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租金翻倍、农家乐年创收10万,广东乡村振兴“南雄样本”亮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李振 韶关南雄报道
2019-05-17 18:15

南雄的新农村建设带来了新活力:改造提升后的洋湖村吸引了专业公司和投资者,原本每年200元的土地流转费直接翻了一倍;外出打工的雉公嵊村村民也回家开起了农家乐,年创收10余万元。

一走进广东南雄市古市镇丰源村,清新明快的气息就扑面而来,整洁平坦的道路,错落有致的红瓦白墙,小桥流水的竹林公园,到处都是精美的风景画。

村民张阿姨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村里一年前还是乱草丛生、道路泥泞状态,如今焕然一新成为南雄市打造的精品村。“我现在一点都不羡慕城里人,反倒是要让他们羡慕我们农村人!”她说。

丰源村的变化是南雄市建设美丽乡村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南雄市以68个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为突破口,同步打造古驿道、精品路线区域新农村示范片,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南雄多个村庄的美丽蝶变,正成为广东乡村振兴的一张新名片。

“空心村”焦虑:80%青壮年外出

实际上,在成为精品村之前,类似丰源村一样的典型粤北农村,不少已经沦为“空心村”。

南雄市不少农村人均耕地少,因此各家各户劳动力基本都选择外出珠三角城市打工,留在村里的大部分是老人与儿童。珠玑镇洋湖村村支书刘运辉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全村516户2136人,多年以来全村的主业都是靠外出务工,很多村民在外打工收入高、年头久,不少开始在市里定居。

他曾做过统计,差不多80%的青壮年常年在外打工,只有过节才会返家,家里的老屋慢慢闲置。

南雄市古市镇常务副镇长华飞3年前驻点丰源村时就发现,当前不少农村致贫的关键在于:农民的收入效益低,青壮劳动力只能外出务工,农村没人就很难有发展活力。

在他观察看来,因为地块分散,很难实现规模种植和应用现代农业手段,农村土地只能以100-200元租金流转出去。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教授刘义强也分析称,因为本身村子环境不好,又缺少劳动能力,极易进入恶性循环,“空心村”再所难免。“空心村”已成为了当前农村改革最难深入的一个问题。他认为,一种做法是通过典型案例重新激发农村活力,吸引人来进行返乡创业。

(图为:珠玑镇洋湖村建设前后对比  图片来源:岭南股份)

村里来了新农村“设计师”

但谁来做这个典型案例呢?单靠农村或乡镇政府显然不行。

新农村建设靠的是专业团队和社会力量,而南雄走出了一条政企合作的新路子。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南雄的新农村建设采用EPC总承包模式,项目总承包方为上市企业岭南生态文旅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岭南股份)。

岭南股份园林集团南雄城市公司总经理黄栋梁介绍说,南雄新农村建设项目工程体量大、管理难度高、协调层级多。尽管该公司在全国各地都已经有过新农村建设项目,但面对南雄的新状况,整个团队依然感受到很大压力。

在新农村建设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千村一面。为了乡愁而乡愁,或者一味向城市看齐,都不可取。

黄栋梁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上述困难,岭南股份团队决定样本先行,逐步摸索,反复复盘总结,和村民、村镇干部、市相关部分充分沟通协调,不断调整摸索了一套高效管理模式。

于是,南雄市下辖村中一下子进驻了不少新农村“设计师”。

为了让规划设计更贴合每个村庄的特色,岭南股份的规划设计团队在项目之初就出动了100多人的设计团队,深入每个村调研勘察,了解各镇各村的区位特点、自然生态条件、人文历史资源等,结合原有民居的建筑风格、政府的规划愿景和村民的意见,对每个村庄进行定点和布线,真正做到因地制宜。

