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瑞士驻华贸易与投资处主任莫海岩: 创新是瑞士的DNA 中瑞科技领域合作潜力巨大

21世纪经济报道 綦宇 北京报道
2019-06-18 07:00

近日,第二届瑞士创新周在北京瑞士驻华大使馆举行。本次创新周活动,以瑞士无人机为全新主题,展示瑞士无人机生态系统和该智能飞行器领域的诸多创新。

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提到瑞士产品的第一印象,无外乎手表、巧克力、咖啡和奶粉等消费品。但实际上,根据各类全球排名指数,瑞士是世界上最创新也是最具竞争力的国家之一,人均专利拥有量位居世界前列。

在这个国家,除了诞生出ABB这样的制造巨头之外,其无人机产业的发展水平也同样是世界领先。

“中国在无人机市场几大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包括无人机制造与生产。瑞士则在传感分析等领域扮演先锋角色并与中国互补,为商业和研发合作创造了许多独特的机遇。”瑞士驻华大使罗志谊说。

瑞士创新周期间,瑞士驻华大使馆为推广无人机企业,专门邀请了在各应用领域具有世界领先技术的无人机初创企业和成熟企业,如传感与分析、工业巡检、安全与交管、高空无人机、娱乐与人道主义救援等。

“无人机是一个非常好的案例,展示瑞士的高科技水平和创新潜力。”瑞士驻华贸易与投资处主任、商务参赞莫海岩告诉记者。在政府间合作上,中瑞于2013年签订了双方的自由贸易协定,而在这一框架下,无人机领域的合作将拥有广阔的空间。

无人机互补

相比第一届以“瑞士智造”为主题的创新周活动,本次的主题“无人机”要聚焦得多。

“无人机是一个很小的产品。”莫海岩表示,“但如果你要开发这个产品,需要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支持,人工智能、通信系统、飞行解决方案和传感器等等,需要在很多方面都拥有完备的制造能力。”

也是因此,作为全球无人机第一大生产国的中国,拥有像大疆这样的无人机头号制造商,在全球的无人机行业都可以作为领导者;同时,中国拥有非常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完备的制造产业链,可以满足无人机从制造、测试到市场销售的全部环节。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莫海岩告诉记者,选择无人机作为此次创新周的主题,还因为这个产品可以实现非常广阔的应用场景,从人道主义救援、土地和水文的测绘,到电子商务的物流等等。

在无人机应用方面,莫海岩表示瑞士已经积累了非常充足的经验。“瑞士拥有在无人机制造和应用方面的软性优势。”他说。

他介绍,瑞士邮政是最早应用无人机的公司之一,有许多很好的应用实例,无人机在瑞士的大量使用,也为瑞士社会增加了价值。同时,在监管和法律框架上,如何安全使用无人机、确保这一科技拥有一个伟大的公共目标而不被滥用等方面,瑞士目前已经制定出了一个监管框架。

“在规则和监管方面,瑞士拥有许多看不到的优势。”他说,“这些优势可以确保中瑞之间在无人机领域中的合作,拥有巨大的互补性,双方都可以贡献出巨大的附加价值。”

创新合作

2016年,中瑞宣布建立创新战略伙伴关系,这是中国首次同外国建立以“创新”命名的伙伴关系。

在莫海岩理解中,创新一直是瑞士这个国家的DNA。作为一个没有石油没有天然气、国内市场非常狭小的国家来说,诞生出摩科瑞这样的国际能源巨头实属神奇:这里的企业必须在一开始就瞄准国际市场,参与全球竞争。

也是因此,瑞士企业每年的营收中,有超过65%来自海外。“我们所拥有的资源就是我们的大脑。”莫海岩说,“这是瑞士企业和瑞士经济必须去创新的理由,想要在国际市场获得成功,我们必须拥有创新精神。这对中国来说,同样如此。”

因此,许多中国企业都会将瑞士作为在欧洲大陆上的一个重要创新与研发中心,尤其是科技企业,会将瑞士作为他们来到欧洲的第一站。

除了产业界的创新合作之外,莫海岩特别提到,中国的留学生在瑞士为双方的创新交流做出了非常多的贡献。“像世界顶尖研究型大学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ETH Zürich)的国际交换生中,中国籍占差不多10%,无论他们最后留在瑞士还是返回中国,我相信都会对两国的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他说。

近年来,瑞士与中国在创新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两国2014年开始实施自由贸易协定,2016年建立创新战略伙伴关系,2019年开启中瑞高水平创新合作平台,都为发展和增强双边关系提供了独特的机遇。

(编辑:张伟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