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储银行董事长张金良:要人才强行,还要将每年营收3%投向科技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王晓 北京报道
2019-05-11 20:06

邮储银行董事长张金良(中)、副行长曲家文(左)、副行长邵智宝(右)在资本市场开放日交流现场。

拥有近4万个遍布城乡的营业网点,服务5.84亿户个人客户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对资本市场来说极具特色。在纳入国有大行之列后,邮储银行(01658.HK)将如何谋篇布局?如何发挥特色优势?

5月10日,在邮储银行2019年资本市场开放日活动上,邮储银行董事长张金良表示,当务之急,是要做好战略落地、科技赋能、人才强行、机制重塑四件事。

张金良表示,邮储银行将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自身资源禀赋,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深入推进特色化、综合化、轻型化、智能化、集约化“五化转型”,强化总部引领、风险管理、信息科技、人才队伍“四大支撑”。上述资本市场开放日以“融合、赋能、重塑——打造零售新蓝海”为主题,邮储银行高管团队与境内外投资者、分析师进行交流。

提升激励体系竞争力

邮储银行在成立之初就确立了服务社区、服务中小企业、服务“三农”的定位,在近年发展中又明确了零售主导、公司协同、金融市场补充的“一体两翼”发展策略。

新一届董事会在深化改革上将会有哪些新举措?

张金良表示,体制机制是根本,战略最终落地要靠机制。对于关键业务和市场化程度高的板块,要全面推向市场,在市场化的机制下参与竞争。要建立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激励体系。要完善岗位体系,优化选人用人机制,“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薪酬能高能低”,充分激发组织活力。

据了解,邮储银行将重点打造三支人才队伍:科技人才队伍、投研人才队伍和大数据人才队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也注意到,邮储银行网络金融部、风险管理部、法律与合规部、授信管理部、总行办公室等11大部门在近期面向社会招聘人才,此外还开展了金融科技春季校园招聘。张金良表示,“为了实现科技驱动发展的目标,邮储银行每年将拿出营业收入的3%左右投入到信息科技领域。”邮储银行2018年营业收入为2612.45亿元,这意味着,将有近80亿元投入到信息科技领域。在银行业中居于领先。

邮储银行副行长曲家文介绍,该行坚持规划引领,科技赋能,全力推进该行“十三五”IT规划落地实施。三年来,依据IT规划先后完成了400多项信息化工程建设,支撑全行转型发展。

如何激发近4万网点能量

采用独特的“自营+代理”经营模式,邮储银行网点深入城乡。张金良表示,这一非常特殊、非常重要的制度性安排,一方面为邮储银行带来了差异化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使邮储银行可借助中国邮政的庞大网络和客户资源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服务需求。

在当前银行业“存款立行”愈发重要之际,邮储银行存款优势凸显。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邮储银行存款余额9.1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97%,存款占总负债比重94.74%。个人存款规模7.93万亿元,个人存款市场占有率10.12%,居中国银行业第四位。

邮储银行副行长邵智宝与分析师交流时表示,为解决好储蓄存款的“源头活水”问题,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存款市场地位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邮储银行提出了“1+3策略”:“1”是科技赋能,“3”是挖潜优势、融入趋势、构建平台。

在科技赋能上,邮储银行将加大网点转型力度,统筹线上线下业务渠道,借助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实现全渠道数据共享;另一方面通过建设个人客户管理数据集市、提升客户画像精准度等举措,实现对客户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服务。

县域仍然是银行业存款来源的重要领域,而邮储银行网点覆盖近99%的县域地区。邮储银行表示,将抓住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推进的有利时机,巩固县域存款主阵地优势,深挖5.84亿户个人客户的潜在价值,提升存款发展内生力。顺应农业产业化趋势,邮储银行在农村地区还将服务进一步延伸至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县域从发卡、收单两端发力,打造邮储支付结算生态圈。

过往银行业普遍不太重视的支付业务,在邮储银行眼中大有可为。邮储银行表示,将以新零售思维,借势支付宝、微信、云闪付等“平台”,扩展账户使用场景。重点以二类账户嵌入互联网支付场景为切入点,拓展线上获客平台;以条码支付收单业务和O2O移动商圈平台为抓手优化商贸支付结算平台,推进联名卡项目平台,积极探索搭建政务合作平台,引进客户与资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还了解到,邮政集团旗下还有60多万个邮乐购加盟店。这些加盟店使用邮政的农村电商平台“邮掌柜”系统进行进销存、批销,同时还办理便民服务、助农取款、金融转介、代收代投包裹等多种服务,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也产生了大量的协同场景。

在张金良看来,这为邮储银行与集团协作带来巨大业务拓展空间。邮储银行将加强与邮政集团统筹协调,进行资源整合和有效共享。“下一步的关键是将这些场景数字化和产品化,加快客户资源与数据的开发,打造一个新的增长极。”

(编辑:李伊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