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CES Asia丨智能化继续演进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倪雨晴 上海报道
2019-06-12 19:56

迎接移动物联时代。

[2]网络错误,请检查网络配置或者播放链接是否正确

6月12日,CES Asia(亚洲消费电子展)第二天,会场依旧络绎不绝。如果说每年年初CES大展是今年新产品的前瞻,那CES Asia是最新旗舰的展台。

据悉,今年的展会一共吸引了20多个产品品类、500多家企业参与,智能硬件、5G、汽车等都成为今年CES Asia热点。

虽然是亚洲消费电子展,从展馆的企业来看,绝大部分都是中国企业。展会上韩国公司较少,例如大厂三星,除了在场馆门口的巨幅广告,场内鲜见踪影。而日本企业较为积极,比如爱普生,JDI等着力展示。

从场馆布置和企业类型看,主角自然是消费电子类的终端公司,包括手机、家电、可穿戴设备、AI公司等等,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三分之一的展馆区域划分给了“汽车技术”,可见汽车终端正在迎来更多产业变革。

纵观展会,不论是智能硬件还是汽车企业,产品智能化、场景智能化的趋势是一致的。尤其是今年AI和5G的新一轮推动,让业内外都对电子产业有了更多期待。

1、华为:全球累计终端用户超5亿 

首先,备受关注的华为这次主要展示了已发布的手机和笔记本电脑。

华为消费者业务首席战略官邵洋在演讲中表示,经过8年的努力,华为全球累计终端用户超5亿。他还说道,手机最关键的是处理器,华为在过去很多年一直积累处理器的技术,无论交换机、路由器还是光模块,华为都是用海思半导体的芯片,手机也是如此,采用的是海思的麒麟芯片。

同时他也坦言:“今年第一季度我们是全球第二,华为原本预计在今年第4季度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制造商,但现在看时间要拉长了。”

对于华为的近况,邵洋引用任正非说的话来回答:“现在不是华为最危险的时候,相反正处于最好的状态”。

此外,邵洋还介绍了华为全场景智慧化战略,称硬件生态将形成以手机为中心的三圈层结构,并提出1+8+N概念,指的是以手机为中心,和平板、车机、电视、电脑、耳机、穿戴式装置、眼镜、音响等多种设备互动会带来未来的可能性。

目前来看,手机还是接入的核心入口,手机厂商们围绕入口、以及智能生态圈的争夺战还将继续。

2、苏宁、爱普生等发力场景智能化

除了手机之外,家用硬件也在变得更加智能,并且进一步深入日常生活,公司们都瞄准了智慧家庭的机遇。

面对智能家居,厂商们有不同方式。

一种做法是直接联合上下游公司,拓展用户场景。

例如,展会上,爱普生就联合京东、好未来一起发布了爱普生B2C战略。在家庭教育市场,继去年推出的微信小程序打印方案之后,爱普生和好未来集团合作,推出了家长帮APP一键直印方案。

同时,爱普生还宣布和京东物联京鱼座联合推出的AI智能语音打印方案。据爱普生方面介绍,用户无需动手,只需对智能音箱下达指令,墨仓式®打印机就可以按照指令打印出在线云端的资源内容。截止到2019年3月底,爱普生墨仓式®打印机在中国市场已累计销售544万台。

第二类,以苏宁为例,本身并不生产,而是通过建立自身生态圈系列来布局智能家居。

  • 具体来看,苏宁以Biu+生态布局,和美的、A.O.史密斯等品牌达成战略合作,联合推出多款Biu+新品,包括空调、净水机、洗衣机等。更重要的是,BiuOS为合作品牌提供互动解决方案,同时苏宁通过IoT标准协议来接入品牌,欲掌握更多话语权。

苏宁智能终端公司总裁刘东皓说道:“今年虽然市场压力较大,但是智能家居市场还是在增长,去年国内整体3000亿左右的市场,今年从上半年的数据看,预计有4800亿元,明年预计5800亿元。”

同时,刘东皓提出了单品智能、场景智能、生态智能三个阶段,这是苏宁关于智能家居的规划发展思路,也是行业发展的趋势。

第三类,家电公司们则致力于建设自身的“家庭场景”系列。不论是海尔、海信、创维、康佳,在单品智能化之后,都推出了场景化的解决方案。比如针对卧室、厨房、客厅等细分场景提供配套智能化设施,和家电语音交互、加入更多社交互动元素,已经成为基本操作。

3、AI应用:寻找真实需求

在智能家电之外,AI领域的落地产品也很受关注。

比如,科大讯飞此次展出了讯飞翻译机和录音笔,此外,智能汽车语音助理、智能车载系统、智能车机等汽车智能化产品也已经广泛应用。

  • 科大讯飞副总裁、消费者BG副总裁李传刚在现场回顾道:“20年以前18个中科大学生在合肥创业。18个人在实验室里做语音识别研究,20年来经过很多机会,但我们一直在语音上坚持。未来5-10年,人工智能会无处不在。近3年来,我们在2C领域创新,前两年我们推出了翻译机,去年销售额在国内翻译机市场上占比70%。今年推出了录音笔,我们发现81%的传统录音笔的需求是转写。”

此前,有专家指出,很多人工智能公司产品,看上去非常酷,但是并不解决行业里面最关注的效率问题,只是锦上添花的东西,并不是行业里面关键流程上的方案。

对此,李传刚向记者表示,AI在和传统行业结合过程中,需要找到真正的痛点和需求。在他看来,今年还是AI技术的红利之年。

4、自动驾驶:5G和边缘计算的想象空间

自动驾驶是AI应用中最受期待的场景,展会上,传统车厂、创业公司、汽车芯片公司都摩拳擦掌。

在5G商用提速之后,会给自动驾驶带来哪些变化也成为关注的问题。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5G和边缘计算的结合,将为自动驾驶带来更多助力。

在地平线联合创始人&副总裁黄畅看来,伴随着数据量级和复杂度的急剧增长,边缘计算成为破解AI物联网核心难题的关键。

他说道:“5G技术以数量级的方式提升了传输的带宽以及降低了延迟,达到了毫秒级别。但是你会发现这种技术并不能有效地改造已有的互联网主干网。每个5G的基站建立以后,能覆盖方圆几百米的范围之内移动端的数据接口,但是我们仍然没有办法有效地将这些数据高速地通过主干网传回到云端处理,这使得我们在5G基站附近形成一个实质意义上的数据的堰塞湖,所有的数据大量的淤积在那个地方,即便使用5G技术仍然无法改善这些数据淤积在边缘侧,没有办法送到云端进行有效处理。”

所以,需要边缘计算来解决这个问题,“大家不要去低估数据从边缘侧传到云端这个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和成本,其实是相当高的。”黄畅阐述道,边缘计算有五个特点,第一是可靠性高,离线可以正常运作;第二是安全合规,满足隐私要求,这些数据不需要传到云端,可以在边缘侧就把数据处理完,脱敏,只把对认知有意义的数据传回去,而这个东西是可控的;第三是实时计算,减少反应延迟,这对自动驾驶的应用是必需的。第四是部署灵活,高效协同;最后一个特点是降低数据的传输和存储成本。

5G和边缘计算,为自动驾驶的落地带来更大的技术支持。(剪辑:王学权)

(编辑:陆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