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轻人裸辞了,然后呢

南方人物周刊
2019-05-16 11:18

这些年轻人裸辞了,他们没有环游世界,也没有争当艺术青年。他们谦逊地拥抱生活,诚恳地面对自己。裸辞不是谈资,只是一个新的开始。

裸辞,意指没有寻好下家的辞职行为。在网络语境中,“裸辞”被赋予了“不考虑后路”、“决然”、“身心疲惫达到极限”等浓重的感情色彩。在最常用的中文搜索引擎中输入“裸辞”,你最先看到的是:“裸辞”需要“三思而后行”;为什么不建议你裸辞;为什么那些任性裸辞的人大喊后悔。

裸辞真的那么可怕吗?

在反思互联网企业加班文化的喧嚣时刻,我们找到几个普通而温暖的裸辞故事。这些年轻人裸辞了,他们没有环游世界,也没有争当艺术青年。他们谦逊地拥抱生活,诚恳地面对自己。裸辞不是谈资,只是一个新的开始。

希望这些故事,能给劳动者一点安慰与勇气。毕竟,马克思指导我们,在雇佣关系中,工作时长是可变量,是流动的量。

Vivi,女,30岁,居上海,市场部专员,2019年1月裸辞“除了没收入以外,一切都是人生该有的样子”

我知道我有亚健康,但在裸辞之前我都不知道原来这些都可以治好,因为大家都是这样:我和同事聊,大姨妈很不准,她们也都说,我也三个月没来了;你说失眠,她们说自己也是。你感觉好像大家都是这样子,这是一个正常的状态,也好像找到了一些缓解的方法。比如说腰酸背痛,大家就说要么一起去按个摩。

裸辞之后,休息了两个月,没有失眠,腰不酸疼,眼睛不流泪,小腿没有久坐导致的浮肿,例假也准时了。真的很久没有体验到,整个身体都在正常运作的感觉了。

我觉得自己以前一直在忍,就因为我看到我有些朋友,他们在四大(会计事务所)或者互联网公司。他们还在加班,还在坚持,所以我没有理由不坚持。我精神压力比较大,老板经常骂人,我也经常担心做不好。

以前没想过裸辞。觉得裸辞会不会找不到好的工作,或者经济压力比较大,所以我之前两次换工作都是找到了再辞职,无缝衔接。第一份工作是乙方,周一到周六每天加班,但那时候不敢叫苦,就是觉得很珍惜这个工作机会。第二份工作压力也很大,经常下班打卡已经打到第二天凌晨去了。后来辞职,也感觉好像把上一份工作的那种压力带到了这份工作里,精神上一直很紧张。

我本来可能没这么快下决定裸辞,还会想先看看有什么工作机会,看好了再走。但我辞职前一个月,坐在我和老板中间的Cici先裸辞了,她走了之后老板就会直接骂我,工作气氛更差了。

Cici辞职后还经常怂恿我,说你快点辞职。我们微信聊天,她就说她今天睡到几点起,打扮得很优雅,然后要去健身房练翘臀,明天要干嘛干嘛。我却在这边说,今天又被骂了什么的。

这有刺激到我。我也有很多想做的事,很多小小的心愿。除了上班,我也很想去学做饭,想学日语,还有很多想看的片子。以前有人说,这些东西可以用碎片时间完成,比如在地铁上或者午休时背单词,但我觉得这个太痛苦。我每天工作脑子都很困了,还要苛责我没有把那三四十分钟利用起来。那些小小的心愿是我的心愿,我也很想完成,想用完整的时间去完成。

签过年终奖的确认单之后,我直接给人事发了辞职邮件,抄送老板。辞职那天下班后,我去浦东看了个金鱼展。我住在浦西,一直觉得浦东很远,而且浦东的马路很宽,每次下地铁还要走很久,就很讨厌去浦东。但那天我觉得浦东好美好,好科幻。那些高楼好像被很多雾绕着,觉得很迷幻。我觉得自己晕晕的,还和我朋友说,你看,那个楼感觉会出现一个哥斯拉。

