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局民企融资难:业界建言微调传统金融考核体系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辛继召 深圳报道
2019-04-19 22:26

“如何在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上持续创新?以产业基金形式进而体现出政府支撑、支持和引领作用,将会是我们改革努力的方向”,深圳市工商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薛兴强如是表示。

薛兴强是在深圳举行的第一届大湾区民营企业创新发展论坛上表示,要改变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传统的金融体制框架需要进行一些微观调整。

从总体融资情况看,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指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广义货币的增加速度要和名义GDP增长速度相一致,GDP增长目标是6%-6.5%,CPI目标是3%,加在一起是9%-9.5%,今年的货币情况应该会比去年好得多。

微调银行考核和激励机制

“(支持民企)政策的落地最后一公里的打通,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并不是那么乐观的”,深圳市工商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薛兴强如是表示,“商业银行大部分是垂直口的,对银行的体系、考核和激励政策,以及资本对产业的投向都有一套成熟的体系,所以口号喊得震天响,真正到民营企业手里的钱,我觉得不会有想得那么快、那么多、那么急的到达大部分民营企业的手中。”

对于解决民企融资难,他表示,要改变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传统的金融体制框架是需要进行一些微观调整的。他表示,“在金融领域,地方政府能做的不多,因为钱都是商业银行的。考核机制不变,地方政府推动不起来。如果能够探索出一个路径,把原来补贴的钱拿出一部分和社会资本融合,成立一些产业基金,真正的体现出政府支撑作用和支持、引领作用,应该是真正的最后一公里解决融资难的方向。”

此外,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表示,在这个阶段不得不采用这样一个过渡的办法,“如果旅游行业要想融资、投资,可以傍上地产,通过地产可以贷到款。地产建房子卖了钱,赚到钱之后再投资到旅游里面,这是现在的一个模式,当然现在也在往直接融资方式转,比如说通过大量的基金、信托、股权投资,这些方式越来越多。但是这些方式背后的核心还是地产,如果旅游不具备创新潜力的话,将来直接投资也仍然会耗尽。”

创投分担创新风险

对于初创期企业,通过创投共同承担风险的方式,已经是近年来常见的做法。

“资本大都会更加谨慎地选择处于成熟期、在细分的领域前景明确的头部企业来投资,”深圳阳光医疗投资集团董事长王晓泸表示。

以民营医疗行业为例,王晓泸表示,所需资金一般是企业以自有资金投入,或者通过民间借贷,也有部分银行贷款;但发债、股权、产业基金这些融资渠道,是少数做到头部企业才能采取的方式,大多数的中小民营医疗企业并没有这样的机会。因此,十几年来,创投成为民营医疗最活跃的投资者,自2014年以来,创投在医疗领域的投资逐年攀升。

中国创投委副会长胡芳日指出,不管是实业企业还是创业投资行业,都有一个经济周期。PE/VC基金的期限结构一般是5+2或者7+2,是8到10年的时间。这是因为一个经济的周期、投资的周期是7年-10年。设定创投基金必须要穿越周期。“如果不能够穿越这个周期的时候,可能是在高位进去的,在低位的时候就到了结束期,就要解散这个基金”。

5-7年制造业质变

“关于金融和产业的关系,我个人有一个看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课题组审评专家张燕生表示,未来的5—7年,中国的制造业、实体经济将发生一个比较重要的质变,会成为银行、保险和投资公司,以及多层次资本市场追逐的一个方向,也就是实体经济能够挣钱,能够挣大钱。

深圳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思康表示,深圳民营企业是大湾区建设的主力军,更是科技创新的顶梁柱,深圳科技企业中民营企业超过9成。2018年为企业减负超过1400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了9.6%,超过了GDP的增长。

吴思康表示,日前深圳推出了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土地新政,鼓励企业增加建筑面积,提高产业用地的容积率,促进产业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将为深圳再释放1.5倍左右的产业发展空间。

(编辑:周鹏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