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评:黑洞照片不是作品 视觉中国并无版权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孙国栋
2019-04-12 19:42

4月10日,黑洞视界望远镜合作组织EHT发布人类首张黑洞照片,这是人类第一次实际发现黑洞,爱因斯坦百年前的预言得以证实。4月11日,视觉中国宣布其拥有黑洞照片版权,引起轩然大波。

视觉中国到底有没有黑洞照片的版权呢?

不仅是视觉中国,拍摄黑洞照片的EHT合作组织有没有黑洞照片的版权呢?

答案是否定的,无论是EHT还是视觉中国,都不享有黑洞照片的版权。任何组织、任何个人都可以合法使用黑洞照片,黑洞照片属于全人类所有。

这不是凭空想象,更不是个人情感使然,而是因为严肃的法律根据。说黑洞照片不存在版权问题,是因为它根本就不是作品。

并不是所有的照片都有版权,也不是所有的拍摄照片的人都是版权人,因为并不是所有的照片都是作品。去照相馆拍摄的证件照就不是作品,用显微镜拍摄的细胞图样就不是作品,但是,照相馆拍摄的艺术照就可能是作品,根据细胞图片再创造的油画就很可能是作品。

为什么呢?两者区别在哪里?

问题的关键在于有没有独创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规定,所谓作品,是指在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被有形复制的智力成果。黑洞照片是智力成果,是中外科学家集体智慧的结晶;黑洞照片可以有形复制,被外媒被中外媒体、民众转载转发,但是很遗憾,黑洞照片没有独创性。

什么是独创性呢?

作品的独创性,是指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投入的智力性劳动,从而使作品具有的最低限度的创造性。这种创造性的智力劳动,并不是指天文学家、物理学家们实验研究的那种智力劳动,而是在作品表达上的独创性劳动。也就是说,在作品表现形式、表达方式和表述过程中,作者付出了创造力、想象力,赋予了其独特的风格,体现了其个体性差异,是作者独立构思的产物。

实践当中,很多作品是建立在一定的思想观念、理论依据、甚至科学技术手段之上的。比如,证件照可能是最先进的莱卡相机拍摄的,细胞图样可能是用了最高倍的显微镜,黑洞照片是全世界最先进的天文望远镜观测到的。但是,在照片背后的、照片作品产生得以依赖的那些东西,并不是版权法保护的对象,也不是界定作品的根本要素。

黑洞照片有没有独创性呢?答案也是否定的。

照片是摄影作品,是作品的一种独特形式,照片作品当然受版权法保护。但是,照片作品和其它类型的作品不同,照片是基于照相器材、感光材料和数码技术等产生的。版权法意义上的照片作品,和普通照片是不同的,它要反映作者独特的审美眼光和艺术视角,以及反映作者独特的曝光、编辑加工技巧,而普通照片只是对客观事实的简单再现,无论它再现的那个客观事实多么伟大,但照片本身可能就是普通的。照片拍摄的内容和照片拍摄的形式,是两码事。

黑洞照片是怎样产生的呢?据媒体报道,黑洞照片是使用“事件视界望远镜”(EHT),来对黑洞进行观测产生的。这些望远镜都是天文望远镜,科学家重点关注的是客观真实的再现黑洞的本来面目,求真务实是科学观测的基本精神,科学家们不可能从审美和艺术角度研究黑洞,他们的任务是向人类如实地报告世界本身。

所以,对黑洞照片的二次加工可能是作品,因为它体现了加工者再创造的独特智慧,但是黑洞照片本身很难构成法律意义上的作品,这确实在情感上很难接受,但正体现了科学和法律的差别所在。

科学精神就是求真的精神,法律也求真,但法律求的真和科学求的真并不完全一致。科学追求客观事实,希望能用绝对客观,绝对理性、冷静、不夹杂任何主观色彩的方法再现真实世界。法律不一样,法律追求的是真实世界是有主观色彩的,这种主观色彩,不是个人主观,而是体现了人类文明追求的价值。 

具体到版权法来说,版权法保护的作品要求具有独创性,是因为法律鼓励人们进行创作,鼓励那些创作创造性的、独特性的智力劳动,保护精神性劳动产生的智力成果;鼓励表达,鼓励作者站在自己独特的角度表现世界,因为这样的世界才丰富多彩,才能够为人们创造而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

一百多年前,居里夫人发现了镭,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科学发现,居里夫人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镭的提炼方法可以授予专利,但是发现镭本身并不能授予专利,镭作为产品也不能授予专利。道理很简单,专利法保护的是发明创造,而不是科学发现。居里夫人可以就镭的提炼方法申请专利(后来她主动放弃),但是不能就镭本身申请专利。

一百多年后,EHT发布了黑洞照片。科学家们很伟大,他们矢志不移,艰苦卓绝,应该享受巨大的荣誉,但是很遗憾,黑洞照片并不能因此而享有版权。赋予黑洞照片版权,可能会留下法律上的黑洞。

黑洞照片不是作品,视觉中国并无版权。不仅如此,EHT也没有版权,黑洞照片属于全人类。

(作者系北京润朗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编辑:李靖云)

(编辑:李靖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