辞职后的第一个月我就在家睡觉、看书,猎头打电话我就直接摁掉。特别开心。我记得很清楚,我那个月信用卡只欠96块,我和父母住,在家里吃饭,我在家躺着不会消耗任何钱。所以即使我只有一笔年终奖和那一点点积蓄,也不用很担心。

我上班的时候,每个月信用卡起码还八九千。压力大的时候,会很想买东西。我经常加班,然后打车回家的路上就会搜淘宝,我在脑海中描绘出某个东西的样子,然后买买买。有一次,我想买一个计算器,淘宝上二三十块就可以的那种,但我很偏执,我就很想找一个完美的计算器,找了三个小时。

我现在很少买东西,我觉得我不需要新东西来补偿自己。我有了时间去整理我的东西。很多衣服、化妆品,我都记不得自己买过。那些衣服都还蛮好看的,也还蛮新的,是应该继续穿。

我跟着烹饪APP学会了做菜。现在觉得做菜好简单,好幸福。我也终于有时间遛我们家的狗了,之前狗和我都不熟,也不亲我。我带着我们家的狗在小区里好好走路,就有看到春天的样子。小区里的叶子原先枯黄、再掉落,现在都长出来了。到有些暖和的时候,我下楼就能闻到花香,感觉太阳晒在身上暖暖的。这都是很久没有的感觉了。工作时早出晚归,匆忙赶路,印象里好像只有很热和很冷,没有意识到有春天。

比起打卡去的欧洲,我现在觉得我们家小区就是全世界最美的地方。

这几个月里,我看了很多书和电影。之前就很想看《那不勒斯四部曲》,但觉得好厚,打开了也看不进去。最近一天看完一本,很轻松。还有很多我在豆瓣上标了“想看”的电影,最近都标成了“看过”。终于感觉自己的时间不再是被同一件事和同一种混乱占据了,除了没收入以外,一切都是人生该有的样子。

这确实有点像大学时的状态。那时觉得一切都很理所当然,时间就是属于自己的。但我现在很珍惜,觉得这样的日子过一天少一天,毕竟我以后还是要去工作的。

快毕业时,读了《月亮与六便士》,特别喜欢。我当时觉得人就是要有为梦想牺牲的精神,觉得很浪漫,我也想做选月亮的那个人。但我一直没有找到我的月亮,我为什么还要牺牲很多呢。过了三年,我读了毛姆的另一本书,《人生的枷锁》,男主角到最后也没有成功。这缓和了月亮给我造成的焦虑。同一个作者给了我两种答案,有月亮我愿意牺牲,但我也没有必要为自己硬找出来一个月亮。

年纪越来越大,就也与自己慢慢和解了。我从小都是比较乖,成绩好,很稳妥的小孩。我以前可能会说我很有上进心,现在知道我其实不是野心很大的人,也不太会来事。我没有很想要职场上的成就。比如我前老板,她无论回家加班、带病工作都很开心,她工资也很高。你给我前老板的工资我当然开心,但你要我付出那么多时间和健康,我不愿意。好像和我的同学比,我赚得不多,但没关系,我还是觉得现在这样比较开心。

这种开心是真的,是花了很长时间慢慢想通的。以前会去对比,会觉得我是不是要更努力,一定要追求更高的成就。甚至连买衣服,我都要买XS,穿S就证明我胖了。到27岁的时候我还在坚持这些,28岁我很恐惧,觉得我要30岁了,我变老了,怎么办?

