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老年疾病 预防和科学管理是关键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朱萍 北京报道
2019-06-12 11:38

随着老龄化的到来,如何延长健康寿命更为关键。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下称《工作任务》),要求开展健康促进,努力让群众不得病、少得病。其中第九条明确提到老年健康,要求国家卫健委在9月底前制定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 

 “现在随着生活条件、医疗条件等改善,老年人的寿命也越来越长,但老年人需要的是健康有质量的延长寿命。”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陈彪教授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实际上,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包括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在内的众多老年疾病发病率呈现上升态势。患病后老人往往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如果没有及时被诊断或者接受治疗,会导致躯体及心理都很痛苦、且会增加致残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这对于家庭照顾者、社会养老服务而言都是很大的压力。 “不过老年人这类疾病往往周期长,如果早期筛查和有效干预,是能有效减缓老人生活能力下降的速度。”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于欣教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

陈彪教授亦表示,现在有不少针对老年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药物,良好的管理和治疗计划是可以有效降低风险的。“此类药物纳入国家医疗保险报销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不然会导致没有进入医保的药物根本购买不到或者患者自付的负担重,而这些药物又是老年慢性疾病管理不可缺少的。”

老年疾病受政策关注

《工作任务》一共列出了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36个任务,其中第9条指出要制定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实际上,老年健康领域在此之前已出台了不少政策,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强化老年人健康管理。

如国务院办公厅在2017年6月印发了《关于制定和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意见》,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逐步建立完善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的业务合作机制。原国家卫计委在《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重点任务分工》(下称《任务分工》)中表示,要做好老年疾病预防工作,到2020年,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0%及以上。

老年健康领域政策出台的背后则离不开当前老年疾病发病率呈现上升态势,常见老年疾病中,糖尿病、高血压以及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老年慢性疾病患者人数日益增加的严峻挑战。以帕金森病为例,据相关统计,目前中国帕金森病患者约270万,预计到2030年,中国的帕金森病人可能会到500万。东方证券在2018年8月发布的研报分析指出,未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预计我国每年将新增10 万帕金森病患者。

对于患上老年疾病后的影响,于欣教授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老人患上阿尔茨海默病一般会出现三组症状,俗称ABC症状,包括社会交往、活动功能开始下降以及出现精神行为症状,如幻觉问题、抑郁症状等,第三就是认知问题,除记忆、计算、注意等认知功能损害外,语言的理解、表达都会出问题,严重时病人完全没有办法跟人正常交流。”

除对老人个人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外,老人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还会给家庭照护带来压力,对于社会服务体系而言也是一项较大的支出。“现在很多家庭都是核心家庭,对一些晚期老年痴呆患者,家庭的照料压力特别大,如果没有养护结合等服务机构的帮助,照料者会心身交瘁的”。于欣教授说。

陈彪教授亦提到,在帕金森病方面,随着国家人口老龄化,这个病越来越常见,对于社会而言肯定是一个比较大的负担,也是我们国家目前面临的一个挑战。“帕金森病的疾病周期往往较长,有可能是10年、20年的治疗,在这个周期用药、手术、康复照料等需要较大的费用。”

根据《任务分工》数据,老年人是医疗服务利用的高频次人群,老年人门诊和住院需求及医疗费用均高于社会平均水平,且老年人口还将不断增加, “十三五”期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平均每年约增加640万,到2020年将达到2.55亿左右,占总人口的17.8%左右。

预防和科学管理是关键

针对老年疾病带来的风险,包括陈彪教授、于欣教授在内的老年疾病专家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均强调表示,老年疾病在很大程度是可以进行管控的,从药物服用到康复照料,现在都是有相应的疾病治疗方案的,从而降低老年疾病对老年人个体和社会带来的风险和负担。

 “阿尔茨海默病等老年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还无法治愈,治疗的目标一般是让病人尽可能地维持现有的生活功能,保持病人的生活质量,减轻照料者的负担。” 于欣教授说:“这就意味着疾病越早发现越好,可以做有效的疾病管理方案。”

 “但是问题出就出在神经退行性老年疾病无法治愈,因为老年痴呆的治疗药物,不是治愈痴呆的而是延缓痴呆进展。”于欣教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说:“很多病人吃完药不久,家属说老人吃完药还是有点糊涂,就开始沮丧了,现在很多痴呆的病人大概吃药平均也就是4个月到6个月就放弃了,这是病人及其家属需要慢慢改善的一个重要认知。”

陈彪教授亦表示,帕金森病早期,药物治疗疗效显著而持久,仿佛又回到健康的状态,这个时期被称为“蜜月期”,一般可维持3~5年。“但现在较多老年退行性神经疾病患者甚至根本没有被诊断,这是很可惜的,这些老年人本来应该可以得到一个比较好的生活,但因为没有被诊断或者没有被治疗,导致病人痛苦,生活质量差,甚至有明显的残疾。”

目前,政策上已经注意到疾病预防的重要性,提出要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落实预防为主。如《任务分工》指出,做好老年疾病预防工作是一项重要任务,要推广老年痴呆等防治适宜技术,开展老年常见病、慢性病、口腔疾病的筛查干预和健康指导,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此外,在陈彪教授看来,推动老年慢性疾病的治疗药物进入国家医疗保险报销也很重要,像帕金森病人吃正规的药,估计一年可能得花费一万多,如果要做手术就得20-30万。“目前帕金森病领域的药以国外的药为主,有几个新药还没进医保,已经纳入医保目录的有些药只报一部分,甚至不少药被当成二线药来报销。” 

与此同时,陈彪教授指出,一个需要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我国如果一款药物没有进国家或者省级医保药品目录,医院就没有这个药,而帕金森病病人都是到医院看病,药物不进医院,不进这些专业的专科医院,基本这药病人就买不到。“但是从病人管理的角度看,以帕金森病领域为例,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特点,针对病人的不同或者发病阶段的不同,比如前期可能是动作迟缓,后来会不能维持身体平衡,出现焦虑、抑郁等问题,最后完全失去自理能力,它是一个很综合性的,是需要运用不同的药物组合的。”

从2017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现状来看,目前大多数早期获批的用于帕金森氏病治疗的药品已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而2019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也已启动,此次优先考虑调入的药物就包括帕金森病等罕见病治疗药物。

目前临床治疗帕金森病最有效的药物是左旋多巴,但长期使用易引发运动并发症;其他药物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儿茶酚-邻位-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和第一代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等,虽然治疗目的均是为了更好的控制运动、非运动症状及运动并发症,但仍存在各自的治疗局限性。去年初在国内上市的第二代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甲磺酸雷沙吉兰片,其对B型单胺氧化酶强效、特异性、不可逆地结合,可同时抑制内源性多巴胺及左旋多巴衍生的外源性多巴胺的降解,维持突触间隙多巴胺浓度,提供持续的多巴胺能刺激,药物经济学研究主要结果表明:无论单独治疗、还是与多巴胺类药物联合治疗,帕金森病患者服用雷沙吉兰,可增加健康获益,且总成本减少。

 “从药物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如果一些创新药物能有效延缓疾病的进程,延缓后面出现难治的残疾等,这些药物的出现就是有价值的。帕金森病治疗更多的是需要科学管理,而科学管理需要有各种组合药物。当我们制订这种组合的时候,如果只是很机械地看价格高低、效果好或者效果不好,都会有问题。陈彪教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相对肿瘤,帕金森病等老年慢性疾病的治疗还是‘花小钱’,但起到的效果会非常不错,这方面国家应该给予一些关注和医疗保险报销政策的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