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中黄金:中国人要学会吃奶酪
奶酪是“乳品之王,奶中黄金”。
“与西方有着食用奶酪传统的国家和区域相比,我国奶酪产业起步晚、规模小。”在刚刚举办的2019奶酪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奶业协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发表示,近年来,中国奶酪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市场潜力巨大,正在成为全球奶酪消费增长的新动能。不过目前中国奶酪生产、消费总量都仍处于较低水平,未来中国奶酪产业发展仍面临生产成本较高,竞争优势不明显等制约因素。
奶酪高倍浓缩了牛奶中的营养成分,是附加值最高的一类乳制品,被公认为“乳品之王,奶中黄金”。据统计,我国约有40多家奶酪企业,但奶酪产品的生产量低于进口量。2017年中国奶酪产量约3万吨,且奶酪品种较少,主要是儿童再制奶酪和少量的天然奶酪,以及内蒙古和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生产的地方特色奶酪产品。与此同时,中国奶酪消费总量也处于较低水平。2017年,我国全年奶酪消费量约为10万吨,人均奶酪消费量仅0.1公斤,同为亚洲国家的日本和韩国奶酪人均消费量已经分别达到了2.4公斤和3.1公斤,而全球奶酪消费最高的欧盟,人均消费量达到18.7公斤。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指出,我国人均奶酪消费基数较低,消费局限于高端消费群体和少数民族聚居地,与国外大众化的消费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他认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消费提档升级和奶酪营养价值的广泛传播,我国奶酪消费人群和人均消费量都将不断增加。
近年来,中国奶酪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市场潜力巨大。中国奶酪进口连续13年快速增长,2018年达到10.8万吨。相关的乳业研究报告显示,预计到2022年,我国奶酪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0亿元。国际乳制品联合会(IDF)公报(2018)表明,2017年全球奶酪产量2114.2万吨,自2010年以来年增长2.2%,奶酪是全球所有主要市场中需求量唯一持续增长的乳制品,中国正在成为全球奶酪消费增长的新动能。
李德发指出,虽然前景看好,但是我国奶酪产业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制约因素。奶酪加工需要大量原料奶,生产1公斤奶酪大约需要10公斤奶,而我国生乳价格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生产成本较高,竞争优势不明显等。
作为中国市场上生产能力较大的奶酪企业,也是A股上市公司中唯一一家以奶酪为核心业务的企业,上海妙可蓝多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柴琇表示,目前国内的奶酪主要依靠进口,从成本上看,国内较高的牛奶成本让国内乳企在原制奶酪上并没有竞争优势,但国内消费者的口感并不能完全接受原制奶酪产品,因此在再制奶酪领域国内乳企面临机遇。目前国内奶酪消费处于初级阶段,也需要更多乳企进入把市场做大。
2018年3月,妙可蓝多在传统的液奶业务基础上开始重点发力奶酪业务。2018年实现收入12.3亿元,同比增长24.8%,其中奶酪业务增长迅速,实现销售收入4.6亿元,同比增长135.9%。2019年一季度,妙可蓝多收入约为2.98亿元,同比增长57.5%,奶酪业务销售1.3亿元,同比增长104.4%,销量为2717.7吨,同比也增长了64.5%。
光明原料奶酪营销中心总经理龚群表示,中国奶酪现在没有专利的发酵技术,这需要政府给科研单位科研人员给予一定的支持,另外更需要媒体多扶“贫”,因为消费者对奶酪认知太“贫穷”。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国家、行业、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发力。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高延敏指出,奶酪是乳品消费升级的重点方向之一,大型乳品企业应该高度重视奶酪产品的发展,在餐饮消费端和商超零售端积极布局。为促进奶酪行业发展,工信部将持续实施消费品工业专项行动,积极引进和研发奶酪生产的新工艺、新技术,细化奶酪产品的品类,不断丰富奶酪的品种,打造真正知名的奶酪品牌,发展适合中国人饮食习惯的鲜食奶酪等。
(编辑:张伟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