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光:宽松预期改变,A股迎来调整

沈建光博士宏观研究 沈建光
2019-04-26 09:19

年初至今A股经过一季度单边上涨行情后,4月以来进入了盘整期,4月25日更是迎来本月最大幅度回调。昨日市场下跌或与投资者对货币政策调整、流动性边际收紧的担心有关。

年初至今A股经过一季度单边上涨行情后,4月以来进入了盘整期,4月25日更是迎来本月最大幅度回调,上证综指、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下跌2.4%、3.2%、2.8%,跌幅最大的深证成指更是失守一万点关口。

昨日资本市场下跌或与投资者对货币政策调整、流动性边际收紧的担心有关。昨日央行官员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货币政策“以前没有放松,现在也谈不上收紧,下一阶段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而早在上周五(4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已传达出明显的政策调整信号,“六稳”的提法不再,强调“坚持结构性去杠杆”,宣告了政策重点发生转变和宽松政策发生了边际变化。

其实,央行关于货币政策的表态在本月初便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包括央行两次罕见的指责降准谣言,通过公开市场流动性,而非降准缓解短期流动性紧张压力。且4月15号的一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上,央行上就曾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不搞‘大水漫灌’”。

早在4月初市场对降准存在争议时,我们便发文《短期内不会降准的五大理由》,提到短期内经济数据的一些改观、通胀压力的上行,资产泡沫的担心,可能会使得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必要性降低,一旦短期流动性出现困难,央行将更加倾向于使用公开市场操作而非降准、降息这类全面宽松的信号。2018年以来,央行已实施了5次降准,融资成本比去年同期明显下降,银行间紧张的资金状况得到了缓解,而从“宽货币”转向“宽信用”,疏通传导机制,更多的是结构性问题,即关键在于提振企业信心与盈利水平,而这仅靠货币政策难以实现。

上周五的政治局会议是货币政策另一个重要时点。正如我们在上周末文章《政治局会议宣告宽松政策结束》中提到的,一季度在宏观逆周期政策发力与中美贸易风险缓释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数据迎来强势反弹。社零、工业增加值、出口、信贷、房地产等多项数据有明显改善,一季度经济的良好开局大幅缓解了增长压力,没有大水漫灌的必要,客观上为宽松政策的调整提供了条件。政治局会议提出,经济好于预期,经济下行因素不光是周期性的,还是结构性和政策性的,货币政策需要灵活适度。

经过4月份的震荡调整,今年资本市场仍然积累了可观的涨幅,上证综指、深证成指、创业板指仍有25.3%、36.9%、33.5%的涨幅,反应了政策支持以及外部风险缓释下的利好。未来资本市场的乐观情绪能不能延续,同样要看结构性与制度性问题的解决,取决于一系列改革的落实情况。

即短期逆周期政策已经有所成效,未来提振经济不能单单依靠宏观逆周期政策,政治局会议上已经传递出清晰信号,提出了今年结构性改革的几个重点,包括科创板及试点注册制的落地(“要以关键制度创新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科创板要真正落实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证券发行注册制”)、推进金融市场对外开放(“要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扩大外资市场准入,落实国民待遇”)、及此前推行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下户籍制度、土地改革、财税改革等一系列措施,及备受瞩目的减税降费。只有企业盈利得到改善、长期信心得到恢复,资本市场乐观情绪兑现才能拥有“基本盘”。

当然,政策调整,资本市场也不必太悲观,毕竟经济向上的拐点也已出现,从3月份亮眼的经济数据中便可见一斑。伴随着4月推行增值税减税、5月落地社保降费,未来随着财政政策继续发力,企业盈利有望在减税降费提振下将迎来改善,加之如果配合供给侧改革释放政策红利,A股市场或许仍有机会。

免责声明:21财经APP金V头条提供的专栏作者署名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21财经立场。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相关内容所涉及的投资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

(编辑:梁宇芳)

沈建光

经济学家

京东数字科技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