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豹路虎最新财季扭亏为盈 降本增效推进电气化战略实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9-05-23 07:00

中国乘用车市场已经连续下滑10个月,时至2019年,下滑态势仍在持续。而放眼全球层面,汽车市场也甚为堪忧,处于排放新规调整期的欧洲汽车市场连续7个月下滑,美国汽车市场一季度也实现三连跌。全球整个汽车产业链都处于低谷,对于转型的呼声从未如此迫切。

近期,多家车企公布了自身一季度财报,利润增长者屈指可数。国内头部车企压力尤为明显,一季度营收净利纷纷大幅下滑,很多品牌生的处境可谓举步维艰。

在为数不多的正增长车企中,捷豹路虎的2018/19年度财报尤为引人关注。这个仅仅在中国市场立足九年的新锐豪华品牌在去年呈不利趋势后,业内一度认为其在“短期内无法复苏”。但捷豹路虎用改革的方式回击了轻视自己的人——2018/19第四财季(即2019年1-3月)扭亏为盈,税前利润盈利了2.69亿英镑。

车企开源节流应对颓势

市场颓势难以遏制,各家车企纷纷出台对应政策以求自保。而扭亏为盈的捷豹路虎选择的是“Charge & Accelerate”项目,该项目是捷豹路虎在去年第三季度启动的。目通过战略部署,捷豹路虎将会2020年3月底前实现25亿英镑的成本削减和现金流改善。

这一项目的收效在现在看来是非常显著的,在启动该项目三个月后,捷豹路虎脱就离了负增长,究其原因,其实是捷豹路虎通过“Charge”项目已实现的逾12.5亿英镑的现金流改善。受益于此,捷豹路虎全年财报也录得了充足的现金流,包括38亿英镑的现金以及19亿英镑的未提取信贷额度,总计达57亿英镑。而面对这一良好的资金流现状,捷豹路虎前几个月被传得有模有样的“收购绯闻”也不攻自破,塔塔汽车集团首席财务官也再度强调:“我们没有任何出售捷豹路虎的计划。”

做一年 看十年

“存不忘亡,安必虑危”,这句古之善教告诉现在所有的企业,一定要把眼光放在长远的未来,守着现有的基业不思进取,归宿只能是把自己写进历史长河。捷豹路虎当然深明其道,所以在近年一直在向汽车“新四化”靠拢。

2018/19财年,捷豹路虎共投入38亿英镑用于新产品研发及技术创新,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例高达15.7%。随着新车型研发,捷豹路虎的产品阵营不断更新,而在不久的未来,捷豹路虎将为旗下每款车型配备电动化版本。而回顾过去十年,捷豹路虎已经累计投资220亿英镑用于研发、扩展其产品及生产工厂部署,研发投入占收入的比远远高于业内水平。

而捷豹路虎在科技创新和对电动化的投入也在近期得到了回报,去年二季度上市的捷豹I-PACE填补了豪华品牌没有纯电动量产SUV的历史,并在世界范围内屡获大奖。今年4月更是包揽2019了 “世界年度车”、“世界年度设计车”以及“世界年度环保车”三项大奖。依据这些成就,英国人看到了200亿英镑回本的时间和盈利的确定性。

不仅如此,捷豹路虎利用自身优势,正在着手未来无人驾驶领域。现阶段,它们已经和谷歌旗下无人驾驶部门Waymo达成了长期合作协议。两家公司计划在两年内打造 2 万辆全自动驾驶版的捷豹 I-PACE。

捷豹路虎母公司塔塔汽车首席财务官巴拉吉表示:“捷豹路虎在中国市场的运营已经开始趋于稳定,销售回报率和经销商库存都得到了大幅改善。可以预见,在接下来的一个季度,捷豹路虎在中国市场将恢复增长。”

生根中国是发展的必要条件

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想必不用赘述,但如今中国市场越发嘈杂,外来的车企想要拿到“中国绿卡”何其不易。但在今年上海车展期间的“捷豹路虎中国和奇瑞捷豹路虎联合媒体之夜”上,捷豹路虎全球董事、捷豹路虎中国总裁潘庆却表示了捷豹路虎生根中国的决心,他说道:“捷豹路虎将会把中国打造成了战略中心,并在未来合适的时机,将中国市场建设为捷豹路虎的核心基地,捷豹路虎中国会做到‘反哺’全球的目标。”

在过去两年中,捷豹路虎在中国建立了本土研发团队,并聚焦智能互联、自动驾驶、未来电池等技术,深入研发;与此同时,捷豹路虎设计团队也在华扎根。企业层面,除了在中国常熟建设工厂之外,还积极与宁德时代、百度、阿里等中国巨头就新能源电池、大数据等方面进行合作,捷豹虎路致力于成为中英两地创新研发、前瞻设计的沟通桥梁,并将中国独有并极具全球前瞻性的数据与模式,反哺全球市场。

捷豹路虎全球总裁施韦德教授曾说:“捷豹路虎着眼未来,正在克服过去一年里影响业绩的结构性和周期性挑战。我们将继续推动公司成功转型,使组织架构更加扁平高效、更具竞争力,并通过对新产品研发以及在自动驾驶、智能互联、新能源技术和共享出行等领域的持续投入,不断驱动用户出行新需求。”

可以说,变革的捷豹路虎正在逐步回稳,而这个来自英国的豪华品牌想要重回巅峰,可能最需要的,只是时间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