岭南设计集团华南设计院副院长黄苑举例称,在南雄的全安镇、帽子峰镇等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村庄建设采用的就是乡村田园风格,将自然生态融入设计中,展现田园生活气息;对于距离市区较近的镇村,比如雄州街道、古市镇等,则综合现代建筑风格与本土农村文化元素,以现代新农村风格为主调;对于深受赣南文化影响的江头镇、水口镇等,则打造特色的赣南客家民居建筑。

(图为:岭南股份因地制宜设计出5种村居风格  图片来源:岭南股份)

“城归”致富经:守在家门口创收10余万

古市镇丰源村原本密密麻麻、杂乱无章的竹林,被改造成一片竹林公园;珠玑镇洋湖村村前的烂泥坑也被休憩为一个设施健全、环境优美的水上花园。两个村子一举成为南雄市打造的精品村。

环境变美了,道路变好了,在乡村也能发展更多元的潜力产业。外出打工的青年也陆续回乡创业。

“城归”陈贵州、卫冬兰是南雄市雉公嵊村村民。两年前,他们在广州打工,每年省吃俭用能攒下五、六万钱;如今,他们在梅关古道下开起了农家乐,一年就能挣十多万元。

雉公嵊村就是依靠梅关古道而逐步建成的村子。2017年,得知政府可能会大规模建设新农村,陈贵州夫妇回到村里开起了第一家农家乐。那时候,道路还满是泥土,前往梅关古道的客人进出饭店往往是一脚泥,生意也比较冷清。

梅关古道是“中国四大赏梅地”之一和广东省红色旅游示范基地,2018年,南雄加大了对古驿道的保护和修护,想要通过盘活和活化利用红色资源有力推进乡村振兴建设。

2018年,村里的改造也开始了。通过对原有通向景区的道路进行硬化和对村内留存的古驿道进行修缮,将景区往村庄这边延长了1.5公里。

如今,梅关古道两边村居建筑的外立面已经改造成古香古色的模样,沿途的老商铺、下马碑廊等历史遗存也得到有效修复,与古驿道的历史底蕴相互映衬,韵味十足。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陈贵州家的生意也越来越好。

“以前店里平均每天只有一两桌客人,现在每天能有十来桌客人。以前游客们也很难停下来吃饭、过夜,现在景点丰富了,条件也好了,他们开始问能不能有个农家住宿的地方。”卫冬兰告诉记者,今年他们家在农家乐饭店的基础上增加民宿业务,将三间房子改为民宿,更好地满足旅客多样化的需求。

暨南大学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旅游研究所所长梁明珠分析称,农旅结合的新业态对于推动乡村振兴有很大推动作用。在不破坏农村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出旅游资源的拉动力,其示范意义也很大。

卫冬兰反映,村里很多外出打工的人看到村子建设得这么漂亮,很多都有了回乡发展的打算。她刚回乡的时候村内仅有一两家饭店,而现在雉公嵊村的农家乐已经增加到6、7家。

(图为:前来雉公嵊村的游客增多  图片来源:岭南股份)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不只是雉公嵊村,在南雄如今已经进入建设尾声的几个精品村,原本的产业规划设计都在逐步变成现实图景。

据华飞介绍,目前丰源村正在发展200多亩白莲观赏采摘园、300多亩油菜花种植基地等富民产业,吸引了不少城区的游客前来观光体验,未来还将继续沿着生态旅游的方向推进,将村庄打造成一个集旅游观光、农耕体验、户外康养的综合性农业旅游度假村。

南雄珠玑镇党委书记朱世平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洋湖村经过改造提升后,环境美如画,很快就被专业公司和投资者看中,主动上门商谈投资,原本当地每亩每年200元左右的土地流转费,也直接翻了一倍,立竿见影的变化更让他有了充足的信心。

南雄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泉洲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在自然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方面,南雄68个省定贫困村中的634个自然村已全部进场施工,其中520多个自然村基本完工,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南雄下一步将在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推动农业农村与文旅产业的融合,集中连片发展特色产业。

(编辑:周上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