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业双雄争锋背后:伊利“硬怼”蒙牛战火重燃

21世纪经济报道 王营,李忠利 北京报道
2019-06-21 07:00

乳业行业集中度日益加剧,伊利与蒙牛这对乳业双雄之间剑拔弩张。

6月20日,乳业巨头伊利以官网形式发出一则声明引发全网关注。在这则声明中,伊利直指蒙牛在冬奥会赞助中采取不正当竞争,甚至以斥责的言语指责蒙牛“破坏冬奥大局”。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由于伊利在这则声明中言辞表述激烈,声明引发了广泛热议。尽管于当天下午4时左右,伊利官微删除了公告,但蒙牛乳业股价当日盘中跳水,跌幅一度达1.3%,一改前日上涨趋势。而就该事件,蒙牛方面一直保持沉默。截至记者发稿,蒙牛也未对声明作出回应。针对此事,记者连续拨打了冬奥组委官网公布的投诉电话询问,但始终无人接听。

这场“硬怼”并非独立事件。“中国乳业的竞争已经从以前‘三国演义’到现在‘双雄争辉’。格局改变也预示着中国乳业格局走向进一步集中化。随着乳业消费红利不断叠加,伊利和蒙牛也相继在多个领域布局。从海外到新产品,再到新零售,双方展开了新一轮竞争。与此同时,伊利和蒙牛也在政策端、资本端、产业端、渠道端和消费端五个端口同时展开竞争。”中国食品分析师朱丹蓬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伊利蒙牛恩怨史

这是一场直白的“硬怼”。

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唯一乳制品合作伙伴,伊利通过声明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们的“情绪”。根据伊利上述声明的说法,蒙牛要在6月23日(国际奥林匹克日)向全球宣布被国际奥委会授予“饮料”类别全球合作伙伴资格。

伊利方面认为,蒙牛此举意在让中国消费者误认为其是奥运“乳制品”合作伙伴。蒙牛成为国际奥委会“饮料”类别全球“联合”合作伙伴明显与国际奥委会已授权给北京冬奥组委的“乳制品”类别相冲突,破坏了北京冬奥组委的市场开发自主权,侵犯了北京冬奥会合作伙伴的正当权益。

公开资料显示,中粮集团系蒙牛乳业第一大股东,而中粮集团与可口可乐的合作渊源已久。1979年,中粮集团帮助可口可乐重返中国市场,开启了双方合作,2000年双方合资成立了中粮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中粮占股65%。2017年11月,可口可乐拟出售的中国装瓶厂资产,其中部分资产的股权以30.14亿元卖给太古,其他部分资产的股权以29亿元卖给中粮,中粮此后拥有可口可乐在华装瓶业务的一半左右。2018年平昌奥运会,可口可乐与国际奥委会的合作到了第90个年头。蒙牛恰是通过这层关系与国际奥委会产生了联系。

事实上,这也不是伊利蒙牛之间第一次“硬怼”,两家恩怨由来已久。2005年11月,伊利与北京奥组委签约,正式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乳制品赞助商,其后连续14年服务奥运。而伊利与蒙牛的争斗从北京奥运会开始便埋下伏笔。伊利与北京奥组委签约第二天,蒙牛向全国各媒体发出一封名为“关于奥运的稿件”的邮件,时任蒙牛副总裁的孙先红表示,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曾建议伊利和蒙牛一起退出北京奥运赞助商的申请活动,蒙牛对最终伊利独家成为奥运会乳业赞助商感到不满。

战火重燃

正如朱丹蓬所言,伊利蒙牛硬怼背后是行业竞争正日益升级,乳业“双巨头”剑拔弩张。

从财务数据看,蒙牛和伊利的绝对差距正逐渐拉大。根据伊利和蒙牛2018年年度业绩报告显示,在营业收入方面,伊利2018年营业收入为795.53亿元,蒙牛2018年营业收入为689.77亿元,伊利领先蒙牛105.76亿元。根据2016-2018年的财务数据计算,蒙牛与伊利的营收差额分别为65.33亿元、73.92亿元与105.76亿元,两者之间营业收入正呈逐年拉大趋势。

不仅营业收入,蒙牛在利润和收入增长方面也逊色伊利。在利润方面,伊利2018年净利润为64.52亿元,蒙牛2018年净利润仅为32.03亿元,尚不足伊利同期的二分之一;在收入增长方面,伊利2018年较2017年同比增长16.89%,蒙牛同比2017年增长14.7%。

2016年-2018年,也是蒙牛总裁卢敏放上任三年。自他放出千亿目标以来,为了扭转颓势,三年间,蒙牛在渠道、终端、营销、新产品研发以及海外并购方面均向伊利发起了猛烈进攻。2017年下半年蒙牛组织结构调整完毕后,新一轮双雄竞争大幕正式开启。三年间,尽管蒙牛与伊利的绝对差距仍在扩大,但是蒙牛的进攻确实也给伊利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2000 年以来中国乳业的发展史,也是伊利与蒙牛之间超越与被超越的故事,它串起了中国乳业近19年来的发展主线。而这次伊利“硬怼”蒙牛,或许只是市场集中度提升背景之下战火重燃的一幕而已。

(编辑:林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