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一周观察:多城市落户闸门将放开,高校设置面临调整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伍素文 广州
2019-04-14 15:26

过去一周,粤港澳大湾区在入户、教育等领域有不少值得关注的讯息。

过去一周,粤港澳大湾区在入户、教育等领域有不少值得关注的讯息:随着全国取消落户限制呼声高涨,以及《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的公布,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流入进一步活跃;广东发布高等学校设置“十三五”规划,将独立学院转设摆在首要位置,并对校名使用、异地办学等做了相关要求。

珠海惠州江门肇庆取消落户限制

4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官网发布《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下称《任务》)提出,要继续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对于超大特大城市,要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大幅增加落户规模、精简积分项目,允许租赁房屋的常住人口在城市公共户口落户。

根据《任务》和我国目前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珠海、惠州、江门、肇庆将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广州、深圳、佛山、东莞将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大幅增加落户规模、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

记者梳理发现,除了城区人口规模较小的中山外,珠海、惠州、江门、肇庆等珠三角Ⅱ型大城市的落户政策已逐步放宽。

珠海在2018年3月取消计划生育等前置条件,社保、居住证连续满五年并在珠海有稳定住所即可直接申请入户;惠州全面放开对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职业院校毕业生和留学归国人员的落户限制;江门从今年1月起取消了积分入户和投资入户政策,应届毕业生可以先入户再就业;肇庆在2018年取消了积分制入户条件,有合法稳定住所,持有居住证并连续居住满半年以上的人员就可以入户。

此次提出的“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意味着,Ⅱ型大城市在落户上将不得再有“社保年限要求”,换言之,上述城市的落户政策将全面放开,实现“想入即入”。

广深积分入户名额上万 咨询人数暴涨

“全面取消落户限制”信号一出,北上广深的市民恨不得立马咨询各地人社部门。据深圳市人才服务中心披露的数据显示,深圳一月共有约10万人次咨询。

咨询和办理入户人数明显增加,积分入户名额有多少?4月11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广州市来穗人员服务管理局获悉,2018年广州积分入户名额有1.7万个。其中,共有7000人最终获得入户广州资格,还包括10095位申请随迁的人员。

同日,深圳市发改委也透露,深圳今年将继续推出1万名纯积分落户指标。据2017年及2018年发布时间推测,2019年纯积分入户指标申请将在6月底、7月初发布。

总体而言,广深的积分入户政策呈放宽趋势,名额也逐渐增多。以广州为例,自2010年实施积分制入户以来,2011年广州公布首批入户名单时仅有1000个名额,到了2016年,入户名额已增加到了6000个,2018年已经增至7000个;除此之外,广州的积分落户规则也在不断变化,从一开始“一分必争”的积分排名,到积分满60分后的“拼社保”,2019年再次回到了“大积分”规则,放宽了落户限制。

香港“科技人才入境计划”:月入8万港元 金融科技类最受青睐

去年6月,香港特区政府推出“科技人才入境计划”,帮助本地科技公司加快输入科技人才。经过近一年的时间,目前成效如何?

香港创新及科技局近日答复立法会财务事务委员会的文件显示,有关计划截至今年2月底共接获 226个申请,已批出225个配额予38间合资格的科技公司/机构;入境事务处则共接获 50个签证/进入许可申请,40个已获批准。

根据政府公布的资料,目前获批“科技人才入境计划”签证的40位科技专才中,22人来自内地,亚洲其他地区、欧洲、美洲、澳洲分别由9人、4人、3人、2人。同时,其中,20人的每月薪酬介于2万-4万港元以下,4万-8万港元的16人,仅有4人的月薪超过8万港元。从专业来看,其中13人为金融科技类专才,材料科学、人工智能、数据分析、网络安全等其他专业亦有专才获得签证。

据悉,为期三年的先导计划于去年6月正式接受申请,首年计划最多输入1000名科技人才,而每家公司每年可得配额最多100人。

非本地科技人才须符合以下条件:主要从事上述七个科技范畴的研发工作;以及持有具特别认受性的大学所颁授的STEM学科学位。持有学士学位者须具备最少一年在相关科技范畴的工作经验。持有硕士或博士学位者无需工作经验。

粤港澳大湾区流入青壮年超83% 房地产行业最“吸”人

智联招聘近日基于其平台大数据,采集了2019年1月1日至3月15日间全平台上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有关的企业招聘和简历投递等信息,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及人才流动报告》(下称《报告》)。

《报告》围绕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流动、人才供需、人才环境等展开了分析。报告显示,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流入以青壮年为主,比例超过了83%;而其中房地产行业成为最为最吸引人的职业,远超过互联网与制造业行业;此外,粤港澳大湾区的总体平均月薪为9227元,在全国城市群中排名第三。

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认为,随着全国取消落户限制呼声高涨、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净流入迅速增加,房地产行业成为最吸引人行业不出意外。