但真的过了28岁,29岁时我开始变得平静。我觉得我比25岁的自己更棒,更坚强。25岁的时候,我看周围的人都在结婚,也会很想结婚;27岁的时候,我会觉得天哪,我现在分手以后怎么办,即使没有很喜欢,但好像也可以忍。现在我不会了,我不会不好意思说我的年纪,也会买M码的宽松款。

裸辞也是,以前不会做这样的事。但现在觉得没有那么可怕,我不想逼自己去做一些我不想做的事情。

休息了一段时间,好像心里的垃圾都被清空了,有了很多容量去容纳外界。以前发泄的方式就是大家一起吐槽,虽然骂爽了,但其实对工作的容忍度越来越小。我最近开始慢慢找工作了。裸辞有个好处,就是你可以慢慢找,直到满意为止。我现在会很直白地问新工作的强度,能不能维持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我现在精神状态非常好,每天睡够了,脑子非常清醒,感觉可以处理很多复杂的事,也很有干劲想好好上班赚钱。

而以前,大部分上班的时间,我的脑子都非常混乱、沮丧,只想快点把手头的事情干完收工。

胡离,男,24岁,居深圳,程序员,2018年10月裸辞“在一个隔绝的环境,安安静静地去考虑一下未来的路”

2017年年中,就有辞职的想法了。工作了一年左右,工作的方方面面都已经了解,感觉每天都在做重复性工作,很无聊,也很麻木,每天得过且过。

但我也没想好自己要做什么,就在温水煮青蛙的环境里一直耗着。下半年沉迷于《王者荣耀》,游戏帮我撑了一段时间。每天下班回家就是玩游戏,玩到一两点睡觉,生活里没有什么更有趣的事情。

那段时间正好看了部电影,叫《搏击俱乐部》,对我影响挺大的。里面有句台词是:It's only after we've lost everything that we're free to do anything(只有当我们失去一切,你才能获得做任何事情的自由)。2018年都快过去,如果再不辞职,可能我2019年还要重复这样的生活。

生活没进展,那辞职多少算个进展。骑驴找马的状态对我来说是不明不白的,所以我迫切需要先跳出来,然后把我想做什么想清楚了,再去找工作。

我选在10月24日跟领导提离职,那天是程序员日,我觉得挺有纪念意义的。辞职前每天都很激动,晚上睡不着,感觉终于要对过去的人生告别,开启新的一段。

其实个人职业探索,最好在大学阶段完成,但我大学完全没想这些。进大学前我都在做卷子,拿高分。后来考入名校,学校很自由,就不知道自己要干嘛,真的是迷失了自己。每次考试都临时抱佛脚,出国也不考虑,做项目也不考虑,就是跟着学长学姐们一起去办活动,觉得很好玩,但这些收获也很多。

到了大三,赶紧跟着导师去做点东西,但又对本专业通信工程不感兴趣。大四校招来了,很仓促就急着找工作。当时做程序员的人很多,互联网也比较火,在导师那里也学到一些编程技术,所以就找码农的工作了,也比较顺利就找到了这家公司,在后端做运营维护。

我把裸辞分成三部分,裸辞前,裸辞后,和结束裸辞,我刚才说的都是裸辞前。我又把裸辞后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自由探索阶段。我刚辞职那会儿,深圳有什么活动、展览都去参加,就想尝试、探索一些新东西,看一下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是什么。然后买了一个相机学摄影,还看了很多书。

深圳书城闭幕式,我在里面待了一天,还有诚品生活里经常有各种人文讲座,我基本上一期不落都去听。我听了一系列关于艺术、文创的讲座后,觉得关于美的,情感的,温度的创造,是永远不会被取代的,也是非常值得去做的一件事,所以我决定去做一个设计师。对,你没听错,决定做个设计师。我觉得设计这个行业,是能够跟AI对抗的行业。可能我之前在程序员环境中待太久,看到新的东西,都有强烈的好奇心。

我当时就想结合互联网的UI设计去切入,也就进入了我的第二阶段,能力培养阶段。这个阶段其实挺枯燥的,就是上网找各种课程、材料,针对性学习。这个学习过程没有什么反馈,就是自己学,效率是比较低的。

