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复联4》:高价票遭遇“甩卖” 低迷院线等待黎明

21世纪经济报道 贺泓源,周圆缘 北京报道
2019-04-16 07:00

“现在是黎明前的黑暗,但黎明真的会来吗?”当谈到低迷票房状况时,有上市院线公司中层显得沮丧。

事实上,他的担心不无道理。据灯塔数据显示,4月8日至4月14日,内地票房总额5.6亿元,创今年春节档以来的最低值。

不过,行业终于迎来转折。4月12日,漫威超级英雄电影《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下称《复联4》)正式开启在华预售,票房一路飙升。灯塔数据显示,截至4月15日记者发稿,《复联4》首映日预售达9584万元,点映及预售票房2.86亿元,前一数字已创历史新高。

飙涨票房背后,是膨胀的影院与票价。4月15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草根调研中发现,北京地区某影院《复联4》首映最高票价350元,上海也出现了 464元高价,此前,更有传闻称,黄牛票价达到2000元。

高票价下,影院也在做着选择。4月15日中午,美团数据显示,在4月24日,南京新街口国际影城(德基广场IMAX店)本来上映《复联4》为每天59场,6个小时之后,场次上升到每天72场。

大好形势下,风险暗藏。同日下午,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以“复联电影票/复联四电影票”(关键词“复联4”并无结果)为关键词搜索发现,在闲鱼平台转售《复联4》电影票颇具商机。在记者调查的70个卖家中,51个卖家转手价均低于购入价,其中亏损最多的卖家以500元购入4张票,150元转手售出。“淘宝抢票还花了我150。”一位低价转手电影票的北京大学生称。

“第一天的预售说明不了什么,关键看后面走势,说资本市场有反应也太夸张,行业萎靡太久,需要好消息提振,这让《复联4》显得重要。市场还是缺好片子。”一家院线上市公司高管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甩卖” 高价票

灭霸(《复联4》主角之一)一个响指会发生什么?他绝对想不到的是,电影票价被动跳水。

《复联4》涨价的消息历历在耳,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却发现,市场在做着选择。70个在闲鱼平台上转售《复联4》电影票的卖家中,只有10家的转手价格高于购入价,9个卖家原价转手电影票,剩下的51个卖家转手价格都低于购入价。提价最高的,在上海,原价332元购入的两张电影票,以1088元出售。不过,截至记者发稿前,这两张电影票仍未售出。低价转手的卖家各有原因,加班、买错时间、和朋友重复购等均是因素。

同时,在美团2019年全国票房排名前30的影城中,记者选取了8家进行调查。这些影院《复联4》每日排片场次从10场到72场不等,而在《复联4》前4天上映的《如影随心》,最高日排片场次只有8场。8家影城中,均以4月24日0点的首映场票价最高,票价最低52.4元,在南京新街口国际影城(德基广场IMAX店)。票价最高464元,在上海百丽宫影城(环贸iapm店)。

另外,记者通过对15位观影观众调研发现,其中13人表示会买IMAX厅的电影票,原因主要是观影体验好,再加上这次《复联4》的IMAX要多出26%画面内容,2人表示会选择普通3D电影票,“IMAX的价格太高了,觉得没有必要。”

喧哗的舆论与现实的落差,谁制造了这一切?前述高管认为,业内确实期待着一部大片,影市低迷太久。

国家电影局数据显示,2019年除夕至大年初六7天长假期间,全国电影票房为58.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2%。艺恩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档观影人次为1.3 亿,同比下滑10.5%,较2018春节档减少1500万人次,平均票价为44.8元,同比大幅增长12.8%,场均人次为45人,同比下滑27.4%,上座率为35.5%,同比下滑25.1%。

另据艺恩数据,今年第13周总票房9.62亿元,虽较第11周提高近 4 亿元。但比起 2018 年涵盖清明档期的一周,总票房却下降了1亿左右。“近期电影没什么看头”渐成业内共识。

与票房同步退潮的,是公司业绩。2018年年报显示,横店影视营收为27.24亿元,同比增长8.22%,净利3.21亿元,同比下降2.98%,值得一提的是,横店影视扣非净利润为2.49亿元,同比下降11.5%;金逸影视营收20.10亿元,同比下降8.24%,净利润1.58亿元,同比下降25.29%。业绩预告显示,万达电影营收141.01亿元,同比增长6.59%,净利12.93亿元,同比下降14.72%;文投控股营收14.79亿元,同比下降11.51%,净利润2500万元,同比下降93.34%。

“我们都在黑暗中等待黎明。”多位上市公司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各寻出路

对于低迷业绩的原因,业内已取得共识。

4月15日,前述院线高管再次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强调,“片子不行”是行业最大问题。“影片质量增长严重落后于观众品味成长及电影院数量增长。”

此前,阿里影业高级副总裁、淘票票总裁李捷也表示,票房寒冬首要原因还是观众观影水平的提高。“电影一般是两年到三年的生产周期,在立项的时候,做的是两年后的产品。”

另一大原因,是影院的过剩。据拓普电影智库数据统计,2015年至2018年,中国电影市场总票房从441亿元至566亿(不含服务费), 同比增长28.34%,影院数量从6494家激增至10462家,同比增长61.10%,影院数量增长幅度远远超过了票房的增长幅度。

与此同时,2018年度银幕总数突破6万块,单银幕票房产出持续下降。以金逸影视为例,财报显示,其单银幕票房接近130万元,同比下降20.7% ,这一数据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1.51% 。

这种情况下,各家路径也在陆续分化。以业绩相对企稳的横店影视为例,其依旧聚焦主业。横店影视在年报中称,将加快全国战略布局,积极推进“影院综合体”建设。年报还显示,横店影视2018 年新开影院 52 家, 关停2家影院,其中,关停影院均处于华东区域。同时,横店影视实现非票收入 6.9 亿元,非票收入占比 25.33%。

“横店、万达之类影院规模很大,广告收入等都比较高,相对来说,小规模的院线在寒冬下转型就更困难。”前述院线中层称。

另有公司的做法是,对院线业务再定位。“像我们目前的选择是,院线业务尽量不亏损,并以此撬动影视资源和融资,等行情好了再投院线。”该公司中层道。

对于这一逻辑,前述院线高管并不认同,他表示,就算在寒冬下,院线业务本身依旧可以挣钱,关键在于精细化管理,“投院线的专业门槛确实越来越高。”

龙头万达电影又是另一番逻辑。2月27日,万达电影收购万达影视95.77%股权获批,重组之后,万达电影成为涵盖影视投资、制作、发行、放映的影视全产业链公司。

(编辑:包芳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