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车企一季报集体滑铁卢:仅两家新能源车企净利增长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左茂轩 北京报道
2019-05-01 13:15

车市下行,销量不振营收下滑,更挤压了利润空间。

截至4月30日,A股上市车企陆续公布了2019年一季报。中国汽车市场的持续负增长还在延续,大部分车企的一季报表现也不尽人意。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在10家具有一定市场知名度的乘用车企业中,上汽集团(600104.SH)、广汽集团(601238.SH)、长安汽车(000625.SZ)、长城汽车(601633.SH)、江淮汽车(6000418.SH)、*ST海马(000572.SZ)、一汽夏利(000927.SZ)、众泰汽车(000980.SZ)等均出现了利润下滑或亏损,仅两家以新能源汽车为主的比亚迪(0002594.SZ)和北汽蓝谷(600733.SH)实现了净利增长。

车市下行挤压利润空间

市场规模较大的车企,未能通过规模优势来缓解车市下行带来的经营压力。

其中,亏损最大的是长安汽车,一季度亏损高达20.96亿元。合资自主双线受困的长安汽车,今年一季度的销量仅为44.88万辆,同比下滑了31.82%。中国汽车行业领头羊企业上汽集团今年一季度罕见的出现了净利润下滑,这是上汽集团10年来首次出现一季度净利润下滑。广汽集团营收净利的下滑幅度,也都超过了25%。在年销量破百万辆的A股汽车上市公司中,长城汽车是唯一一家销量实现正增长的企业,不过,营收和净利润也都大幅下滑,净利润下滑的幅度达到了62.84%。

具有规模优势的大集团盈利不佳,更多边缘自主品牌的生存状况更是举步维艰。江淮汽车一季度的利润已经不足亿元,刚刚被戴上ST帽子的海马汽车以及通过卖资产而避免被ST的一汽夏利,还沉陷在亏损的艰难处境中。

各家车企一季报惨淡的背后,是中国汽车市场的持续低迷。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受经济下行、消费收缩的影响,今年1至3月我国汽车产销633.57万辆和637.24万辆,同比下降9.81%和11.32%,延续了2018年汽车产业的下降趋势。

车市下行,考验的是车企的基本功,更考验车企的应对能力。对于品牌溢价能力并不高的自主品牌来说,想要保住市场份额,或者绝非易事。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一再失守。

不仅如此,为了应对下行市场,车企不得不通过“降价促销”来保住市场。激烈的价格战之下,从短期来看,可以缓解销量的压力,但却也让车企的利润空间进一步挤压。比如,一季度长城汽车的销量虽然增长12.23%,但净利润却下滑了62.84%;广汽集团销量仅微跌2.69%跑赢了市场大盘,但净利润下滑幅度高达28.40%。从长期来看,价格战的负面影响其实很大。不断下探的车价,也会影响车企的品牌溢价,甚至会造车价格紊乱,新车定价难。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车企需要在车市下行中抵挡住压力,保住自己已有的市场份额,并乘机得到一定增量,牺牲利润有助于自主品牌从“弱市”中突围。

“现在,中国自主品牌能平稳走出低谷最重要。车市负增长更能看清企业的不足,低谷里能让我们重新认识,收获到比挣利润更大的价值。”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上海车展期间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长城汽车纵使让利润也不会让市场。

新能源汽车成为新的增长点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众车企营收净利出现下跌的同时,两家以新能源汽车为主的车企的经营状况成为了亮点。

今年一季度,比亚迪实现营业收入303.04亿元,同比增长22.5%;净利润同比暴涨631.98%,达到7.5亿元。而北汽蓝谷在今年一季度同比实现扭亏,净利润为0.34亿元。

两家企业营收净利的增长主要来自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长。比亚迪和北汽新能源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分别为7.32万辆和2.5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46.89%和20.46%。

整体来看,新能源汽车正在成为中国汽车市场新的增长引擎,在存量竞争中逐渐抢走燃油车的部分市场份额。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40万辆和29.8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0倍和1.1倍。

不过,对大多数新能源车企而言,政府补贴仍然是其利润的重要来源之一。今年一季度,比亚迪和北汽蓝谷非经常性损益中的政府补助分别为3.31亿元和0.13亿元,在公司的净利润中占比分别约为44%和38%。

然而,随着2019年新能源补贴政策正式出台,补贴退坡的力度空前,这无疑也将对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的比亚迪造成巨大影响。如何从“补贴时代”平稳过渡到“市场化竞争阶段”,是新能源汽车企业将要面对的普遍问题。此外,随着特斯拉国产进程的推进以及跨国车企加快在中国的电动化战略,新能源汽车市场即将从“蓝海时代”变为“红海”,车企的激烈较量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