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闪耀大湾区 深圳这个“超级工程”创下8项世界之最

广东学习平台
2019-06-21 09:01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将于近期完成一期工程建设。

创下8项世界之最的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将于近期完成一期工程建设。

按照深圳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2016年9月,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启动建设,两年多过后,宝安区北部的一片滩涂上崛起了一座“超级工程”,如同镶嵌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一颗璀璨明珠。

深圳市委市政府对该工程的建设寄予厚望。“国际会展中心是百年工程,要对标最高最好最优,充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高规格推动、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把国际会展中心建设成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精品工程。”

该项目凝聚着近3万名管理、施工人员两年多的辛劳、智慧与汗水,考验着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建设指挥部办公室统筹协调,其未来运营更是市民关心的焦点。

对标“三个一流”统筹协调建设

六月骄阳似火。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工地内的指挥部办公室,是一栋轻钢结构的临时建筑,房间内即使空调开足马力,还是能感觉到外面热浪滚滚。更火热的是办公室外的工地:国际会展中心外,地铁、市政道路、截流河等众多工程,都在热火朝天地进行施工。

国际会展中心是全球第一个集地铁、周边市政道路桥梁及管廊、水利工程同时开发并投入使用的房屋建筑工程。国际会展中心及其周边协同发展的片区“国际会展城”,规划用地面积约10平方公里,涉及项目众多,建设时间紧迫,对片区项目规划建设的统筹协调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比如,目前正在施工的凤塘大道,要经过截流河、海云路以及正在施工的商业体,作业交叉面很多。指挥部办公室要协调多个单位,既要保证质量也要保证进度。”指挥部办公室工程建设组主管谭绍斌举例说。

这些具体工作落在谭绍斌所在的机构——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国际会展中心是深圳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点项目,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在专门成立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建设指挥部后,2017年10月正式设立指挥部办公室,旨在进一步加强国际会展中心以及周边配套工程的统筹协调。

“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是深圳人秉持的特区精神。“自成立以来,指挥部办公室克服了软基工程施工周期长、土方外运量大且时间短、施工交叉错综复杂等一系列工程难点难题,有效保障了项目建设进度。”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刘志达说。

指挥部办公室的主要做法,是主动作为,统筹协调,把初心和使命融入到规划建设的全过程,对标深圳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流的设计、一流的建设、一流的运营”的要求,有效促使项目及周边配套工程高效、高质推进,促使国际会展城规划稳步推进,助力深圳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城市。

打造全球能耗指标最低的会展中心,建设全球最大单体建筑雨水收集系统,打造国际最先进建筑全生命周期评估……从一开始,国际会展中心以“一流的设计”为目标,将国际成熟的技术、方法与经验运用在新展馆的建造、运营等各方面,力争将其建设成国际一流绿色环保的会展中心。

国际会展中心整体建成后将是全球最大的会展中心,“一流的建设”自不待言。刘志达表示,对标“一流的建设”,就是要把好“依法依规”“建设进度”“建设质量”“安全生产”以及“内部管理和廉洁自律”五大关,稳步推进工程建设。

“国际会展中心还没建好,前来预约展位的展会主办方已经排起长龙。”刘志达还透露。这得益于指挥部办公室以“一流的运营”为目标,全力以赴抓好运营筹备:筹办国际会展中心项目海外推介,拜访国际行业组织和全球知名会展集团,探索运营推广新渠道、洽谈项目投资合作……在建设过程中,运营工作已经同步有条不紊地开展。

工程进度工程质量“两手抓”

项目大时间紧、需要协调的事项众多,是摆在国际会展中心建设面前的一道难题。对指挥部办公室来说,必须以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狠抓落实,发挥好协调统筹的职能。

成立指挥部办公室以来,十多名工作人员几乎都在一线工地办公,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办公室提供的一项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指挥部办公室通过指挥部会议、指挥长联席会议、深入一线工地现场解决等方式,已经主动跟踪协调相关问题约770项。荔园路电缆沟改迁、凤塘大道与国展立交衔接段施工、滨江大道一期建设、截流河南出海口泄洪通道与宝安综合港海域使用冲突等一批制约项目建设运营的重大事项,在指挥部办公室的积极协调下得到解决,及时有效推进建设进度。

