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肉“过山车”两日: Beyond Meat月涨6倍后大跌25%,A股概念股颤栗分化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周莹 广州报道
2019-06-12 19:18

火热的人造肉概念突然遇冷。

6月11日,Beyond Meat(BYND)开盘大幅下挫,最终报跌25.02%至126.04美元,逾一月涨超6倍的神话止步。

当日,其IPO主承销商摩根大通在一份研报中将其评级从“增持”降至“中性”,目标价位仍维持在120美元/股。这被一些市场人士认为是其股价下跌的原因。

此前“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于5月2日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首日暴涨163%,创下金融危机以来最佳IPO首日表现。此后,人造肉行情也在A股横空出世。年初至今,Wind人造肉指数已累计上涨66.88%。

或受Beyond Meat大跌影响,6月12日,A股人造肉概念低开,Wind人造肉指数开盘跌2.24%,哈高科、金健米业一度跌逾8%。

不过,截至收盘,人造肉概念股走势出现分化,农发种业、双塔食品涨停,6只概念股上涨,1只平盘,加加食品、爱普股份等11只个股下跌。

多家上市公司撇清关系

人造肉概念5月横空出世,资金上演一波波狂欢行情。不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近期多家上市公司在互动平台上否认与人造肉有关。

 

此外,亦有维维股份、蔚蓝生物、安井食品、哈高科、海欣食品等上市公司发布公告与人造肉业务撇清关系。

不过,也有上市公司在互动平台积极表态与人造肉业务有关,比如同时有着工业大麻概念的美盈森。

双塔食品6月10日在互动易回复称,近期公司与客户通过多方的沟通落实,得知公司的蛋白原料有通过经销商供应给BeyondMeat。

机构争议人造肉投资机会

国盛证券此前表示,国内非洲猪瘟爆发以来,能繁母猪存栏量、生猪存栏量加速下行,预计本轮猪周期中猪价涨幅更高、持续时间更长。我国肉类消费结构中猪肉占比超过50%,2018 年国内猪肉消费量约为5540万吨,如果猪肉供给量减少20%,将会产生1108万吨肉类消费量缺口,分摊至包括鸡肉、牛肉以及“人造肉”。

国盛证券认为,国内“人造肉”食品萌芽初现,豆制品产业链有望受益。

原因在于,国内“人造肉”当前主要作为肉制品添加物,与动物蛋白配合食用,提高肉制品口感。近年来伴随生活水平改善和提高,人们对健康、环保意识的提升,消费者开始接受“人造肉”这种新型食品。其认为“人造肉”在国内高线城市具有较大发展空间。“人造肉”产业链与豆制品相似。向上游采购豆粕为原料,中游为豆制品深加工,下游应用一方面销售给食品加工企业用作原料,另一方面作为独立品牌的“人造肉”进行销售。

其指出两条投资主线:一、豆类蛋白或其他植物蛋白生产企业,关注生产豌豆蛋白的双塔食品( 002481.SZ) ;二、下游投资或涉足“人造肉”的食品加工企业,关注港股日清食品(1475.HK)。

招商证券认为,人造肉主题具备主题新、空间大、催化强三大特征,将很有可能成为新强势主题,可关注蛋白类原料、深加工以及制品销售两大主线。但其同时也认为,从主题投资的角度而言,目前A股没有纯正标的。

国金证券指出,从消费者接受程度、成本、技术、道德法律、食品安全等角度出发,人造肉离规模量产还有较大的路程。特别是从我国猪肉消费习惯来看,冷鲜肉还未普及,人造肉更需要时间。

(编辑:朱益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