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纪录丨长三角“示范区”内谁的产业环境最好?青浦人口基数最多、吴江产业结构最优(含视频)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卢常乐,孙禄翰 上海报道
2019-05-29 15:54

在新兴产业发展方面,青浦的产业基础最好,但吴江的增长空间在三地中最为突出。

2019年2月,《青浦、吴江、嘉善2019年一体化发展工作方案》正式发布,三地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确定了今年推进一体化建设的51项重点工作,其中,如何加强三地联系,促进交通互通互联、产业协作发展等成为重要议题。

那么如今三地当前的人口基础、产业基础和结构究竟如何?未来三个地区的协同又有哪些可提升的空间呢?

为此,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师对三地发展情况进行梳理后,认为三地在交通基础设施和产业协作等方面有着比较大的发展空间。

青浦基础好,吴江结构优

人口集聚是吸纳就业和产业发展的基础。当前青浦、吴江和嘉善三地之间,青浦地区的常住人口最多,但经济发展实力最强的却是吴江,而嘉善则在人口和经济总量上都处在追赶的位置。

青浦、吴江、嘉善三地宏观数据(2018年)

数据来源:各地方统计局

统计显示,2018年青浦常住人口121.9万人,约为吴江嘉善两地人口之和,但其中外来人口达到了76.1万人,约占常住人口的62.4%。

而从地区生产总值上看,2018年青浦地区生产总值为1034.3亿元,仅为吴江地区的53.6%;青浦2018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7336元,也低于吴江的52969万元。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师认为,总体来看,青浦地区大量定居的外来人口,并未直接转化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核心基础,这一方面可能与上海“住在郊区、工作在市区”的现实有关;另一方面或许也与不同地区的产业基础与产业结构有关。

三地产业结构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吴江的产业结构较好,2018年丝绸纺织、电子资讯、光电缆、装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2904.4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2.1%。

对比来看,青浦地区的产业基础虽在三地中最为雄厚,但近年来的发展增速出现了明显放缓的迹象。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青浦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甚至出现了-2%的负增长的现象。

青浦、吴江、嘉善三地规上工业产值情况

数据来源:各地方统计局

事实上,这与当前青浦主动调整产业结构有关。2018年3月,青浦区发布了《青浦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使得去年全年青浦区已经完成产业结构调整项目806项。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师认为,按照规划,未来青浦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第三产业的比重将逐步提升,涉及快递物流、会展业、旅游业、软件信息服务业等为主的服务业或将得到快速发展。

除此之外,在新兴产业发展方面,青浦的产业基础最好,但吴江的增长空间在三地中最为突出。

数据显示,2018年青浦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产值为417亿元,比上年增长3%。而在专利方面,2018年青浦专利拥有量为19427件,是吴江嘉善两地专利拥有量之和的7倍之多。与此同时,2018年吴江地区的专利申请量却高达11456件,同比增长9%,在三地中的增势十分明显。

分析师认为,随着新兴产业在三地间的快速发展,地区间的产业差距不断缩小,也为未来在高端产业领域提供了产业协作发展的市场空间。

交通基建发展空间大

在交通运输领域,当前三地间除了正在推进的打通断头路、公交跨区互通等基础之外,未来区域内的交通协同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三地之间各有优势。其中青浦以快递物流运输为主,吴江和嘉善两地客运与货运的基础都较好。

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青浦实现交通运输业和仓储业增加值121.7万元,比上年增长56.8%,其中16家快递企业的营业收入共达808.3亿元,增长55.1%。

而同年吴江地区的客运量超过7308万人,货运量2935万吨;嘉善全年公路客运量为203.8万人,货运量也高达3813万吨。

不过,三地的交通运输业虽已十分成熟发达,但在交通基建领域却仍有不小的提升空间。主要体现在一方面交通基础设施的现有规模差异较大;另一方面地区间的交通互联互通存在不平衡的现状。

以吴江和嘉善两地相对比。数据显示,2018年末,吴江全区公路里程237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98.32公里;而嘉善公路里程仅781公里,高速公路里程37.29公里。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师注意到,在青浦、吴江与嘉善三地当前的交通互联方面,青浦与吴江两地已形成高铁、高速、省道为主的道路交通体系,而青浦与嘉善、吴江与嘉善地区的道路交通则发展相对滞后。

分析师认为,在今年初的三地一体化发展工作方案中,曾指出研究开通吴江对接17号线的公交线路、开通嘉善对接17号线的公交线路,虽很大程度上能够推进三地之间的交通互联,但除此之外,目前在三地交通的协同方面,道路通行能力的均衡化发展亦是未来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作者:卢常乐,孙禄翰 编辑:陈洁,剪辑英旭)

卢常乐

政经版记者

长期关注长三角区域宏观经济,中小实体企业发展实际。邮箱:lucl@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