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智库如何讲好“一带一路”中国故事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周莹 广州报道
2019-04-27 19:51

“讲好中国故事。”

4月25日至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这是中国今年最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

自2013年9月“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以下简称“人大重阳”)在执行院长王文的带领下,围绕“一带一路”做了一系列重大研究、调研、对外合作等工作。王文长期致力于“一带一路”研究,近六年来调研近百国,出版了一系列著作。

日前,《21世纪经济报道》对王文进行了专访,了解这位智库学者为“一带一路”建设奔走的历程、研究重点,智库的工作成果、特点,以及王文在调研近百国后对于国际发展格局,及中国经济全球影响力的感受和思考。

多举措助力“一带一路”合作进展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在王文带领下,人大重阳围绕“一带一路”做了一系列重大研究、调研、对外合作等工作。据王文介绍,人大重阳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为推进“一带一路”合作进展做了工作:

提前布局:最早投入到“一带一路”倡议相关研究。2014年6月27日,人大重阳在国内率先举办了“丝绸之路经济的建设与未来:12国智库论坛”,40多名智库学者和外交使节参加。在国内外对于“一带一路”认知尚处陌生的社会背景下最早发布“一带一路”研究报告。

带路行走:赴44个沿线国家调研“一带一路”建设。在过去几年里,人大重阳研究团队本着“脚底板下出学问”的宗旨,赴“一带一路”沿线44个国家多次调研,并撰写了数十份调研内参和报告,获得了多次重要批示。

务实合作:推进义新欧等中欧班列发展。 2015年6月、2016年11月,人大重阳在义新欧铁路的始发站——浙江义乌连续举办了两届“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国际论坛”,邀请10多位国际政要出席论坛,有效推动了义新欧铁路在西班牙终点站建设的落地,并为其长远发展奠定了政策、人才、民间交流基础。

成果导向:“一带一路”著作密集发布。人大重阳推出的10余部“一带一路”专著中,畅销书目不断。此外,“一带一路故事”系列图册(七本,分中、英、法、俄、阿拉伯、韩6个语种)在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会场展示。

深耕细作:深入开展“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报告。过去五年,人大重阳先后编撰出版了5份“一带一路”研究报告,及时梳理、评估了“一带一路”建设的阶段性成果,并通过具体国别案例研究提出了若干针对性建议。

奋发有为:切实发挥智库公共外交作用。人大重阳先后举办了5场双边智库对话,并推出了10余场500人规模的国际研讨会和数10场系列讲座。对增进沿线国家对“一带一路”了解、推动亚投行初始成员国扩容发挥了显著作用,在对美公共外交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民心相通:深入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配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举办,人大重阳密集参加央视和各地方卫视多档栏目直播,约占峰会期间直播点评类节目份额35%。人大重阳执行院长王文更是成为峰会期间第一位在国家会议中心媒体中心演播室接受专访的嘉宾,也是首位做客央视新闻频道在雁西湖现场直播演播室的嘉宾。

资政启民:积极与部委及地方政府合作开展“一带一路”相关活动。2017年12月7日,人大重阳配合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和天津市政府承办了约40个国家的400位中外各界代表与会的“一带一路”国际港口城市研讨会。这是继十九大之后举办的第一场“一带一路”专题研讨会,对新时代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新成就有着重要意义。

伐谋孕才:军民智库融合培养“一带一路”国际人才。人大重阳与国防大学国际防务学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这是首次军民智库融合培养具备战略视野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国际优秀人才,通过增进中外人文交流助力“一带一路”的典型案例。

广交朋友:与外国顶尖人才共同在国际舞台为“一带一路”鼓与呼。人大重阳聘请多位外国前政要担任高级研究员,他们在国际舞台上不断讲述中国故事,推动“一带一路”发展。此外,人大重阳与国外相关机构频繁交流互动,不断加强与各方在“一带一路”方面的合作研究。

新型智库讲好中国故事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智库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

王文强调,真诚的表达、理性的态度对于当下“一带一路”国际传播非常重要。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表述,往往来源于有说服力的亲身经历。

他认为,作为新型智库,更应该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广交朋友,深入沿线国社会,真正有力促进民心相通。

“这些年来会讲故事的中国官员、学者在不断增多,但比起世界对中国表述的需求以及欧美一些国家对中国的误解而言,中国仍处在‘供给不足’,‘方法不佳’的困境中,亟需从制度与思想观念层面进行‘讲好中国故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例如,亟需完善外事、人事与财务等方面的制度,为中国智库走出去创造优越条件。”他提到,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沃顿商学院等智库与教学研究机构都在中国设点,中国智库也应该更多走出去,尤其应走向“一带一路”国家。另外,富布赖特奖学金、福特基金会国际奖学金等在中国的资助计划,成为影响中国学者的重要力量,韩国国家研究基金会、日本国际协力机构项目、英国外交部志奋领奖学金等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中国学者。