“一流的建设”不仅仅是工程高效有序推进,还是对工程质量的精细把控。“我们对标‘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这个最高标准,来把好工程建设质量关,通过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来管控关键质量节点。”指挥部办公室工程建设组组长罗晶介绍,“大量新技术被应用到国际会展中心的规划建设中。比如,项目设计施工全过程的BIM技术应用和信息化建设,让钢构件、幕墙、屋面构建全部采用‘BIM下单,工厂预制’模式,既加快进度,也保证质量。”

质量把控还藏在诸多细节里:

——国际会展中心的内外装饰幕墙面积达60万平方米,共分七个施工标段,不同的施工标段有不同的供货单位,对面板的平整度、色差难免有影响,工作人员对面板进行了全面检查,不合格的被替换掉;

——指挥部对主要供货商经常进行“飞行检查”。刘志达曾带队到山东莱州的一家石材生产厂家进行突击检查,意外发现厂家用涂料掩盖石材纹路,随即果断停掉该供应商的供货;

——展厅超大门宽24米高12米,全国只有少数厂家能够进行生产,展厅内电缆沟的盖板要求是强度高重量轻的复合材料,生产工艺要求高,对这些特殊产品,指挥部办公室工作人员直接到生产厂家进行检查监督,确保生产质量。

精益求精的要求,造就国际会展中心过硬的质量。2018年9月,超强台风“山竹”来袭,罗晶回忆说,大家都非常紧张,“屋面还没有完成施工,哪怕被吹裂了一个口子,就可能把整个屋顶掀翻。”但最终屋面抗住了14级台风。

片区在建工程施工单位和作业人员众多,施工高峰时高达约2万人,对建设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是一个巨大考验,指挥部办公室也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比如在“山竹”来袭时,指挥部办公室积极协同辖区有关部门,有序安全地转移片区施工人员1.1万人,保障了施工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国际会展城规划版图已基本构建

在不忘初心中汲取前行力量,在牢记使命中展现担当作为——“国际会展城”规划建设过程中,指挥部办公室主动作为、勇于担当,会同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宝安区政府,共同加快推进国际会展城综合规划编制。“规划统筹会展中心片区、海上田园片区及宝安综合港区三大片区,规划范围扩大至22.57平方公里,构建‘一城双岛三区多廊’的国际会展城总体空间结构,确保国际会展中心周边片区发展的平衡性和协调性。”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武小平说,“未来,这里将是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国际化绿色生态的‘国际会展城’,有高规格完善的市政、公共服务、商业配套设施,健全高效畅达的会展交通保障体系。一个产城融合、展城一体、区域特色明显、世界一流的会展都市活力城区呼之欲出。”

在国际会展城规划建设中,“总设计师是什么意见?”这句话经常出现在相关讨论会议上。“比如,国际会展中心外围要设置隔离措施。不同部门有不同意见,安全部门基于安全要求,需设置防冲撞、封闭等安全防护装置;规划部门基于城市环境和市民公共开敞空间的需求,要求会展外围大部分区域是敞开的、公共的。各说各有理时,需要总设计师介入,从规范性、科学性、经济性等多方面给出专业的技术意见并对设计方案进行把关。”指挥部办公室规划发展组组长孟献奎解释。

据悉,国际会展城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实施“双总设计师负责制”——指挥部办公室聘请“1名总规划师+1名总建筑师”作为国际会展城总设计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是总规划师团队,香港华艺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是总建筑师团队,来自上述两个单位的朱荣远先生、林毅先生作为技术牵头人,分别担任国际会展城领衔总规划师、领衔总建筑师。

这也是指挥部办公室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城市重点地区高品质、高标准开展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的要求。总设计师在规划建设过程中,统筹协调国际会展城范围内规划、建筑、景观、生态、交通及市政等各专业领域工作,为国际会展城建设提供技术协调、专业咨询及技术审查等专业服务。

“比如国际会展城内有多条道路正在建设,分属不同的建设主体,道路的设计风格,细到路灯、井盖等,总设计师需要对其统一协调研究,保障设计效果和质量,打造国际会展城高质量和高品质的空间环境。”孟献奎介绍。

“双总设计师负责制”开展一年多以来,总设计师团队全过程跟踪地区规划设计、工程建设动态,服务成效日益显著。根据项目建设特点和实际需要,指挥部办公室还提出实施驻场服务——总建筑师和总规划师团队各安排1名驻场人员,在现场进行工作,从而建立快速反馈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工程技术,设计交叉等问题,实现建设项目全流程管控,确保施工队设计质量。

(来源:广东学习平台)

(编辑:李孔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