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朴、高瓴或再续前缘,有意联合格力管理层竞购格力股权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申俊涵 北京报道
2019-06-10 10:34

格力电器15%股权的争夺战,近期正上演高潮。

日前,有消息称,由厚朴投资牵头的一个财团正在展开深入谈判,计划从格力集团手中收购格力电器15%,厚朴开价是69亿美元。

对此,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尝试联系厚朴投资方面,但并未得到回应。

一位接近交易的知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透露,厚朴投资、高瓴资本或已形成联合体,它们有意联合格力电器的管理层一起参与对格力电器15%股权的收购。

“厚朴投资有很强的投行基因,高瓴资本有很强的一二级市场联动能力,双方各有优势。”他说。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厚朴投资和高瓴资本曾在普洛斯私有化中,有过合作的交情。

厚朴接连设立珠海公司,高瓴已是格力股东

据了解,厚朴投资成立于2007年,三位创始合伙人为高盛高华证券公司董事长方风雷、原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中国及香港业务主席何潮辉和原高盛亚洲投资银行部联席主管王忠信。

这家在海外设立、专注于中国的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资金规模为25亿美元。厚朴以国际标准的合伙制模式打造,其投资者包括主权财富基金、新加坡淡马锡投资。此前,厚朴曾与中粮一起投资入股蒙牛,开创了“国有资本+民营资本+战略合作”的新型合作模式。

同时,记者查阅企查查发现,厚朴投资已经在珠海设立了多家子公司。今年1月,厚朴在珠海设立厚友云数据投资控股(广东横琴)有限公司。

5月,厚朴又陆续设立5家子公司,分别为格物厚德投资控股(珠海)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格物厚德股权投资(珠海)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澳控控股(珠海)有限公司、澳控管理咨询(珠海)有限公司和澳控投资管理(珠海)有限公司。

高瓴资本于2005年由张磊创立,是一家专注于长期结构性价值投资的投资公司。其种子基金来自耶鲁大学的捐赠基金,目前,该公司已成为亚洲地区资产管理规模最大的投资基金之一,管理着价值超过500亿美元的资产。

去年9月,在行业普遍认为是资本寒冬的大环境中,高瓴资本完成106亿美元“高瓴基金四期”的募集。数据提供商PitchBook当时的数据显示,这一规模已超过KKR创下的93亿美元的纪录。

高瓴资本因投资腾讯、京东、百度、滴滴、美团点评等中国顶尖的科技初创企业而闻名,张磊曾谈到最重要的三条投资哲学,“守正用奇”、“弱水三千,但取一瓢”、“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而在二级市场上,高瓴资本同样长袖善舞。2017年,高瓴资本携手鼎晖投资等完成了一笔531亿港元(合68亿美元)的交易,将在香港上市的百丽国际私有化。这是当年香港规模最大的私有化交易,拥有百丽国际57.6%股份的高瓴资本,成为其控股股东。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高瓴资本目前已是格力电器的第九大股东,它在格力电器、美的集团、青岛海尔这中国三大白电巨头都有投资。

“管理层+财务投资人”模式或再上演

据了解,厚朴投资和高瓴资本并非首次合作,它们曾在亚洲史上最大的一笔私募股权并购案中,有一起赚过钱的交情。当时的这笔交易中,同样采取了“管理层+财务投资人”的形式,与此次两者有意竞购格力股权的模式如出一辙。

2016年11月,亚洲最大的工业及物流设施地产商普洛斯有意从新加坡交易所私有化的消息传出。当时,不少知名财团有意收购普洛斯,其中不乏黑石、华平投资、KKR等资本巨头。最终,由厚朴投资、高瓴资本、万科、SMG、中银投资等组成的中国财团,以大约790亿元人民币正式收购普洛斯。

根据当时普洛斯发布的公告,各家财团的持股比例分别为:万科集团占股21.4%、厚朴投资占股21.3%、高瓴资本占股21.2%、普洛斯管理层占股21.2%、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占股15%。

此次的格力股权争夺,依然在非常激烈的进行中。5月22日,格力电器披露的意向投资者见面会活动记录表显示,包括百度、淡马锡、高瓴资本、厚朴投资在内的25家机构参加了格力集团举办的格力电器股权转让项目意向投资者见面会。

媒体此前报道称,董明珠当时曾发言称绝不接受野蛮人。对此,上述知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此次股权转让大概率是管理层联合外部财团进行的收购,而不是由“野蛮人”拿走控制权。

对于格力管理层能否与其他投资者组成共同主体参与本次公开受让,珠海国资委、格力集团方面在5月22日的意向投资者见面会上曾表示,由于公开征集的整体方案正在制定中,格力集团原则上欢迎所有符合公开征集原则的意向投资者参与本次公开受让。意向投资者需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另一方面,只要对格力电器发展有益的合法受让主体,国资委和格力集团都表示欢迎。

“不过这事到目前也还没有定论,厚朴、高瓴它们不一定就能进去,此次交易的具体方案、交易价格,也都还没确定。”上述知情人士说。淡马锡控股、金石投资等出现在见面会上的知名机构,都将是有力竞争者。

“当天会上让各家介绍自己的具体情况就差不多结束了,后续让我们等公告和通知。”另一位参与见面会机构的高层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说,“我们也想参与进来,最终应该不可能是由一家机构拿下所有股权的。”他判断说。

(编辑: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