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草地贪夜蛾染色体级别基因组公布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唐唯珂 广州报道
2019-06-18 21:12

草地贪夜蛾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跨国界迁飞性农业重大害虫,主要危害玉米、甘蔗、高粱等作物。

6月18日晚间,华大方面披露,其已经完成全球首个草地贪夜蛾染色体级别的基因组组装。同期完成全基因组测序的有采自云南和广东的草地贪夜蛾各两只,公布的数据包括了一雌一雄两只蛾的完整基因组数据,整体数据量超过了1.5 Tb。相关研究内容已经在BioRxiv上进行了预印刊载。

农业农村部此前印发了“关于做好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治用药有关工作的通知”。

通知提到,草地贪夜蛾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跨国界迁飞性农业重大害虫,主要危害玉米、甘蔗、高粱等作物,已在近100个国家发生。鉴于目前我国无防治该虫的登记农药,根据《农药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农业农村部在专家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25种应急使用的农药产品,要求各地农业农村部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择推荐药剂,推荐给农民使用。

草地贪夜蛾是一种鳞翅目,夜蛾科,灰翅夜蛾属的昆虫,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以玉米等禾本科作物为食的杂食性害虫。其于2016—2018年,先后传入非洲、亚洲,并迅速在53个国家蔓延,造成非洲、亚洲部分地区玉米、甘蔗等作物减产20%~30%,严重区域出现毁种绝收现象。

2019年1月,该物种由东南亚侵入我国云南、广西,目前已在18个省(区、市)被发现,覆盖我国200余万亩粮食产区。此外,草地贪夜蛾繁殖能力是一般害虫的2-5倍,且迁移能力极强,成年的草地贪夜蛾一晚能飞行100公里,加上季风因素对其迁移速度的助推,当前已经在全国形成了迅猛扩展之势。

华大方面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联合研究组制订的整体研究计划还在进一步开展中,目前在基因组测序方面取得的进展已经为该害虫的防治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可借鉴信息。

在构建的草地贪夜蛾基因组上,研究团队在该物种的12,516个基因家族发现了细胞色素p450和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两个基因家族严重扩张,其中细胞色素p450基因家族与解毒功能密切相关,推测主要控制其高度杂食性,而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基因家族与抗药性密切相关,推测主要驱动其农药抗性。

(编辑:黄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