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迈向“标配化”:支持终端已近7亿台,“北斗+5G” 或引爆大规模应用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夏旭田,喻笑箫 北京报道
2019-05-15 18:43

国产北斗芯片、模块等关键技术在2018年取得全面突破,并已形成一定价格优势。北斗正在诸多领域迈向“标配化”发展新阶段。

5月15日,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在京发布的《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2019)》显示, 2018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3016亿元,产业核心产值达1069亿元,北斗对产业的核心产值贡献率达80%。

21世纪经济报道在发布会上获悉,国产北斗芯片、模块等关键技术在2018年取得全面突破,性能指标与国际同类产品相当,并已形成一定价格优势。北斗正在诸多领域迈向“标配化”发展新阶段:截至2018年底,各类国产北斗终端产品应用规模已累计超过8000万台/套,采用北斗兼容芯片的终端产品社会总保有量接近7亿台/套。

“北斗+5G”有望在机场调度、机器人巡检、无人机、建筑监测、车辆监控、物流管理等领域推动北斗的大规模应用。

 

图: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会长于贤成发布白皮书

北斗应用市场出现新一轮增长

白皮书显示,2018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3016亿元,较2017年增长18.3%,其中与卫星导航技术研发和应用直接相关的,包括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基础设施等在内的产业核心产值达1069亿元,占总产值的35.44%,北斗对产业的核心产值贡献率达80%。

2018年底,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完成建设,并开始提供全球服务,这标志着北斗系统正式从区域走向全球。2019年4月20日,中国成功发射第44颗北斗导航卫星,拉开今年北斗高密度组网的序幕,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也随之迈向崭新的发展阶段。

白皮书显示,北斗系统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交通、海事、电力、民政、气象、渔业、测绘、矿产、公安、农业、林业、国土、水利、金融等十几个行业领域。

截至2018年底,各类国产北斗终端产品应用规模已累计超过8000万台/套,采用北斗兼容芯片的终端产品社会总保有量接近7亿台/套(含智能手机),北斗应用正在诸多领域迈向“标配化”发展的新阶段。

白皮书显示,在北斗系统定位精度不断提升以及芯片性能价格进一步稳定的背景下,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车联网和低碳经济等新技术和新经济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在相关政策引导下,智慧城市、公共安全、工农机械、无人系统等应用领域的细分市场已经显现出新一轮快速增长态势。

 

 

图:白皮书发布会现场

关键技术取得全面突破

白皮书显示,目前,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企事业单位数量保持在1.4万家左右,从业人员数量超50万。截至2018年底,业内相关上市公司(含新三板)总数为51家。产业群体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包括国产北斗芯片、模块等关键技术在2018年进一步取得全面突破,性能指标与国际同类产品相当,并已形成一定价格优势。

截至 2018 年底,中国卫星导航专利申请累计总量 (包括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已突破 6 万件,位于全球首位。2018 年度专利公开量达到12684 件,再次突破新高。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副秘书长李冬航在发布白皮书时介绍,2018年,国内具有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传统发展优势的地区进一步加大力度,全面推进北斗产业创新发展,巩固了区域发展特色优势,保持了稳定快速增长。2018年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联合组织实施了北斗产业园区创新发展专项行动, 成立了北斗时空产业园发展联盟,标志着中国各地方北斗产业园区建设将迈上创新发展、协同互助和联合自律的新阶段。

据白皮书显示,2018年珠三角、京津冀、长三角、华中、西部五大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区域,总体实现产值2388亿,在全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中占比高达79.6%。

 

图: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副秘书长李冬航对白皮书重点数据进行解读

5G推进北斗实现大规模应用

当前,中国正加速推进移动物联网建设。在此过程中,北斗作为时间和空间信息感知采集的关键技术,已在智能交通、物流跟踪、智慧市政等应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白皮书指出,近两年,随着5G时代的到来,“北斗+5G”有望在机场调度、机器人巡检、无人机、建筑监测、车辆监控、物流管理等领域广泛应用,将进一步促进北斗增值服务的应用普及和多样化发展。

目前,一个由北斗系统提供时空数据、由5G通信系统实现智慧感知与传输、由大数据实现海量时空数据的分析与挖掘、由云计算系统实现泛在的智能化处理的智慧城市建设技术和数据支撑体系正逐渐完备。

5G带来的移动物联网革命,将推动北斗及时空信息应用的泛在化,是继移动位置服务经济和共享经济之后,极有可能结合北斗应用形成商业新奇迹的重大机遇。

 

(编辑:周上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