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新势力崛起:德弘资本首期美元基金募资超20亿美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赵娜 北京报道
2019-04-16 11:02

德弘资本的创始团队在90年代创建了摩根士丹利在亚洲及大中华区的私募股权业务,也曾是KKR大中华区投资业务的创建者。如今,他们成为了新一代中国PE基金品牌的创办者。

4月16日,德弘资本宣布完成首期美元基金“德弘资本一期”的募集,募资金额超过20亿美元。加上同期募集的人民币基金,团队此次募集的总规模达到25亿美元。

德弘资本董事长兼创始人刘海峰是前KKR全球合伙人、KKR亚洲私募股权投资联席主管兼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德弘资本的两位创始人刘海峰和华裕能(也是前KKR合伙人)合作20余年,曾共同加入KKR创建了其在大中华区的投资业务。

在此之前,两人曾在90年代创建了摩根士丹利在亚洲及大中华区的私募股权业务。他们领导的投资团队主导了中国最早一批大型私募股权投资项目的进行,代表案例包括平安保险、蒙牛乳业、青岛海尔、现代牧业等。

此次创立德弘资本是他们第三次共同创业。他们拥有26年可追溯的投资业绩,对于LP来说,德弘资本优秀、稳定的团队也成为他们投资的重要因素。

2018年以来,包括凯雷集团、太盟投资、高领资本在内的大型PE基金相继完成了大体量亚洲基金的募集。相对于前述机构,德弘资本是一个由相对完整的班底组成的新基金品牌,所募的资金也将主要用于大中华地区的投资。

深耕细作

德弘资本在2017年正式成立,到目前已投资多个项目,包括人工心脏瓣膜公司启明医疗、环保企业中圣集团、中粮肉食及远东宏信等。

德弘资本在2018年5月投资了启明医疗,是公司当轮融资的独家投资方。根据浙江证监局今年3月披露的科创板辅导备案材料,总部位于杭州的启明医疗有望成为首批冲刺科创板的企业。

中圣集团的两大业务包括高端环保设备制造与服务(M&S)与绿色投资(GI)。德弘资本在2018年9月披露,已前后两次累计向公司投资1.2亿美元。

“David(记者注,指刘海峰)是非常坚定的价值投资推崇者,也非常 hands on(亲力亲为)。如果他的基金能够取得更大成功,也代表着‘国际经验+本土资源’的模式得到更好的验证。”一位曾供职于知名外资PE机构的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梳理过往投资记录可以发现,刘海峰的团队在2014年资本热捧小米科技时以5.3亿美金投资了青岛海尔,2015年滴滴出行大热之时将4亿美元资金投向提供可追溯安全食品的福建圣农。

在对青岛海尔的投资中,KKR认购了青岛海尔发行的10%股份,刘海峰出任公司董事。2016年青岛海尔收购通用家电业务时,KKR团队即起到了很大的助力作用。据公开市场信息披露,KKR已完全退出青岛海尔且获得巨额回报。

据了解,德弘资本将以典型全球PE的常规节奏进行投资,也就是说,基金每年投资3-5个大规模的项目,整个基金在大约五年时间内完成投资;关注的具体领域包括消费品、工业技术、医疗健康、农业/食品安全、商业服务、金融服务和TMT等。

“消费升级与产业整合两大趋势正在推动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也为大中华区创造了众多良好的投资机会。”德弘资本首席执行官兼创始合伙人华裕能表示。

人的生意

中国市场的大型PE投资启幕于90年代末,凯雷、TPG、KKR、黑石等机构相继进入中国市场;2009年创业板开闸后,一批中国本土PE基金管理团队迅速崛起。

刘海峰是KKR在亚洲的第一位本土高级雇员,如今成为中国市场新一代PE基金品牌的发起人。2016年以来,多位全球一线PE机构的中国区高管成立了新的专注中国市场投资的基金品牌。

更早之前,“国际经验+本土团队+中国资源”的大型PE机构还包括单伟健创办的太盟投资集团、马雪征创办的博裕投资、唐葵成立的方源资本等。这类机构的在华投资体量已经超过全球大型PE基金在中国的资金配置。

这些机构如今已成为中国PE市场的主流参与者,他们有着一些共性的特征:创始人是中国PE市场的最早一批参与者,核心团队多由长期供职于国际顶级机构的领军人物组成,基金面向全球机构投资人募集、投资于中国市场的高成长和产业并购机会。

他们的投资团队经过了国际投资机构的专业训练,同时拥有本土化的资源网络,投资策略和决策机制相较大型的全球PE基金可以更为灵活。

从人员配置上看,以德弘资本为例,其一线投资团队人数已经超过20位,相当于KKR、凯雷等全球PE基金在中国的团队的配置规格。

“PE是以人为本的生意。我们不仅珍惜在全球一流机构得到的专业训练,也希望继承他们的优秀企业文化。只有做好激励机制、风控意识、文化传承,才能保持长期、持久的投资业绩。”刘海峰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市场越来越认可国际和本土的结合,很多出资人愿意支持这些大机构里走出来的老兵。”前述同样曾供职于全球大型PE基金的人士认为。

(编辑: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