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办国办发文构建良好科研生态: 不得片面高薪挖人才 防止“帽子”满天飞

21世纪经济报道 王峰 北京报道
2019-06-13 07:00

“薪资待遇比国内同类高校高10%-20%”,“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和科研启动经费,一人一议”,“3年免租入住150平方米住房”……

这些优厚的招聘条件出自目前一些高校、科研机构的招聘公告。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当下各地高校和科研机构正在加大对科研人才的争抢,为此不惜高薪和物质待遇。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要求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构建良好科研生态。

意见针对一些地区出现的争抢人才的不正常现象,提出支持中西部地区稳定人才队伍,发达地区不得片面通过高薪酬高待遇竞价抢挖人才,特别是从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挖人才。

对此,有科研人员指出,导致发达地区片面挖人才的根本原因在于评价机制的导向存在问题,高校和科研机构过分重视引进人才的“帽子”和“头衔”,是因为背后与此挂钩的经费等物质利益。

意见亦对此作出规定,反对盲目追求机构和学科排名。大幅减少评比、评审、评奖,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不得简单以头衔高低、项目多少、奖励层次等作为前置条件和评价依据。

中西部人才“东南飞”

对人才的渴求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中长期存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官网上一则岗位招聘指南给出的待遇包括:提供科大花园约180平米长期住房一套,子女按年龄自动进入科大幼儿园(安徽省第一)、附小、附中(合肥市第一)。

对于某些重大的人才引进计划,中央财政提供100万元的补助,很多地区额外还会提供补助。比如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官网上的招聘公告写道,由中央财政提供一次性补助100万(免税),浙江省财政提供一次性补助100万(免税),全职到岗后一次性发放。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更“大方”,受聘者除了享受深圳市政府一次性奖励补贴150万元,还可享受80-100万元(税前)/年的薪资待遇。

人才毕竟有限,因此,很多科研人员的流动是“孔雀东南飞”,从中西部、东北地区向东部发达地区流动。

据报道,2005年全国两会期间,时任全国人大代表、西北师范大学校长王利民称,“兰州大学流失的高水平人才,完全可以再办一所同样水平的大学!”从2000年到2004年,该校共流失副高职称以上人员近40名,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学科带头人。

“西部地区高校和科研院校由于自然环境的限制,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本身就小,而高端人才的选择范围又很大,可以在世界范围内流动。这样的人才布局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在国际上都是普遍规律。”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李硕豪说。

“因此,西部地区高等院校的师资队伍、基础设施历史欠账比较多,国家对优质高等教育建设的项目应当向中西部地区倾斜。”李硕豪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

意见因此提出,支持中西部地区稳定人才队伍,发达地区不得片面通过高薪酬高待遇竞价抢挖人才,特别是从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挖人才。

这样的规定并不陌生,教育部2017年出台的《关于坚持正确导向促进高校高层次人才合理有序流动的通知》就明确提出,“不鼓励东部高校从中西部、东北地区高校引进人才”,“高校之间不得片面依赖高薪酬高待遇竞价抢挖人才,不得简单以‘学术头衔’‘人才头衔’确定薪酬待遇、配置学术资源”等。

目前,市场是推动人才流动的主要因素。一位不愿具名的某大学教育研究院研究员说,目前出台的政策还只是对“片面挖人”进行警告,没有建立完善的科研人才市场机制、对科研人才市场进行法治化监管等。

反对盲目追求机构和

学科排名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推行的‘双一流’建设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对中西部、东北地区人才的争抢。”上述研究员说。

“双一流”建设高校包括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双一流建设学科共计465个。这相对于“985”“211”工程进行了扩围,尤其是普通高校的优质学科也可以有机会入选“双一流”,这给了更多高校以抢夺人才的动力。

人才流动中还存在两个特殊的现象。一项2013年对国内27所高校4890名教师开展的调查显示,我国大学教师流动率显著低于其他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被挖走的大多数是有行政头衔或学术头衔的高层次人才,大多数高校教师并未流动或没机会流动。

此外,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王建华2018年2月撰文指出,当前我国高校教师的薪酬,一方面是拥有人才头衔的教师通过溢价性流动享有较高的薪酬,另一方面是没有人才头衔的教师平均薪酬过低。

“我几乎没有时间搞科研,因为这个学期每周要给本科生开4门课”,北京一所高校2017年入职的讲师告诉记者,“很多教授、副教授并不愿意开太多课,因此教学任务更多地分配给了新人”。

“虽然全身心投入教学,但工资待遇并不高,我每个月工资的60%都要拿去付房租。”他说。

“这说明我国科研人才流动的导向存在问题,存在着‘唯待遇’和‘唯帽子’的挖人乱象。”上述研究员说。

2018年9月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已提出,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

意见再次指出,实行科研机构中长期绩效评价制度,加大对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创新团队稳定支持力度,反对盲目追求机构和学科排名。大幅减少评比、评审、评奖,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不得简单以头衔高低、项目多少、奖励层次等作为前置条件和评价依据,不得以单位名义包装申报项目、奖励、人才“帽子”等。优化整合人才计划,避免相同层次的人才计划对同一人员的重复支持,防止“帽子”满天飞。

针对浮夸浮躁、投机取巧,意见也提出了举措。每名未退休院士受聘的院士工作站不超过1个、退休院士不超过3个,院士在每个工作站全职工作时间每年不少于3个月。国家人才计划入选者、重大科研项目负责人在聘期内或项目执行期内擅自变更工作单位,造成重大损失、恶劣影响的要按规定承担相应责任。

(编辑:张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