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过会率走高诱惑:新三板企业加速转身

21世纪经济报道 姜诗蔷 北京报道
2019-06-07 07:00

科创板正式开闸的消息在市场上激起强烈反应。

“最近对科创板的讨论确实比较多,现在很多资质较好的新三板企业都陆续在摘牌,申请科创板上市的也有很多。大家目前还是有期待的。”6月6日,华南某科技类新三板公司董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在优质企业逐步流失的情况下,新三板市场的吸引力已经下降,对于企业来说,谋求新的资本市场出路也十分迫切。

根据本报统计数据,截至今年5月,挂牌企业已经自2018年3月起连续15个月每月新增家数为负。6月6日,挂牌公司共9990家,其中做市转让有900家,其余9090家均为竞价转让。

6月以来,又有志高股份(836517.OC)、三星股份(832434.OC)等公司发布了摘牌相关公告。其中志高股份已经收到摘牌受理通知书,公司方面则表示,“摘牌是根据公司自身经营发展需要及长远战略发展规划,综合考虑行业环境及公司所处的发展阶段等外部因素的慎重考虑。”

过会率走高

企业的热情并不难解释。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今年1月至5月,共38家公司过会。在全部43家上会企业中,有10家新三板企业,占比23.26%。上会的10家新三板企业中,共9家过会,新三板公司整体通过率为90%。

这9家过会的公司包括朗进科技、新化股份、德恩精工、松炀资源、三角防务、帝尔激光、亚世光电、移远通信等。

相比去年,挂牌企业的过会率明显提升。

2018年发审委共审核44家新三板企业,44家新三板公司中有24家IPO过会,整体通过率为54.55%。

“其实不只是新三板企业的过会率提高,而是现在IPO的整体过会率都很高,近几周包括A股和昨天的科创板过会率都是100%。”6月6日,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分析称,“这是注册制倾向下的市场化行为,表明只要企业的规范性、持续经营能力、定位等等,符合要求,就能过会上市。这个趋势预计还会持续至未来的三到五年。”

过会率的提升由此也更刺激了企业的转板热情。据本报记者梳理,今年以来截至6月6日,宣布IPO辅导备案登记受理的挂牌企业有37家,与去年同期的25家相比,增长了48%。

“A股上市是我们一直以来的计划,公司早就在进行各方面的筹备。”6月6日,一位前新三板挂牌企业证券部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就在不久前,这家公司也已申报科创板,寄希望于新的市场突围。

“目前新三板市场的大环境已经难以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对企业来说,我们也希望得到更多的机会,希望市场可以提供更多的资源。所以也一直在积极寻求解决路径,未来不只是A股,港股的一些机会也会考虑。”前述挂牌企业董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另一方面,随着科创板正式开闸,挂牌企业IPO路径选择继续增加。数据显示,目前共有26家挂牌企业披露拟申请科创板上市,其中已受理、回复或问询的企业有12家,还有14家企业为辅导备案登记受理状态。

“其实很多企业从之前的一窝蜂而上的‘狂热’状态也冷静了很多,首先明确公司的质量是关键,审核也依然严格。”北京某中型券商投行人士表示。

企业选择多样

从发审委对IPO过会公司的问询情况来看,涉及的问题包括财务问题、经营方面的问题、合规方面的问题等。

6月6日,发审委针对中信出版集团提出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同比下滑、主营业务综合毛利率高等问题;针对西安瑞联新材料也提出了综合毛利率高于同业以及是否存在关联关系、股权转让真实性等问题。

“监管层通过对入口的把关,把高质量的企业充分投入到资本市场,再通过提高上市公司的信批质量,发现有问题的企业并淘汰,这样整个上市公司的质量就会得到本质的提高。”付立春表示。

在他看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公司对自己的规范性、公司治理、基本面以及成长性等方面有足够信心,其实是可以考虑专门的规划。而不是抱有侥幸心理或者钻政策所谓的窗口期,寄希望于政策套利或者是所谓的机会,企业一定要做好基本功,否则的话仍难以上市。”

而另一方面,仍有企业选择挂牌新三板,留在新三板的企业也正期待改革落地。

“我们仍然抱着学习的心态,还没有想太多,先把企业经营好。”一位刚刚挂牌不久的新三板公司证券部人士表示。

改革也在市场的千呼万唤中逐步推进。此前,股转公司总经理徐明在2019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就表示,新三板深化改革的总体方案已经研拟,待履行有关程序后,相关改革举措将陆续出台。

具体改革方向就是以精细化分层为抓手,研究引入更具竞争性的发行制度和更高效的交易机制,优化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增加投资者数量,丰富投资者类型,同时探索实施差异化表决权,积极推动转板机制。

事实上,精选层也是当前市场最为关注和呼声最高的改革之一。

“新三板要想立即赶上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盛宴,必须在2019年尽快落地精选层,唯有精选层才是解决当前新板困境的金钥匙。”南山投资创始合伙人周运南表示。

“其实不管推出什么新的分层,资本会不会关注是核心问题。譬如,做市商制度是不是能更换,精选层与科创板的差异化标准是怎样的,如果精选层跟科创板的标准差不多,而科创板的条件又好很多,那么精选层的吸引力就不大。”前述挂牌企业董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编辑:李新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