“类似方式,中国应该效仿,而且可以做得更好。这些事情对中国形象的改善,远比各类外援、优息贷款及国际留学生奖学金的成本更低、见效更快。”王文表示。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是国内最早响应“一带一路”研究的新型智库之一。王文表示,人大重阳作为新型智库,体制机制灵活,注重伐谋孕才,近年来尤其在国际影响力塑造、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等方面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优势。例如,人大重阳聘请了斯洛文尼亚前总统图尔克、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理奥托巴耶夫、伦敦前商业与政策署署长罗思义等40多位外国知名友人为高级研究员,借他们丰富的国际经验,为中国发展献计献策,基本形成了配合执行国家重大战略的“智库+外宣”模式。

王文提到,“一带一路”作为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在倡议提出初期呈现“外冷内热”现象,沿线国家政府和以智库为代表的精英层对“一带一路”倡议存在诸多不了解甚至产生误判。在此背景下,人大重阳从2014年起,共举办了5场500人以上规模的“一带一路”主题国际会议,编写了20余部“一带一路”系列研究书籍和报告(部分书籍被翻译成英、法、俄、阿拉伯、韩、日等语种),全面投入《共建一带一路:理念、实践与中国贡献》白皮书写作,在50多个国家宣讲“一带一路”,与多个国家智库开展实质性合作研究与对话,尤其是2016年 4月18日与美国著名智库CSIS展开首次“中美智库一带一路对话”,为对美“一带一路”公共外交工作撕开裂口,还为沿线国家智库开展人员交流和培训,参与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筹备工作,积极推进和引导了各国政府及智库层面对“一带一路”的认识和舆论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目前王文的研究重点主要是大国关系、全球治理、“一带一路”、宏观经济、绿色金融、智库研究等。

国际发展格局解析

近六年来调研“一带一路”的过程中,王文到过近百个国家或地区。

对于当前国际发展格局,王文认为,首先,当下正在进入“Gn”时代,意为不是一个大国,也不是中美两国,或20国主导着全球,而是有n种力量正在影响着全球形势。这些力量不只来自传统大国,也来自区域强国、国际组织、非政府机构、有影响力的个人、跨国公司、智库、媒体等,组成了交叉重叠的国际权力网络,模糊了全球权威归属,突破了主权归属权益,削弱了传统政治结构。  

其次,美国成为全球政治舆论众矢之的。“例如,在2019年巴库全球论坛中,与多数国际大论坛的氛围完全不同,多数政要在台上发言时,都会谈及特朗普执政下的美国消极角色,当然,有的言论中多少带有对美国“恨铁不成钢”之意。相比之下,大家较少批评中国,反而积极评价更多。这也能看出现在全世界都期待中国担当更多全球治理的责任,许多政要对中国扶贫成绩、社会稳定、全球领导力给予高度评价,有的甚至积极抢话赞誉中国。但这也说明,目前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并不客观,出现了两种误判:一是中国是威胁,二是中国应代替美国。这两种观点都应该得到更平衡的纠正。”王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见证中国经济全球影响力

王文告诉记者,对于中国经济影响力的直观感受,有几点让他印象深刻,“比如,世界各国渴望学习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例如俄罗斯普京总统顾问、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谢尔盖·格拉兹涅夫博士,这位31岁就担任俄联邦对外经济联络部部长,后来又任过国家杜马经济政策委员会主席等多个经济要职的显赫人物,是目前俄最具有‘向东看’开放意识的高层人士之一。近年来,他几乎隔几个月就来中国,遍访北京、上海与深圳等地,还三次推进与我所在机构进行‘中俄智库经济对话’。每次对话会,他都会带上一批俄罗斯经济、金融、战略、技术与军事方面的专家到北京来。自己一整天不离场,仔细听取并记录中方学者介绍中国发展经验。”

王文认为,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高效推进,中国经济发展也确确实实带动了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繁荣。例如,中国与柬埔寨合作开发的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已经成功吸引一百多家国际企业入驻并创造一万多个就业岗位,中国企业与柬埔寨政府签订了以BOT方式建设暹粒新机场和金边到西港高速公路的合同,中国银行等多家银行为西哈努克电厂、桑塞河下游水电站、柬埔寨石化公司炼油厂等新项目提供融资服务。

此前,《21世纪经济报道》也曾围绕“一带一路”战略与新国际局势、国际资本与金融格局等对王文进行了专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 抓住中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机遇 积极谋取金融和资本市场定价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