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眼日系列丨这个不可逆致盲眼病的头号杀手,20块的筛查就能躲开!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唐唯珂 广州报道
2019-06-05 21:12

不可逆,但可防。

2019年6月6日即将迎来第24个全国“爱眼日”,除了备受关注的少年儿童近视防控问题,老年人同样有一系列眼部问题,如白内障、青光眼等。

其中,青光眼是导致眼睛失明的第二大病因。但和第一致盲病因白内障相比,青光眼绝没有甘心屈居“老二”,因为它对视力的伤害是不可逆的,从而成为不可逆致盲眼病中不折不扣的“头号杀手”。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临床研究中心主任梁远波层告诉21新健康记者,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预防青光眼致盲的有效措施,但原发性青光眼的早期症状隐匿,不易发现。在中国,约50%的闭角型青光眼未被诊断,而开角型青光眼的未被诊断率高达90%。因诊断延误,很多青光眼患者到医院就医时已出现视力损害,75%的就诊患者已发展至中晚期,错失了治疗的最佳时期,也对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张纯教授也曾提醒说,很多青光眼患者真正意识到看不到东西时,往往已经到了中晚期,几近失明无法逆转。全世界约有7000至8000万青光眼患者,中国预计有2000万。

01

怎么预防青光眼?

青光眼起病隐匿,部分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很容易耽误治疗。但大部分患者随着眼压升高,会出现眼胀、眼痛,伴同侧头部胀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同时发生视力变化,如视力模糊、视野中出现斑片状盲点等,在此过程中视力逐步下降,视野范围缩小。

 青光眼患者视野会缩小到什么程度?很多青光眼患者可能严重到站立时都看不到自己的脚!因此,青光眼患者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走路时总是磕磕绊绊的。

又有哪些人群易患青光眼呢?

青光眼的发病因素很多,如眼球本身结构的因素、遗传因素、神经血管系统因素及环境因素等,不同类型青光眼的发病情况也不一样。

目前,青光眼是全球范围内仅次于白内障的第二大致盲性眼病,且为不可逆致盲的首位。估计到2020年,全球青光眼患者数将达到7960万人,我国青光眼患者将约为600万,部分人最终会完全失去视力,进入盲人的行列。

尽管很多青光眼患者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但其实任何年龄的人都有可能发生青光眼,只是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而已。如果本身有青光眼的高危因素(如眼压高、房角窄等),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熬夜、喜欢关灯看手机等)也可能诱发青光眼。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PACG)是我国青光眼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通常两眼同时或先后发病,约有1/3患者的视功能将严重受损甚至失明。大量临床病学研究发现,其发病率与种族、年龄、性别密切相关:黄种人(除日本)的患病率最高;随年龄的增加,发病人数显著增多;女性患病率比男性高。因此我国40岁及以上女性患者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易感人群。

具体原因如下:

(1)随着年龄增长,眼部晶体变厚,位置前移明显,从而使房角变浅,房角变窄,易造成房角关闭诱发青光眼,而同年龄段女性浅前房的比率高于男性人群。

(2)临床研究表明,青光眼的病因与劳累过度、睡眠不足、情绪波动、饮食不节或暴饮暴食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导致血管舒缩功能失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影响眼部房水的正常循环,引起眼压的急剧升高,导致青光眼发作。由于女性繁重的社会经济负担,加之女性更年期时易有上述状态,从而使女性更易受负面情绪的影响从而导致青光眼发作。

青光眼所造成的视功能损害是不可逆的,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会造成巨大的痛苦和损失。

但目前,医学界公认最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式就是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从而最大程度保护患者的最佳视力,同时直接或间接降低青光眼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所以对于中老年人及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群,尤其是女性患者,应提高对青光眼的认识,并深刻意识到其危害,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当临床发现患者自诉(寒冷)刺激、情绪激动、生气、过度疲劳、精神紧张时出现一过性头疼、眼球胀痛、眼眶鼻根酸胀、视物模糊等不适,以及反复发作剧烈性头痛、眼痛、心悸、虹视、雾视等,需及时就诊,完成青光眼筛查的相关检查,以期能够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将青光眼对视力的损害降至最低。

除了早期闭角型青光眼可通过周边虹膜切除术(或激光虹膜切开术),或通过白内障摘除(针对有白内障并有白内障手术指证的早期闭角型青光眼病人)来防止闭角型青光眼的急性发作外,目前尚不能预防青光眼的发生与发展,能够做的就是对青光眼高危人群提高警惕,进行青光眼筛查,及时做出早期诊断及治疗。

常规眼科检查有可能早期发现青光眼,建议每1至2年做一次检查。如有青光眼家族史,则有必要每年进行青光眼专科检查,包括视野检查、神经纤维厚度测量等。

如有眼胀、鼻根部酸胀、偏头痛、老花镜更换频繁,或有一过性雾视、虹视等情况,更要及时到医院检查。

02

青光眼筛查,值吗?

