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吞吐量增长1434倍,中国港口要如何跨过“AI+港口”这道门?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李振,杜弘禹 广州报道
2019-05-08 19:56

中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在不到70年时间里增长了1434倍,7大港口跻身全球前10大货物吞吐量港口之列,但全球34个自动化港口中国仅3席,AI赋能的智慧化港口是未来中国弯道超车的利器吗?

5月8日,包括马士基、华为、阿里巴巴、中国交建、中远海运、中国银行等世界500强以及来自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的全球近半港口企业齐聚广州,有何大事发生?

原来,被誉为国际港航界“奥林匹克”盛会的2019年世界港口大会今日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开幕。部分与会嘉宾围绕“智慧港口”主题发表了主旨演讲。

据中国港口协会统计,近两年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十的港口中,中国独占7家,中国已成为世界公认的贸易大国,港口吞吐量不断攀升。

与此同时,全局性与连通性成为当代港口的重要特征;港口的差异化服务、港口间的互动以及与供应链的无缝连接成为评判港口现代化的重要标准。西井科技创始人谭黎敏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坦言,尽管随着吞吐量逐年上升,国内港口运营商进行自动化改造势头积极,但当前自动化港口离真正的智慧港口尚有距离。

(图为谭黎敏在发布全球首份全局化AI智慧港口蓝皮书  供图:西井科技)

货物吞吐量增1434倍,自动化尚起步

对于中国港口当前的发展水平,最为熟稔的当属中国港口协会常务副会长陈英明。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中国港口的货物吞吐量仅有1000万吨,而2018年的货物吞吐量就达到了143.51亿吨。

在70年的时间里,中国港口货物吞吐量不仅增长了1434倍,其中还有7大港口跻身全球前10大货物吞吐量港口之列。

(数据来源:《AI赋能全局化智慧港口》行业蓝皮书  制图制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振)

陈英明总结,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中国港口已经呈现出专业化、大型化、深水化趋势。其中,中国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23919个,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从无到有,截至2018年已高达2444个。汽车滚装、散粮、邮轮各类专业化码头也在加快建设。

中国沿海港口发展也已形成了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和西南沿海5大港口群,形成了煤炭、石油、铁矿石、集装箱、粮食、商品汽车、陆岛滚装和旅客运输等8个运输系统的布局。内河形成了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京杭运河、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18条主要干支流高等级航道和28个主要港口的布局。

但西井科技创始人谭黎敏坦言,中国当前的港口建设仍与国外存在差距,中国自动化码头还处于起步阶段。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截至2017年9月份,全球自动化集装箱码头34个(含在建3个),其中,全自动化码头13个,半自动化码头21个;欧洲10个,亚洲17个,美洲4个,澳洲3个。

而截至2019年3月,内地仅有厦门港远海、青岛港、上海港洋山四期3个自动化码头建成投产。

在智慧化港口上实现弯道超车

在华为港口数字化转型首席专家李克武看来,在新时代,港口行业发展面临更多的挑战。“我们观察了过去20年的数据,一方面港口的成本在不断上升,另一方面港口的收费在不断下降,它的利润率呈逐年下滑趋势。”他认为,如果不转型,港口一定会破产消失。

针对危机,已经有不少港口在积极推动自动化码头改造。但一个事实摆在当前:要在已运营的港口中推动自动化改造,成本是个大麻烦。

谭黎敏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首先,普及推广难的重要因素是建设成本压力。建设年吞吐量200万TEU(集装箱标准箱英文简称)的中型自动化码头一般投入10亿元以上,AGV(自动导引运输车英文简称)集装箱水平运输方式,需要地下埋设几万枚磁钉,投入大,耗时长。其次,技术标准待统一,可靠性和稳定性有待检验;自动化码头构造精密复杂,试错成本高等。

如何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础上,帮助中国港口实现转型?中国港口协会秘书长、《中国港口》杂志社长丁莉给出了新思路,AI赋能的智慧化港口是一个切入口。

她表示,“当前港口智慧运营的环境已经见到成效,信息系统的体系也已经基本搭建完成,智慧港口的建设及管理是今后港口发展的必然趋势。港口完全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的思维实现港口的智能化、自动化和无人化,实现转型升级和企业提质增效。”

谭黎敏拿智慧化港口举例,人工智能赋能智慧化港口,避免了大拆大建造成的高成本投入,只需要通过一些训练就可以完成老码头的升级改造。“目前很多港口的人工成本占到了整体成本的70%那么高,通过无人驾驶导引运输车则大大降低了企业成本,差不多降低了80%的人力成本,效率提高了300%,两年就可以收回改造成本。”

目前,区块链,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已经在中国港口得到应用。在谭黎敏看来,中国甚至可以在智慧化港口上超过欧美等国家。

“国外港口很难能够像中国港口一样可以大刀阔斧去升级改造,另外中国在人工智能技术方面已走在全球前列,从2017年开始很多人工智能企业就已经将关注点转移到了落地上。”他说。

未来港口会怎样?

在会上,李克武提出了一个问题,未来的港口会是怎样的?

这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在他看来,未来的港口应该是一个便捷、安全、智能、开放、共享的智慧港口生态圈。“智慧港口生态圈应该是一个港群的概念,它是开放协同的港口生态,而港口从只是物流的节点变成生态的体系。”

未来将不再是单个港口而是一个港群的概念,而港群之间就需要做好协同,包括计划调度、货源组织,甚至生产作业都要发生一些变化,我们也正在港口之间相互融合方面做一些探索。

在《中国港口》杂志与智慧港口解决方案领军企业西井科技,协同支持单位毕马威在广州发布的《AI赋能全局化智慧港口》行业蓝皮书中,毕马威信息与科技行业主管合伙人吴剑林给出了当前的三种模式(解决方案)。

(数据来源:《AI赋能全局化智慧港口》行业蓝皮书  制图制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振)

(编辑: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