关键优势:快。上天对于勇气的犒赏,远远大于对智慧的犒赏。

聪明人很难快起来,因为聪明人总是试图找到最优解,这限制了他成为赢家。

但是,在那些莽撞行事的不那么聪明的对手中,尽管大部分莽撞行事的人都无法拥有最优解,超过聪明人,但是当实验的人足够多,还是每次都有人能比他更先「蒙」到最优解。

而现实社会可能要更残酷一些,因为在比赛中,第二名同样可以获得不错的奖励,现实里,往往是赢家通得,而且「蒙」对的人也会成倍增加。

聪明人一般都会厌恶运气,但实际上,偶然性和运气,才是真实世界的常态。

所以,不要盲目地崇拜智商,勇气、性格、正确面对偶然性、合作精神,都比智商要重要得多,智商只要具备基本水准就可以了。

文 / 文章来自「升值计」,一个专注于人生升值、婚恋博弈、家庭升级的精品公众号。

(编辑:黎雨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