大概学了两个月,就进入第三阶段了,我把它定义为社会需求阶段。但在学完整个UI设计之后,我没有投任何一份关于UI设计的简历,因为我立刻意识到这不是很现实。

其实在听讲座、看书,也经历了自由探索之后,我对我的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比如薛兆丰教授在深圳书城的一次讲座里说,年轻人要做一些自我增值的工作,年轻时也不要太计较薪水,每一份工作都是为下一步做准备。他还说每个人要去找自己的比较优势,谈到工作,就不要说喜欢或者不喜欢。

我是学理工的,如果我真的想成为设计师,我起码要花个半年一年,但我没有能力裸辞那么久。并且我有些思维,已经很难从理科生的思维上转过来。于是我需要重新把自己各方面的优势及积累,跟社会需求结合,找到最合适的路径。后来我找到了,我现在要去找前端方面的工作,它既属于程序员的范畴,但也会跨领域,更贴近用户需求。

我最近投了一些简历,面了十几家公司,也拿到了一些offer。我还想继续面一下,看能不能拿到更好的offer,结束我的裸辞生涯。

如果新工作没有期待的那么好,我也不会像之前那么虚弱,需要裸辞来寻找自己的路了。裸辞后,梁文道老师对我影响也很大。他在讲座中说他感受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经常会产生一种虚无感;我们每个人要在工作之外,找到能够发挥自己潜能的事来对抗这份虚无感。我觉得自己有这份对抗虚无感的能力。我想做设计这个方向,我心里有这个梦,它会支撑我往这个方向走,我对生活是抱有信心的。

我其实对生活也没有太多的奢望,我就希望能经常去看看展览,听听讲座,看看有什么好看的活动,平时保持阅读和看电影,这些能够填充我内心的虚无。

我裸辞的一个目的就是,找一个隔绝的环境,安安静静地去考虑一下未来的路。我以前经常会被周围的人事或者一些网上的文章,比如知乎、罗辑思维那些,激发焦虑,就觉得别人过得真好,我好差劲。我现在已经意识到,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道路要走,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时区里。我之前可能是一个特别短视的人,只考虑眼前,但我现在能够考虑未来五年、十年的事情了。

我即将结束裸辞了,等到我签好合同,我的整个裸辞经历,就算是一个闭环了。

5月13日,胡离给记者发来微信:

“今天一家自己心仪的公司给了我offer,我明天就结束漫长的裸辞生涯,正式入职了。我对这份工作很满意,给了我一个往全栈工程师(指同时拥有前端及后端开发技术,能写前端和后端代码,能独立完成产品研发的人)发展的空间。”

路问真,女,28岁,居泸沽湖,现客栈老板,2018年5月裸辞“我一直觉得工作是你用来挣钱的,而事业是你愿意实践、愿意为之奋斗的目标”

你听过一个很奇妙的理论吗?七年一轮回。大概是说人生七年一个轮回,你经过七年,就会变成一个完全不同的人。你觉得很扯是不是?但这个东西启发了我,我觉得人的职业生涯也就四到五个七年,我就想我每份职业做六年,休一年,继续下一个六年。

但我第一份工作没有做满六年,因为职业环境不好。我知道未来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我都不会有更好的环境了,只会维持现状,或者越来越差。而我已经开始觉得很难受了,再继续做下去,肯定会越来越难受。

工作到三年整的时候,我辞职了,打算休个半年。我当时存了差不多20万,对我来说,支撑半年绰绰有余。

我喜欢到世界各地玩,也蛮擅长玩的,朋友们也喜欢我带他们出去玩。我就想以后要做旅游业,但具体怎么做,等我玩个半年再说。

但有些事情就是撞在一起了,拍脑袋就决定了。2017年我去泸沽湖的时候,认识了这家客栈的老板,成了朋友。我辞职没多久,他和合伙人吵架,两个人都说不要这个客栈了。我听了觉得很生气,觉得他们这样把客栈半路扔掉是很不负责的行为。那我也有过开客栈、开青旅的想法,不过我是希望在城市里面开,不想来这么远的地方。

