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一体化,应该重在生活没有障碍

21世纪经济报道 李靖云
2019-05-16 07:00

5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审议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5月17日,长三角三省一市领导人峰会也将在芜湖举行。据媒体报道,这次会议将确定长三角区域合作示范区。

与目前国内各种区域一体化的规划,计划和方案不同,长三角一体化是国家级重大规划。长三角一体化从一开始就建立了一个区域合作办公室。这说明长三角一体化各区域主体较为平等,更多采取平等协商方式,但是另外一个方面则说明目前长三角区域更多是强调协调发展,并不是一味强调“中心—周边”的经济地理辐射性。

其实,在国家规划之前,长三角地区的区域协同发展已经相当多了。除了较为知名的江浙沪区域合作发展示范计划,还有沪嘉接轨发展计划,宁马区域协同发展等等多个地区一体化发展计划。国际政治经济合作有所谓的“面条碗效应”,就是区域间的协调发展机制太多,最后形成一碗面条的状态,最后造成各种区域协调发展互相矛盾,没有一个区域合作能继续下去。某种程度上之前的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机制也有陷入“面条碗效应”的风险,此次出台国家发展规划,可以最大程度上解决这种“面条碗效应”的负面结果,预期会更为有效的解决问题。但是就区域协调发展而言,目前更为紧要的未必在于确定一个一体化示范区,而是一些更加直接的问题。

漫画-许文涛

根据上海师范大学赵红军教授团队对长三角三省一市的调查,非常了解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群体为23.49%,比较了解达到34.66%,一般了解的达到30.6%,不了解的占比仅为11.63%,这说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概念已经被广泛认可。但是,具体到未来长三角一体化的期待时,调查显示,56.74%的被调查者期待医疗和社会保障一体化,55.4%的被调查者期待文化教育一体化,48.26%的被调查者期待创新驱动发展一体化,47.28%的被调查者期待公共交通一体化。具体到长三角一体化应该优先建设哪些项目,所有的被调查者都把意见集中在交通,日常生活,社保医保和养老,甚至于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这样的一个技术细节,48.26%的被调查者认为这是重要问题,高列第二。虽然调查只能作为参考,有其局限性,但是仍然可见,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方面,地方政府和本地居民其实所看重的并不同。地方政府看重的是经济发展获利,但是居民看重的其实是生活一体化。而更大方面,我们也可以发现,长三角地区虽然历史上是一个著名的单一经济区域,但是从现状看,区域分割仍然超过我们的预期。

区域经济一体化有着较为丰富的层次,但是就基础而言,首先是各种经济要素的流动。而在土地,资本,劳动力三大生产要素之中,劳动力流动水平则是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高低的关键指标。这个调查显示大众主要关心的是日常生活一体化问题,但是根本而言,仍然关注的是劳动力流动障碍。从结果看,大众仍然较为理性,所期待的也是集中在一些日常生活技术细节问题,比如相关交通问题,之后才是社保医保养老等问题。但是这也反映了大众期待并不高,目前长三角地区的在地域间的人口流动障碍其实非常之多。

这种流动障碍首先是一种区域行政障碍,地方政府一直有着较大的事权,像地方公共服务,人口准入等等,这些重要的民生问题,实际权力都集中在地方政府手中。长期以来的地理平衡发展的思维方式,地方政府围绕本地资源做文章也是被默许乃至鼓励的。所以我们可以发现基数法这种计划经济时代被广泛采用的方式,在今天的区域发展中仍然广泛使用,比如土地开发限额,仍然是以基数法为主。其实这种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流动的需求,但是比较适合行政事权分包,所以仍然被广泛运用。

其次,导致这种流动障碍的重要原因是过去的一些发展竞标赛模式的做法,以一级的行政区域为生产总值核算单位,各地方重视于自己的经济发展。比之加强公共服务建设,地方政府更乐于展开招商引资竞争,甚至于拉低土地和劳动力要素价格,以争取资本引入。就算是对人力资本的流入,也是争夺所谓的高端人才,比如虽然上海和嘉兴市建立了沪嘉合作区,但是嘉兴考虑的是如何吸引上海的高端人才流入到嘉兴,专门为此建立专项的引入基金。虽然说这种发展竞标赛过去大大推动了长三角城市群的崛起,但是也造成了地域经济社会各种生活机制的割裂。

所以,正本清源,目前探讨如何建立一个新的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不如先坐下来“拆掉”一部分民众比较在意的区域流动障碍。更大的问题在于,如果先谋求建立一个示范区,然后再进行推广,这可能会造成新的地区割裂。示范区用新政策,相对其他地区能更有效的去运用土地要素,吸引资本要素,但是未必就会更方便的推动人力要素流动,反而可能加强这种区域社会生活的割裂。

(编辑:祝乃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