筛查是早发现、早诊断青光眼的重要手段。温州青光眼筛查的实践表明,通过人群筛查检出的青光眼患者,比自然就诊患者的视野损害平均轻10dB。

但英国、芬兰等发达国家的研究显示,青光眼筛查成本较高,不适宜在人群中大规模实施,因而不推荐;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则推荐声明,虽然肯定了筛查对高眼压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早期诊断作用,但仍然认为目前证据不支持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进行人群筛查。

然而,一种公共卫生行为是否适宜推荐,受不同卫生经济社会条件的影响巨大,需要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而中国缺乏基于人群青光眼筛查的卫生经济学评价,关于“筛查是否经济”的争议一直阻碍着青光眼筛查的实施和推广。

梁远波向21新健康记者介绍道,此前他们已经在我国青光眼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近10年的数据基础上,结合在温州这样一个中等城市开展青光眼人群筛查的实际场景,进行过成本效益比的研究,相关论文发表在在2019年5月20日出版的《柳叶刀》上。

其调研结果显示,在中国,采用闭角型青光眼的筛查方案筛查1位居民的成本为17.1元,采用开角型青光眼的筛查方案筛查1位居民的成本为21.7元,在医院进行系统眼科检查需要花费107.9元。

在农村,若实施闭角型青光眼筛查,每挽回一个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所增加的费用为1969.1元,每挽回一个盲年所增加的费用为4549.3元;若实施闭角和开角型青光眼联合筛查,每筛查10万人能挽回246个盲年,每挽回一个质量调整生命年所增加的费用为3863.5元,每挽回一年视力所增加的费用为8691.2元。

在城市实施闭角和开角型青光眼的联合筛查,能获得更大的效益,即每筛查10万人能挽回1325个盲年。

世界卫生组织所推荐的适宜的卫生干预措施,其成本应不高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倍,在中国实施闭角和开角型青光眼联合筛查的成本低于这一标准,这显示了在中国实施以人群为基础的闭角型青光眼和开角型青光眼联合筛查,具备较好的成本效益比。

03

除了筛查还能怎么治疗?

青光眼是一组以视乳头萎缩及凹陷、视野缺损及视力下降为共同特征的疾病,房水生成和流出平衡破坏、病理性眼压增高、视神经供血不足,导致视功能损害。根据房角的形态,青光眼可分为闭角型青光眼和开角型青光眼。

青光眼的治疗方法主要通过降眼压来进行,降眼压治疗又分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其原理都是建立新的房水动态平衡,或减少房水的产生量,或增加房水的流出量,使眼压降到安全范围内。在药物治疗方面,贝美素噻吗洛尔滴眼液等青光眼降眼压固定复方制剂已获得欧洲、亚太青光眼指南推荐。

我国很多青光眼患者在初诊时已为中晚期,约65%患者需要使用前列腺素类一线用药等2种及以上药物联合治疗。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如增加房水流出与减少房水生成的药物联合使用,可以累加降眼压作用。

固定复方制剂治疗青光眼除了联合控制疾病进展外,减少了老年人多次点药操作的难度,操作上可带来不少方便,还降低了漏服几率,有助提高用药依从性。而且同时单药浓度降低,也可减轻药物副作用。

青光眼需终身用药,也是眼科疾病中治疗负担最重的一种疾病。

在美国,青光眼的医疗费用支出占所有眼病的40%。而在我国,经典抗青光眼用药已进入医保目录,但一些较新的药物尚不在覆盖范围。比如贝美素噻吗洛尔滴眼液目前只在北京等个别省市能报销,但其价格低于主要成分贝美前列素、马来酸噻吗洛尔的单药之和,而后两者均已在国家医保目录内。

(编辑:陆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