但现在出了这样的事情,我想要解决问题,我不介意说我来试试。我飞到泸沽湖直接和房东谈,然后签下一个两年的合同,房租39万。我算了下,再加上装修,我需要60万,才能把客栈开起来。

以上,都发生在一周内。

我写了一篇公众号招募合伙人,以两万或者六万入股,最后筹到了三十多万,我再借了些钱,加上我所有的积蓄,凑齐了60万。在与合伙人的合同里,写得很清楚,自负盈亏。但我心里是希望说,如果最后没有赚钱,我希望能够把本金还给他们,靠我自己去找新的工作吧。

开客栈是很实际的工程,不是在云南小清新的文艺生活。我快速学会了装修,硬装比如找工人改装电路,盯着工人改装太阳能;软装我几乎是一天花12个小时在逛淘宝,设计每个房间的风格。搞创作的过程是很有意思的,比如我从24节气里选了七个,给七个标间设计了七个主题,比如粉色的春分,绿色的谷雨。但不停地逛淘宝是很痛苦的,并且预算还有限。

和以前工作不一样,开客栈都是自我要求。怎么讲,我不会开一辈子客栈,它只是我想做旅游业的一个平台,或者说起点。但我把它当作一个很重大的目标,愿意去实践,不仅仅是赚钱,养活自己。我觉得这是工作和事业的区别,自己当老板和做员工,确实还是差很远。

按照我的计划,我赶在国庆之前开业,但营收不怎么样,只有我预期的五分之一。有我自己的问题,比如网络上线太晚,也有去年整个泸沽湖旅游人气都不行。后面三个月,冬天,淡季,都是亏的。然后在春节把这三个月的亏损赚回来了,然后又在三四月做了一点装修,比如卫生间地漏问题什么的。

开客栈的前期投入很大,第一年肯定是亏,第二年如果能收支平衡,就说明做得很好,第三年能赚就是比较理想了。

裸辞到现在,我多数时候都在焦虑,但这种焦虑和之前工作不一样。这个焦虑是慢性的焦虑,持续地为这个事情烦恼。工作时的焦虑,更像我在这里碰到一个麻烦事,或者难缠的客人,当下的一种情绪、一个问题,要去解决。

我可能要焦虑三年,每天脑子里会转很多事情,怎么改进,怎么计划,我也不想辜负我的合伙人。

很多时候,在泸沽湖做事情,你会意识到在这里做事情的逻辑,和你原来在学校、在上海工作,都是完全不一样的。这里真的很磨人。比如这边的工人,你和他说要修太阳能,他能从3月初,一直拖到4月初才修好,每个礼拜都给你拖,每个礼拜只解决一个问题。这还算好的,我之前要解决水电,十天都请不到人,这里的工人就是很少的。快递也是,要一个礼拜才能到,还要开车两个半小时去县上自取。

一旦长期处于这种漫长的等待中,OK,最终我觉得我适应了,这就是这边的节奏,只能这样。这真的很磨性子,我以前是急的人,现在我就觉得今天不来没事,明天再来,反正距离下个旅游旺季还有三个星期。

我是那种想法很多的人,我今年已经开始慢慢做图书角了,给当地小朋友的图书角。我也开始招人了,我希望找到一个合适的管家,然后自己脱身一部分,去做别的事情,跑渠道也好,跑销售也好,做一些公益方面的拓展也好。

泸沽湖本身是有民族特点的地方,很值得挖掘。无论是为了客栈,还是我自己的兴趣,我都想去了解当地的文化,做一些调研,然后看能不能做一些事情。公益也好,文化保护也好,传承推广也好。反正我就是闲不下来,觉得以后可以依靠客栈这个载体,做很多很多事情。

我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在这里,我要做什么,我能做什么,这是更自由的,责任也更多。

(为保护采访对象隐私,文中人名均为化名)

来源: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2019年第14期  记者:杨楠

(编辑:毕凤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