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上午开完两个小时的投资者恳谈会后,下午13:30时,雪松控股董事局主席张劲再度召开媒体交流会,直面20多家媒体,就为什么收购中江信托、收购后将带来哪些变化、资金情况、监管要求等焦点问题进行集中回应。
雪松控股目前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实业,比如房地产、化工等,为什么此番会花巨资收购中江信托?
张劲回应称,“我们是做实业的企业,最大的一个版块是大宗商品供应链,我们的供应链已经发展到了黑色、有色、钢铁、能源等涵盖很多产业。在整个链条中,有很多企业参与,绝对会有一两个核心企业。这些企业跟其它企业是共生共存的关系,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银行不愿意做小企业的贷款,他们进入不了交易场景。我们为什么收购信托牌照?是想走特色金融之路,只有特色金融,才是未来金融机构的生存之道,要么做小微,要么做消费,而我们就是要做供应链金融。我们具备场景。”
对于市场较为关心的收购价格,张劲表示,“中江信托还没有固定的价格,需要根据总资产、净资产等进行全面评估。目前我们尽调团队还没进场,大约需要3个月时间。”
“市场一直在传收购价格是300亿、200亿、150亿元,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传的,但我负责任的告诉大家,远远达不到200亿元,至于最后是100亿元以上还是100亿元以下,这个还需要复杂程序后确定。”张劲表示,不能用简单的市盈率来计算。
“雪松不是土豪,不会看到金融牌照就往前冲。”张劲说。
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大股东上任,往往会对原管理层进行大幅调整。
张劲认为,中江前期股东管理缺位,是出现目前问题的最大原因之一。比如董事局仅有一名董事正常履职,有些已经退休。
因此,张劲表示,雪松控股进来后,肯定会补增董事,但员工方面不会大换血,不会大裁员,反而会充实团队。
入主后,中江信托会不会更名?
张劲表示,“雪松希望将中江信托更名为雪松国际信托。”
入股银行、券商,收购大金所、中江信托,雪松在金融的路上越走越远。有市场人士质疑雪松是不是在搞金控?
“我们不会搞金控。金融竞争不是一般的激烈,抢存款、抢贷款、抢项目。对我们来讲,一定是配套我们的产业做我们的金融,而金融一定是服务于我们的产业的。”张劲说,比如信托服务于供应链,我们会把它放到供应链板块去。
未来还会不会收购金融牌照?
“这个现在回答不了。”张劲说,第一,要有合适的标的;第二,是不是适合我们自己的产业,场景应用是不是能进行下去。
谈监管要求
中江信托的前任控股股东有着明天系的身影,其自融模式备受市场诟病。
“对于收购中江信托,监管层对我们进行了4个多月的穿透审查。收购需要符合条件,如果不符合,谁的资产也收不了。”张劲说,监管层多次提醒我们,第一,坚持不自融;第二,保证投资者的风险。
我相信9个月的时间足够能去化解大部分风险,包括有抵押品的、政信的、跟资产管理公司已经达成协议的以及直接自己收购的那些跟产业相关的,79亿元的风险有限度的,是可以化解的。
雪松入主之前,中江信托与国盛金控24亿业绩承诺对簿公堂。
“两家正在打官司,等结果吧。”张劲说。
雪松自2016年收购了齐翔腾达、希努尔两家山东上市公司,后又收购了大连金融资产交易所,最近又将中江信托纳入麾下,光这几项收购就超200亿元。
资金问题怎么解决?目前,雪松控股间接控制权的齐翔腾达、希努尔股份几乎全仓质押,另外去年以来雪松实业已发行了合计29亿元债券。
“我们收购会合理考虑资金情况,量力而为,在整个现金流能支撑的情况下,在相对保守的杠杆之下,我们才会做这个收购。”张劲表示,大家也可以看到,第一,我们做的收购没有失败的,第二,全部是在低点做的收购。包括收购齐翔腾达是6.48元/股,即使在市场大跌时也没跌破这个价格。股市一反弹,齐翔腾达的股价也上来了,就因为这是一家优质的公司。
延伸阅读
雪松董事局主席张劲:收购中江远不到200亿元 尽调还需要3个月
雪松控股张劲:会对中江信托问题负责到底 将保障所有利息兑付(现场视频)
中江信托危机破局:已与三家资产管理公司签约 雪松会收购部分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