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天两场重磅会议释关键信号 宏观政策“随行就市”预调微调

21世纪经济报道 周潇枭 北京报道
2019-04-23 07:00

在“六稳”、财政和货币等政策综合发力下,中国一季度宏观经济实现超预期增长6.4%,经济加速下行的压力得到部分缓释。一时间,前期政策是否要调整,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4月22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指出,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减税降费要尽快落实到位,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根据经济增长和价格形势变化及时预调微调,加大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

显然,逆周期政策并没有要退出的意思,但也提到货币政策要及时预调微调。“稳增长”政策总体保持稳定,但力度或方向上可能面临微调。

三天前,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也加大了对“质的提升”和“结构性改革”等内容的强调。

4月1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宏观政策要立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质的提升,更加注重激发市场活力,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

货币政策相机抉择

政策尚未实质调整,市场已经先行做出反应。4月22日,上证指数收跌,预期政策收紧,房地产股票整体走低。

4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一季度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好于预期,开局良好。但是,经济运行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外部经济环境总体趋紧,国内经济存在下行压力。

基于“好于预期”的判断,市场上认为前期政策收紧的声音增加。中信证券宏观团队指出,经济运行好于预期,逆周期调节的力度和节奏预计将作出调整,避免用力过猛,主要体现在货币政策方面。逆周期调节的政策力度有所调整,但并不意味着政策方向将收紧或者转向。

4月22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指出,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减税降费要尽快落实到位,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根据经济增长和价格形势变化及时预调微调,加大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

4月22日,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前期货币政策力度较大,虽然促进经济增长,但也引发资产泡沫的担忧。现在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稳定,房地产市场价格有松动,货币政策进入观察期。既要稳经济,也不想推动资产价格出现明显泡沫,需要二季度更多数据加以确认。当前货币政策没有要退出宽松,但也不会加大力度。

4月22日,中泰证券宏观分析师杨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政策重在相机抉择,尽管一季度经济出现底部企稳迹象,但修复的基础并不稳固。可以预期,即使短期个别部门的政策出现收缩,只是政策相机抉择的正常举动。若后期经济出现回落态势,仍然有政策工具予以对冲。财政政策仍然延续了加力提效的提法。相机抉择的重点在于货币政策。并且锚定在经济增长和价格变化上。

杨畅认为,3月经济数据中,基建和地产投资拉动较为明显,但制造业投资与民间固定资产投资仍然处于回落过程,叠加制造业PMI数据,实体经济仍然面临下行压力,“加大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出”的提法,表明相应政策力度仍然存在加大的可能。

提前预防房价过快反弹

经济增长是否企稳,有待更多数据确认。除此之外,影响货币政策很重要的因素在于价格。

一季度物价温和回升,尤其近期猪肉价格明显回升,未来可能带动物价进一步走高。

邵宇指出,物价的问题不大,猪肉带来的周期,不是趋势性的,是一次性的,PPI未来也不可能大涨。资产价格方面,当前股市修复比较平稳,但房价很难说。房价上涨的预期如果不加以调控,当前人口往大城市群聚集,重点区域的房价调控比想象中困难,为了避免羊群效应的发生,需要引导预期。

对于股市,邵宇指出,前期在情绪、流动性等带动下,股市迅速得到提振,股指上升很快;未来政策可能微调,乐观情绪也需要更趋理性。

民生证券宏观分析师解运亮指出,一季度在全面降准和宽信用发力下,逆周期调节走在了前面,接下来供给侧改革要发力。尽管一季度经济数据超预期,但短期内股市将进入窄幅震荡,后续可能有调整风险。

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好一城一策、因城施策、城市政府主体责任的长效调控机制。

中信证券宏观团队指出,目前来看,在地方政府政策边际放松和整体信用环境宽松的影响下,房地产市场有新一轮上升的苗头,泡沫化风险有所加大。未来房地产政策将进一步引导房地产市场回归“房住不炒”的基本政策方向,房地产价格上升势头将受到限制,市场热度也会逐渐降温。

更加强调中长期结构性改革

一季度经济表现超预期,房地产投资、基建投资等带动作用仍大,这些仍属于传统老路上的旧动力。

1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通过改革开放和结构调整的新进展巩固经济社会稳定大局;注重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办法稳需求;宏观政策要立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质的提升;要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稳增长的重要依托等。

上述表述,都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邵宇表示,追求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需要对经济的波动有一定的容忍度。一季度经济增长6.4%,处在全年经济增长目标6%-6.5%的区间上段,当前稳经济变得不是那么迫切。政策着力点确实有所调整,去年三四季度属于“应急类政策”,当时需要迫切应对经济加速下行的压力;现在应该把注意力转到中长期结构优化上来。

就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而言,邵宇表示,中国的高端制造,包括5G、新能源汽车等,是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此外,还要加大对基础研发的投入。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一直在做,比如增值税减税,重点用于支持制造业减负,力度比较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科创板的推进,在于为科研创新型企业提供市场化资金等——这些政策要发挥效应需要时间。

杨畅指出,重点工作排序中,改革排在首位。具体而言,第一位是“改革”,即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二位是“宏观稳定”,即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第三位是“打好三大攻坚战”;第四位是“开放”,善用高水平开放倒逼深化改革,提升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等。

(编辑:张星)

周潇枭

资深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政经版块资深记者。白日行走财政界同百儒品言论道,深夜俯身电脑旁虑社稷乾坤方圆。犀利笔锋之间不失感怀温润,特立独行之余破解财税棋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