例如,流入肇庆、惠州等地的人才以房地产行业的男性为主。其中,现在从事房地产/建筑/建材/工程行业的占比分别达48.81%、34.80%,高于其他城市。肇庆、惠州作为当前湾区仅有的两个不限购城市,近两年受湾区战略红利刺激,房地产市场火热。据中指研究院统计,肇庆、惠州均跻身2018年百强房企买地规模较大的三四线城市前十名。两地形势正热的房地产市场正吸引各地人才前来探金。

广东高校设置将调整 独立学院转设摆在首位

未来2年,广东高校设置有所调整!4月10日,广东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开展《广东省高等学校设置“十三五”规划》中期调整工作的函,为未来2年广东省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做好规划。

文件指出,广东省“十三五”高校设置的中期调整要保持设置规划基本稳定。坚持设置规划的严肃性和延续性,设置规划调整坚持“特色学校不变为综合学校,专科高职学校不升为普通本科学校,职教体系学校不转为普教体系学校”的基本要求,以优化存量为主,从严控制增量。对于新增纳入设置规划的,重点考虑达到设置标准、条件基本成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校。

要将独立学院转设摆在首要位置。各相关高校、社会组织要逐一梳理、系统分析独立学院的办学实际情况,坚持分类施策,制定独立学院转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积极推动独立学院能转快转、能转尽转。优先支持条件基本成熟的独立学院转设纳入设置规划调整,成熟一所、转设一所。

要稳步实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认真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秉承平稳推进、有序开展的试点思路,不再增加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试点。

此外,文件还在严格规范校名使用、从严控制异地办学、要坚持推动协调发展等方面做了相关要求。

北师大珠海分校“升格”为北师大珠海校区

教育部4月9日发布《关于同意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建设的批复》(下称《批复》)。《批复》指出,支持珠海校区与本校区同水平、同标准的办学定位,实现与现有校区互补借力、错位发展。

据悉,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是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基础上建设的。2000年10月,北京师范大学与广东省珠海市政府签署合作建设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教育园区的协议。2001年12月,园区正式奠基并开工建设。2003年7月,按教育部批复,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教育园区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2017年8月,广东省、珠海市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签署《共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协议》,支持学校利用现有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及已协议收回的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的用地、校舍来建设珠海校区,实现珠海分校向珠海校区的转设。

《批复》指出,珠海校区招生之后,珠海分校逐年调减招生计划,于2021年停止招生,2024年终止办学。珠海校区将采取三方共建的新模式,以珠海分校为基础,聚焦国家教育文化发展重大需求、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国际学术技术前沿,吸引并整合境内外优质资源,开展国际化的创新型拔尖人才培养,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教育、文化、健康、科技高端科教中心、研究中心和创新中心。

上万香港学生报考内地高校 暨大中大等最为热门

中国教育留学交流(香港)中心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通过“内地部分高校免试招收香港学生计划”报读内地高校的人数同比上升近一成。

数据显示,今年通过各途径报考内地高校的香港中学毕业生有10433人。其中,免试招生计划已于上月底截止报名,有3511人进行了确认。通过参加港澳台侨生联招考试报读内地高校,并已确认的学生至今有2545人;参加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暨南大学等6所个别院校招生计划而获录取的至今有4377人。

中国教育留学交流(香港)中心主任巩万表示,报名参加本届香港中学文凭考试(相当于内地高考)的人数同比减少2800多人,而参加内地部分高校免试招生计划的港生人数却增加9.2%,占报考中学文凭考试考生人数的6.25%,是自2012年免试招生计划推出以来的新高。

据透露,免试招生计划中最多人报读的专业领域,依次为经管金融类、医学类、工程类、新闻传播类和语言类。而以第一志愿报名人数计算,最热门的大学前三位是暨南大学、中山大学和厦门大学。

香港谋划大湾区办学

4月10日,在“2019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展望”会上,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主席黄锦良表示,香港多个办学团体对在大湾区办学感兴趣及持正面态度,相信在有关细节理顺后,措施将会获得积极回应。香港教联会本身亦已积极研究在大湾区参与其中,包括与广州市教育局商讨,研究开办幼稚园的可行性。

不久前公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加强基础教育交流合作,鼓励粤港澳三地中小学校结为“姊妹学校”,在广东建设港澳子弟学校或设立港澳儿童班并提供寄宿服务。研究探索三地幼儿园缔结“姊妹园”。黄锦良表示,香港教育局应加以配合,详细商讨学生资助模式、学费、土地及校舍建设费用等问题。

对于学费津贴及办学团体营运经费的问题,黄锦良表示,鉴于所有港人子女都有香港户籍,香港特区政府有责任提供学费资助予港人子女。可以参考现时“钱从人走”的资助模式,按实际收生人数拨款资助,为家长提供报读诱因,鼓励他们在内地发展。

在支援办学团体营运方面,黄锦良认为,内地政府可资助办学团体兴建港人子弟学校的费用,甚至是提供土地予这些办学团体,让办学团体可安心地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服务。

广东省教育学会会长李学明在会上透露,广东省教育厅这段时间已经紧锣密鼓地在加强粤港澳三地的联系,起草一些规划。

(编辑: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