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香港学生交换学习?专家称这样能打破粤港澳大湾区壁垒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王帆 深圳报道
2019-04-26 10:30

“建议在香港中文大学,让深圳校区的学生大四到香港读一年,香港本部的学生到内地实习。”

4月25日,由《经济观察报》在深圳主办的一场“2019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论坛”上,香港贸易发展局深圳首席代表曾沂靖如此建议。

他表示,大学生群体未来是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的中坚力量,很难相信一个内地的学生对香港人生地不熟,会到香港去创新。对内地不熟悉的香港学生也很难会到内地创新。

而要实现这一做法,首先是要让广大的创新主体能够更加自由地出入境。曾沂靖说,人才的自由流动,应该从针对金字塔塔尖的少数人变成普惠制,让初创企业、中小企业能够真的把大湾区的资源用好。

在论坛上,关于如何“打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的壁垒”,成为嘉宾们共同关注的议题。

其中,关于科研合作,广东省首届优秀社会科学家、广东省政府原参事陈鸿宇也建议,内地科研人员实行一次审批,一年多次往返港澳,放宽在港澳停留的时间限制。

他还建议,建立大湾区成果转化特别合作区,按照先行试点、易于监管、积累经验、复制推广的原则,划定珠三角九市若干地域为特别合作区,构建全封闭监管的科研成果转化平台。

“可先行选择香港-深圳的落马洲、广州南沙新区的庆盛地区、珠海横琴新区等地设立。授予各成果转化平台特事特办,先行先试政策,小就容易管,风险小,意义大。”陈鸿宇说。

平安智慧城市研究院副院长兼首席科学家岳梅樱在论坛的讨论中认为,在做城市级的开放共享时,不可能去改变它的组织,那么怎么做到开放共享呢?用信息化、数字化来实现。

“信息化和数字化未来有可能一部分帮助解决体制机制上的差异。”岳梅樱认为。

(编辑: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