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华五周年,领英中国重提本土化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陶力,孙世骥 北京报道
2019-05-10 13:45

领英能否打破硅谷公司在华魔咒?

5月7日,职场社交平台Linkedln(领英)在北京举行发布会,宣布在中国启动战略升级。并与咨询公司怡安翰威特联合发布了《人才流动与薪酬趋势报告》。LinkedIn是全球最大的职场社交网络,它2002 年成立,2011 年在纳斯达克上市,2016 年以262亿美元的价格被微软收购,如今领英在全球拥有 6.3 亿注册会员,但到今天,其中也只有 4700 万中国用户。2014 年,LinkedIn 进入中国,随即发布中文名为“领英”。领英在进入中国市场的开局战略沿袭着已经在海外取得巨大成绩的职场社交功能,为用户链接商业交往中的人脉以及动态关系圈。但领英的“职场社交”在中国似乎从未没有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一家成立于美国硅谷的职场社交巨头终于再次将目光聚焦于中国市场的本土化,以期用新的发展战略为领英中国过去五年并不优秀的表现带来转机。

 

领英的本土化尝试

事实上领英并不是没有进行过本土化,而拆分与独立是来自硅谷的跨国公司乐于尝试的道路。2015 年,领英进入中国一年后,时任领英中国 CEO 沈博阳说服 LinkedIn 总部,在中国重新做一个为移动而生的职场社交网络“赤兔”。“领英只能吸引到讲英语的,海外背景的,有跨国公司背景的人。”沈博阳曾经这样解释领英的局限,因此他希望借领英与赤兔共同驱动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

可惜事与愿违的是,经过两年的尝试,赤兔并没有成为一个活跃的社交网络。沈博阳在 2017 年离开领英中国,赤兔产品负责人离职,整个应用也很快关闭。

而值得注意的是成立于2013年10月的脉脉是中国本土职场社交创业者,其与巨头领英中国实力悬殊,但在市场竞争却中一直占据上风,原因就是更懂中国用户,比如匿名吐槽功能受到职场人士欢迎。截至去年8月,脉脉注册会员突破5000万,超过领英中国。在中国互联网社交这条赛道上,来自海外的跨国公司向来“水土不服”,领英也并未成为中国职场社交的破局者。

 

一站式平台驱动领英中国新战略

“中国的职场人到底需要什么?”2018年新上任的领英中国总裁陆坚在5月7日的领英中国战略升级发布会上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几乎是所有职场招聘应用、猎头以及用人单位极欲知晓的答案。随着移动互联网逐渐成为底层基础设施,新兴职业纷纷涌现,整个行业从环境到求职者个人都与以往有很大不同,“改变是包括领英在内的职场信息服务商必须要做的。”陆坚这样说到。

对此,领英中国宣布告别以往的职场社交的定位,转向一站式职业发展平台。

陆坚说,在中国市场,在线职场/招聘领域实际上早已是一片红海,领英的优势在于其较强的垂直性,主打中高端人群,同时由于其国际化特征,也受到一众外企的喜爱。

主打“一站式”似乎成为目前职场招聘领域的一大趋势。4月15日,在线招聘平台斗米在品牌升级,也宣称将致力于一站式招聘服务。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主打一站式,一方面可以增强用户粘性,覆盖同类职场人群的不同阶段,与此同时,也有利于产品功能的拓展。

据陆坚介绍,领英的中国区应用的底层架构与领英全球相通,但是新功能模块则由中国团队自主开发,只在中国版应用中上线,之后的产品迭代也完全由中国技术团队负责。这是中国独特的产品功能呈现的第一版,而之后会更多的迭代,将会使本款应用与领英全球旗舰产品相差的更多,更加注重本土化。

在接受采访时,陆坚表示,中国的市场太独特了,太大了。如果要一味的追求一个全球的产品,必须要在中国以一样的方式来做的话,“这是很多外企在中国陷入困境的很重要的原因。”而领英的不同之处在于,由“中国团队主导产品和整体中国战略,和全球领导团队可以达到一致,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加入领英中国的一年里,陆坚尝试说服全球团队给予中国区更多的自主权。“其实赤兔是有这样的自主性,但是赤兔没有借力领英全球平台的优势。”陆坚表示。“在领英中国 2.0 的战略里,全球的管理团队没有意愿告诉中国市场怎么做。还是希望中国的团队提出来要怎么做。从数据来看,我不知道我们现在的战略是不是一定会成功,但是我知道现在已有的东西不奏效,领英全球团队给我们的自由让我们与其它外企不同,走出一条不一样道路。”

 

领英能否打破水土不服魔咒?

硅谷公司在中国折戟沉沙并不罕见。例如上月早些时候,同属硅谷在华公司的亚马逊,近期宣布将在“今年7月18日停止为亚马逊中国网站上的第三方卖家提供卖家服务”,换言之,将关闭国内电商业务。因此积极本土化,正在被一众硅谷在华公司尝试。去年6月6日,印象笔记也宣布重组,成为Evernote、红杉宽带跨境数字产业基金和中国管理团队三方均衡持股的合资公司,按照印象笔记方面的说法,由此,它已成为一家“中国互联网企业”。领英中国战略升级能否打破硅谷公司在华魔咒?还需要时间与市场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