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商誉报告: 1660亿元减值创新高 141股轻装上阵一季度扭亏

21世纪经济报道 安丽芬 广州报道
2019-05-01 07:00

2018年,871家上市公司共计提商誉减值金额高达1658.6亿元,是A股商誉减值史上最高的年份,是2017年的4.5倍、2016年的14.5倍。

“我的一个客户这些天很紧张,他们马上要发布年报,要爆出大额商誉减值,我们作为中介机构也在想各种办法降低影响。”就在上周,南方某律师事务所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

年报披露之前,很多上市公司就因为商誉减值颇为焦虑。

随着上市公司2018年报披露的收官,A股商誉地图也徐徐展开全貌。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2018年,871家上市公司共计提商誉减值金额高达1658.6亿元,是A股商誉减值史上最高的年份,是2017年的4.5倍、2016年的14.5倍。

其中,传媒、计算机、医药生物、机械设备、电气设备五大行业商誉减值均超百亿元,合计规模占总商誉规模的60%。

商誉减值侵蚀上市公司利润,在2018年亏损的452家上市公司中,过半亏损公司存在商誉减值。

不过,随着大额计提,141家受商誉减值拖累亏损的上市公司已在今年一季度扭亏。

在业内人士看来,2018年上市公司计提商誉减值是有点“疯狂”,虽然对公司短期的影响不太好,但对日常经营不是坏事,不影响现金流,也减少了对资产规模未来的不确定性,未来公司可以轻装上阵。但要警惕其中存在的财务造假、操纵利润等违法违规行为,虽然这些大额计提的上市公司目前只是收到相关问询函,但后续还有证监局和交易所的年报专项核查。

6成商誉减值来自五大行业

尽管此前一些上市公司陆续爆出商誉地雷,但整体的商誉减值规模依然远超预期。

数据显示,截至4月30日,披露2018年报的上市公司共计3606家,其中发生商誉减值的有871家,合计减值金额高达1658.6亿元,是A股商誉减值史上最高的年份。

“这是过去几年,上市公司们玩忽悠式重组留下的祸根,当时普遍是高溢价、高承诺、高估值的收购,很多还是跨界,市场行情一不好,很多上市公司就一把减了,彻底洗个澡。等行情一启动,公司业绩转好股价就比较容易起来。”4月30日,北京某券商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从商誉减值规模看,2018年,有10家上市公司减值规模超过20亿元,其中6家来自传媒行业。两市商誉减值规模最高的是来自传媒业的天神娱乐(002354.SZ),减值金额高达40.6亿元,当年亏损71.5亿元,也是两市的“亏损王”;其次,东方精工(002611.SZ)、掌趣科技(300315.SZ)、聚力文化(002247.SZ)、人福医药(600079.SH)、联建光电(300269.SZ)等昔日并购明星的商誉减值均超过20亿元。

从行业分布看,共有5个行业计提商誉减值规模超过百亿元。其中,前几年“三高”交易横行的传媒业是商誉减值的重灾区。2018年,共计有77家传媒上市公司计提商誉减值,合计481.3亿元,占总商誉减值规模的29%。

其次,计算机、医药生物、机械设备、电气设备等四个行业分别有62家、78家、83家、69家上市公司计提商誉减值,规模分别为135亿元、130.6亿元、122.6亿元和121.1亿元。

简单计算可知,上述五大行业合计商誉规模达到991亿元,占商誉总规模的6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在以行业为划分的商誉减值地图中,传统行业比如化工、有色金属、建筑材料、休闲服务、纺织服装、公用事业等普遍减值规模偏低,而一些新兴产业集中的行业比如传媒、计算机、电子、医药生物等商誉减值规模远远高于传统行业。

“过去几年,上市公司们比较嫌弃重资产公司,喜欢轻资产公司,而这些公司的业务普遍比较新颖、有噱头、有遐想空间,他们往往愿意支付高额的溢价去收购这些公司,也不愿意低价去收购重资产公司。”4月30日,上海某券商并购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也为眼下的巨额商誉减值埋下祸根,比如游戏、影视、广告营销、互联网金融等。

大额计提轻装上阵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2018年的A股商誉减值在总规模上创下新高的背后,是上市公司们普遍过度计提甚至一次性计提。

数据显示,2018年末A股上市公司商誉总额为1.3万亿元,与2017年几乎相同。但2018年商誉减值规模为1658.6亿元,占当年总商誉金额的12.7%。而2017年和2016年,商誉减值规模占当年总商誉金额仅分别为2.8%和1.1%。

这也意味着,2018年,A股上市公司计提商誉减值占当年总商誉金额的比例是2017年的4.5倍,是2016年的11.5倍。

4月30日,华林证券投行部董事总经理刘书锦指出,“这些数据一方面说明上市公司过去减得太少,另一方面说明市场环境未来有望趋暖,上市公司们有动力为将来大甩包袱。”

对于上市公司们普遍大幅计提商誉减值甚至一次性计提,交易所也多番发出问询函,要求相关上市公司说明是否存在利润跨期调节、财务洗澡等情况,比如初灵信息(300250.SZ)、东方精工、天神娱乐、华谊兄弟等均收到过此类问询函。

为什么上市公司会集体选择大额计提甚至一次性计提?

“这样做虽然对公司短期的影响不太好,但是对日常经营不是坏事,未来可以轻装上阵。”4月30日,广东某上市公司董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此外从监管方面看,之前有报道说要修改会计准则,以后商誉可能按年度摊销,这对高商誉公司未来的业绩压力很大,能一次性计提的话,未来会轻松很多。

从财务影响看,上述董秘表示,“一次性计提虽然影响当期的报表利润,但不影响公司现金流,也减少了资产规模未来的不确定性。”

“对于一些有巨额商誉且存在减值风险的上市公司客户,我们也会建议他们一次性计提,这样虽然是一次阵痛,但减少了未来的不确定性因素,可以轻装上阵;而且去年很多上市公司计提大额减值准备,此时减值一两个亿关注度远不如以前高。”上述并购人士表示。

过半商誉致亏公司一季盈利

对商誉过度计提、一次性计提势必会影响到当期的利润。

数据显示,2018年亏损的上市公司家数为452家,其中259家存在商誉减值情况,占比57.3%。剔除掉商誉减值因素,净利润转为正的上市公司家数为58家,表明这些公司受商誉减值拖累至亏损。

事实上,不少上市公司在2018年巨额计提商誉减值后巨亏,但其2019年一季度业绩就好看了不少。数据显示,2018年计提商誉减值的259家亏损公司中,2019年一季度实现净利润为正的上市公司有141家,占比54.4%。

比如2018年计提38.9亿元商誉减值的东方精工当年巨亏38.76亿元,今年一季度盈利0.26亿元;2018年计提33.8亿元商誉减值准备的掌趣科技当年巨亏31.5亿元,今年一季度盈利1.87亿元;2018年计提28.9亿元商誉减值准备的人福药业当年巨亏23.6亿元,2019年一季度盈利1.7亿元;2018年计提10.7亿元商誉减值准备的同方股份(600100.SH)当年巨亏38.8亿元,2019年一季度盈利5.4亿元。

虽然大额计提后轻装上阵了,但投资者已付出惨痛代价,很多上市公司因为巨额计提商誉减值股价持续下跌,甚至跌停,市值不断大幅缩水。

如何规避商誉减值埋雷的上市公司?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避免去买因频繁重组积累大额商誉的中小创公司,二是在对公司研究不够的情况下,尽量买绩优股、白马股,三是坚持价值投资,规避绩差股、垃圾股。”

(编辑:巫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