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顺都开始卖保险了!保险公司怎么想?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李致鸿 北京报道
2019-06-20 13:57

6月20日,根据券商中国报道,“同花顺开卖保险”。事实上,流量巨头已经纷纷加入保险业。

6月12日,在水滴保险商城2019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水滴公司创始人兼CEO沈鹏宣布,旗下拥有水滴保险商城、水滴互助、水滴筹等业务的水滴公司已完成超10亿元人民币的C轮融资。“水滴保险商城”原名“水滴保”,是水滴公司2017年5月推出的互联网健康险优选平台,持有全国性保险经纪牌照。在发布会上,水滴保全新升级为水滴保险商城,中国太平、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人保、安心保险、众安保险、京东安联、大都会人寿、横琴人寿在内的28家知名保险公司到场,参与启动仪式并完成入驻。

21世纪经济报道在采访中发现,对于自有平台和第三方平台的问题,一些保险机构人士指出,一些第三方平台虽然借助场景化的优势,可以实现在短期内积聚大量用户,但是这些场景化保险只是针对于某些特定交易场景,很难满足用户的长期保障需求,并且如果保险公司一味依赖第三方平台,则无法获得定价、风控上的话语权,因此自有平台建设更为重要。

不过,这条路显然困难重重。事实上,从“车险分”、“定损宝”到“相互宝”、“药神保”,互联网平台在保险领域的话语权越来越大。一位保险机构负责人坦言,“与互联网平台相比,保险公司一是缺乏大流量的平台和场景,二来是缺乏把产品和服务做到极致的土壤。”

“现在好的保险产品不少,但能有效触达消费者的不多,再加上即使触达消费者要比较判断也很难。这样的情况下,既有品牌,又有流量的互联网平台就体现出了优势,一是大品牌背书;二是流量大,特别是如果有大数据和AI驱动的定点投放就会事半功倍。这样的优势是互联网科技带来的,是传统保险公司难以做到的。”另一位保险机构资深人士续称。

此前,瑞士再保险中国总裁陈东辉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未来,保险行业可能只剩下两类企业,一类是平台类企业即互联网企业,另一类是保险产品提供商。平台类企业拥有着大量的数据、流量和客户,形成了稳定的生态圈、场景,它们可以将价值链的各个环节整合其中;保险产品提供商既为各个环节的保险需求提供保障,也通过平台类企业进行分销。目前来看,除个别保险企业外,其余都不会成为平台类企业。未来,保险企业如果不往这两端靠,又没有独特优势,可能会面临很大的生存压力。至于中间服务环节,标准化的产品完全交由平台公司负责,比如航空延误险;复杂的产品尽量数字化,即保险产品提供商将每一环节都变成数据化。”

(编辑:曾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