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丨不管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必须将改革进行到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9-05-21 07:00

必须在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矢志不渝的推进改革,尽快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制度体系。

在宣布对中国商品再次提高关税之后,美国又试图通过禁止向华为公司出售零部件和操作系统,绞杀这家中国民营企业。事实上,美国没有诚意进行对等的贸易谈判,其目的是逼迫产业链转出中国。与此同时,摧毁中国企业5G技术领先优势,为美国企业争取时间。

可以看出,当前发生的不是什么贸易纠纷,更不是为了公平自由贸易,而是想破坏中国的供应链体系,遏制中国的发展,为此不惜采取霸权主义做法,违背长期以来基于规则的国际经济与政治秩序。因此,我们面对的挑战不是暂时的,而是持久的;不是局部的,而是系统的;不仅仅是国家关系的变化,而是全球旧秩序的坍塌和重建。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美国意图遏制中国,表明中国已经强大,与此同时,正因为美国对改变自身困境的无力感,才悍然推翻所有自己曾经主导制定的规则和秩序,在“美国优先”的大旗下,让全世界为它买单。这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中国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因此,我们不用计较眼前得失,在美国已经将中国列为头号战略竞争对手的背景下,我们应该着眼于应对两国关系质变带来的体系性变化,做到心中有数,居安思危。这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并且要把它与中国的改革事业紧密结合起来,巩固我们的基础,创造新的发展潜力。这是长跑,不是拳击赛。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系列改革目标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制定的任务,应该继续稳中求进地推动落实。这些目标和任务都是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所必须实现的,不管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必须将改革进行到底。

中国制定了一系列的结构性改革计划,有利于中国从传统发展模式转型为创新型经济体。中国必须坚持市场化、法治化为导向,在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矢志不渝的推进改革,尽快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制度体系。

我们也应该继续推进创新战略,但创新发展欲速不达,需要改革和发展教育,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制定激励措施,改革管理制度,吸引更多国际人才。中美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技术竞争、制度竞争。中国在半导体领域已经进行了大规模投资,更需要产业协调,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创新效率。我们不能因为过度关注半导体产业而忽略更多基础性创新投入,应该落实“强基”计划,吸取产业链不完备的教训,改革产业管理模式,打通中国企业上下游合作之路,给中国供应链企业更多机会。中国过去的产业管理模式缺乏效率,缺乏协调,更缺少想法。

在中美贸易战背景下,外资与外资企业可能对中国能否坚持开放政策的信心发生动摇,尤其是西方企业。中国应该加快开放的步伐,贸易战不会改变中国开放的进程,更不会让中国退回到闭关锁国的状态。中国已经公布了外商投资法,在很多领域已经开放,还需要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在更广泛的细节问题上,制定与国际接轨的规则。

当然,由于贸易战的发生,中国宏观经济会受到一些影响,我们需要做出反应,但不必过于激烈。准备好一些短期的工具,强化底线思维与准备,同时引导市场预期,防止政策大起大落或惊慌失措引发市场信心不足,必须将短期政策与长期任务协调处理好。我们要激励人民努力奋斗,投身创新科技事业,这种精神会产生强大力量,帮助中国更快的发展。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我们正走在实现现代化强国梦想的新长征路,仍需跋山涉水。

当前美国发动贸易战,给我们带来更多考验。但是,也给了我们一个确定性的预判,以及由此带来更优化的改革方案以及更强大的意志。五千年的文明史以及一百多年的奋斗史早已表明,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前进的步伐。

(编辑:欧阳觅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