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小阳春”没了?五一假期一二线成交普跌 深圳“一枝独秀”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张晓玲,范伟 广州,深圳报道
2019-05-06 22:36

过去两个多月回暖的北上广,以及11个二线城市均遇冷,三四线也严重分化。

刚刚过去的加长版“五一”假期,各地楼市没有再现之前“小阳春”的热闹,似乎也跟着出游的人们放了个长假。

五一前后,分化的调控政策频出,给楼市蒙上了一层阴影,此前的乐观不再。

克而瑞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五一”假期房地产市场明显遇冷,40个重点监测城市累计成交16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5%。

总体来看,各线城市成交量皆有回落。其中11个二线城市成交量降至历史低位,同比下降68%。合肥、长沙、青岛等市场显著转冷,成交量同比跌幅超-70%,南京、成都更是跌超-80%。

即使如苏州,3月份以来房地产市场明显转暖,成交量连续两月回升,但“五一”假期,成交量同比仍下跌16%。

三四线城市则分化明显,部分城市实现增长。如受较低基数影响的清远、宜兴、德清等市场,成交明显放量,同比皆倍增。佛山、滁州市场也延续了热度惯性,成交量同比均实现正增长。

与此同时,25个三四线城市成交量同比下降43%。惠州、温州、湖州市场热度明显不及去年同期,成交量同比形同腰斩。扬州、韶关楼市也异常冷清,成交量均不足1万平方米,同比跌幅超-90%。

一线城市也出现了“退烧”现象。据克而瑞数据,“五一”期间,一线城市成交量同比下降27%,北京、上海和广州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北京低至1.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5%。

以北京为例,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5月1日至4日,北京新建住宅网签242套,二手房住宅网签134套,均低于此前的清明假期。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尽管受网签数据相对滞后的影响,但从整体看,“五一”期间的北京楼市还是明显遇冷了。

“楼市供应井喷,限竞房大量上市,使得部分购房者再次进入观望中。”张大伟认为,部分城市包括北京的国管公积金政策收紧,对市场心理也带来了影响,叠加之前优惠项目的减少,二手房价格合适的房源成交后,业主涨价,购房者也开始犹豫。

与北上广相比,深圳楼市则独树一帜,假期内成交量同比增长41%。

据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数据,4月份,深圳新房成交2704套,同比增长4成;二手房市场方面,成交量重返8000套之上,创16个月以来的新高。

不过,在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李宇嘉看来,深圳二手房成交创16个月新高,事实上是今年2-3月份交易的滞后体现,深圳市场年后的需求主要是刚需和换房需求,如果前期积累的换房需求退去,未来需求未必能持续。

整体而言,克而瑞认为,201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房地产市场陷入调整期,市场惯有的小长假热销效应明显减弱,且“五一”期间,更多人还是选择拜访亲友、外出旅游等,而非看房、购房,成交量大幅回落也属正常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部分二线热点城市住宅销售回暖、土地市场热度回升,已引起相关管理部门的注意,并进行了预警提示。

如“五一”节前,丹东出台“限购、限价、限售”调控政策,规定非本地户籍家庭在市区限购1套新建商品住房,售价环比涨幅不超过0.6%,同比涨幅不超过5%,本地和非本地户籍家庭凡在市区购房,限售5年。

鉴于近期丹东房价明显上涨,克而瑞认为,房地产市场已然出现过热征兆,此时升级调控有利于打压投资、投机性需求,缓解房价上涨预期。

克而瑞认为,尽管“五一”楼市成交遇冷,但由于5、6两月乃是房企集中冲刺半年度业绩的关键期,企业推案、营销热情持续高涨,市场供应规模有望维持在较高水平。

此外,城市成交分化格局将延续更长时间。一、二线城市市场需求相对充足,成交量仍可能维续高位;三四线城市难言乐观,房地产市场依旧面临一定的调整压力。

李宇嘉则预测,未来的京沪深房价,都将窄幅波动,即便上涨,很多投资也抵不了交易成本。

(编辑:李清宇)

张晓玲

高级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高级记者。采访报道了万科股权之争等多起行业重大事件,以及多位房地产行业领军人物;曾参与21世纪飞笛资讯的创办和初期运营,具备新媒体内容和渠道传播经验;创办公众号时刻有范儿,将地产、财经与时尚消费结合,进行跨界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