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兵临城下”:两个城市的“对决”,拿到牌照还需一到两年

21世纪经济报道 陶力,倪雨晴 上海报道
2019-04-26 07:00

5G正在成为城市的基础设施,更成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我们注意到,无论上海还是深圳都在争抢5G的诸多第一,其背后显然是长三角和大湾区这两个中国最具活力区域的竞争。他们所看重的5G自然不是一部影片的下载速度,而是一长串产业链的升级和我们现在远没有洞见的新兴产业机遇。不过,可以预见的是,5G的到来并非轻而易举,而是以每平方公里数百万元投资为代价。在这一点上,两座城市所争的第一显然不仅仅是“作秀”,也包括冲着有限的资源“秀肌肉”。(李清宇)

联通150亿押注上海:搭起首个5G试用城市框架

本报记者  陶力  上海报道

5G前夜,电信运营商加紧在各大城市场景布局。

4月23日,上海市政府与中国联通签署了《深化5G网络建设和创新应用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到2021年,中国联通将在上海投资150亿元。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同时透露,上海市已累计建设5G基站近500个,并拨通了全国首个5G手机对话,成为全国首个5G试用城市。

按照工信部的规划,中国计划在今年实现5G的试商用,2020年正式实现5G商用。2018年12月,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发放了5G系统中低频段试验频率使用许可,三大运营商开始了大规模组网试验。

不过,由于5G牌照尚未发放,真正的商用仍需等待。“现在可以说是在技术、架构和资本方面,三大运营商在5G上都做好了准备,就等发令枪响了。”4月25日,某运营商高层人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旦拿到牌照,到用户可以感受到的商用,大概还需要一到两年时间。

先从相关产业开始

3月30日,随着上海市副市长吴清在虹口区拨通首个5G手机通话,上海成为全国首个中国移动5G试用城市,全球首个行政区域5G网络也在上海虹口建成,并开始试用。

一批小规模的试验已经在产业展开。目前,虹口区已建成5G基站279个,在5G应用场景方面,将聚焦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楼宇、智慧体育、智慧社区、无人机巡航、城市安全、城市管理、金融服务、文创体育等十大领域。

从全国范围来看,上海市是国内唯一被三大运营商同时列为5G外场试验的城市。在2019上海5G创新发展峰会上,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张建明透露,2019年上海将积极推动建设超过1万个5G基站,实现中心城区和郊区重点区域的全覆盖。到2021年,累计建设超过3万个5G基站,实现5G网络在全市的深度覆盖,打造5G网络建设的先行区。

同时,鼓励5G相关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到2021年,上海将积极努力实现5G发展的“十、百、千”目标,也就是重点建设十个5G创新应用的示范基地,打造一百家5G创新应用的企业,5G相关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以及应用产业规模分别达到一千亿,也就是实现3个一千亿的目标,成为5G创新应用的示范区和产业集聚区。

上述所建基站,能否满足现有市场需求?中国电信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基站数量与很多因素相关,和覆盖模型关系最为紧密。“5G覆盖模型还没有研究好,只能先从大的方面建起来,然后再慢慢优化调整。很有可能一开始,信号显示5G,但是信号很弱。”

因此,大规模的应用,可能先从一些相关产业内部开始。目前,上海正在推进一批5G应用示范项目,将围绕智慧工厂、工业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融媒体、智慧商圈、智慧港口等领域应用场景,推动一批5G示范项目及创新产品加快落地。

终端网络亟待升级

全民都在期待5G引领的变革到来。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预计5G在2020年-2025年,将拉动中国数字经济增长15.2万亿元。谈及对于5G业务发展节奏的总体判断,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认为,5G初期将以增强型移动宽带业务为主,并逐步拓展各垂直行业,“5G在各行各业深度融合应用,将创造数字经济的新价值体系,催生出更多需求,孕育新产品和新服务,创建新业态和新模式。”

尤其是在智慧教育、无人植保、远程医疗领域,都将发生根本性改变。“5G信号的延时可以到毫秒级别,这使得通讯的实时性更强。尤其是对于无人机来说,可以更加精准控制,比如现在飞机以10米每秒的速度飞行,一毫秒是飞10厘米的话,那么5G的速度很可能是100毫秒,飞机的控制性能将会更好。”极飞科技创始人兼CEO彭斌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认为,5G最大的特点是信号传输速度更快,这对于图像传输、智能感应等应用来说,都能起到促进作用。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感受到5G还取决于终端的升级。中国联通董事长王晓初透露,公司将在中国7个省区市正式开通5G试验网,发布公司的5G品牌,推动5G发展。同时,他认为,“5G手机还要考虑价格,达到与4G手机接近的水平,让消费者可以接受。”

据了解,目前国内第一批具备5G服务的手机终端,包括华为Mate X、小米MIX 3、OPPO Reno、vivo NEX、努比亚mini 5G、中兴天机Axon 10 Pro等等。而行业老大苹果公司在5G方面的布局,还迟迟未透露。

深圳:5G之王 技术输出

本报记者 倪雨晴 深圳报道

四月以来,几乎每周都有5G商用的进展消息。

如果说上海是5G消费者的话,深圳就是5G的引领者,尤其在5G技术研发、标准制定、5G产业链上深圳颇具有优势,且背靠粤港澳大湾区,终端产业齐全。

近日深圳连开5G座谈会,欲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5G产业聚集地。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贾兴东就表示,深圳计划今年年底实现预商用,下半年将有不少5G手机推出。

同时,他也提到,明年是否能实现商用,取决于工信部牌照的发放。目前深圳除布网和覆盖等问题外,在技术储备上已基本实现商用条件。

争夺5G之“首”

深圳作为国内5G发展的排头兵,它不仅是工信部5G试点城市之一,也是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及中国电信的5G试点地区。三大运营商也争相在深圳发布“第一次”5G初体验。

比如,中国电信在深圳布局了首个5G实验站点,实现无人机的测试飞行。上周由华为、中国电信、洲际酒店共同建设的首个5G智慧酒店在深圳发布。

发布会上,中国电信深圳分公司副总经理冯炜就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等媒体表示:“在2017年10月份我们在南山开通了中国电信的第一个5G基站,在2018年的10月份我们和华为公司一起合作,在南山成片组网,实现SA的成片组网,这也是全球首个SA的成片组网。”

他还进一步透露,目前在宝安、福田、南山、罗湖等区域已经开始5G规模建设,同时还联合了华为在宝安塘头派出所做了全球第一个端到端的5G智慧应用。据悉,“5G派出所”可以运用5G网络实现摩托车巡航、无人机巡逻、可视化应急指挥等智慧警务应用。

移动方面,近日举办的“5G产业发展深圳行”全媒体集中采访座谈会上,深圳移动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已如期开通50个5G基站,同时正在开展今年第一批2000个5G基站建设工作。现在已在福田CBD北部区域形成5G连续覆盖。

中国联通则在深圳设立5G创新中心,与腾讯、比亚迪等各行业龙头企业签订5G创新应用战略合作协议。

从基建和应用场景两方面来看。首先,目前深圳并未公布今年基站的建设量,不过根据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2019年一季度新闻通气会上的内容,工信厅计划 2019 年先行在广州、深圳建设 1 万座 5G 基站,年内力争率先实现广州、深圳 5G 试商用。

根据赛迪咨询的预计,在未来5年,中国将至少建设1140万个5G基站。可见,现在试点城市的建设才刚起步,上万个也只是很小的数目。

4月25日,一位运营商内部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没有商用前,5G网络都算实验网,但实验网也是现网,这不代表不好用,只是未正式商用前可能会有问题出现,可以进行调整。”

基于湾区的两大优势

在贾兴东看来,目前深圳5G产业发展水平走在国内甚至全球前列。比如,深圳的终端产业化走在前列,终端芯片预计今年会推出;深圳也在全球行业标准上走在前列,华为参与行业标准制定,自主研发芯片。

除了深圳本地科技公司的支持外,背靠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深圳有望成为5G之王。粤港澳大湾区是产业城市群的概念,城市间有产业梯度,从湾区的视角来看,深圳属于5G技术输出的产业地位。

如果单说手机,上海可能是更大的消费场,因为上海国际业务更多、消费更高端,手机通信消费也高。但现在湾区的制造业也将消费5G,城市周边和内部有更多的工业系统在消费5G。

比如工业4.0的应用,工厂的生产,大型机械、汽车等,都是消费5G的场景。就家电产业的制造而言,据广东省家电商会数据,2018年广东家电产品的销售额已超一万亿元大关。珠三角也是全球最大的家电制造基地。黑电、白电普遍不被关注,但从5G的角度来说,5G低延时、广联接的优势一旦应用到制造基地中,对制造业本身工业级的消费,会有天翻地覆的变化。

对比来看,上海的5G消费以民用级消费为主,比如手机、火车站等,直接服务于人。深圳除了民用级之外,未来还有更多工业级应用,服务于大型装备制造。并且,深圳的消费区域更广,湾区内连接更紧密,产业链需求更强烈。

深圳的另一个优势就是消费密度高,5G就是率先在大城市用,密度高,成本会下降,因此人口密度也决定了市场大小。

上海的面积是6340平方公里,上海常住人口约2415.27万。深圳1996.85平方公里,人口1274万。上海的面积是深圳的3倍多,常住人口2倍不到,就人口密度来说,深圳的5G服务密度超过上海。

如果将城市群做对比,深圳、广州、东莞的面积加起来远不如上海、苏州和杭州的总面积。仅杭州的面积,就是广州的2倍多,深圳的8倍多,但杭州的常住人口还不到1000万人,人口密度显然湾区区域要高的多,且从城市之间的距离以及产业紧密度来看,粤港澳大湾区来往的密度也更高。

因此,在湾区的背景下,深圳的5G产业将有更大机遇。

(编辑:李清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