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财经委原副主任委员贺铿: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要防止房地化、尊重经济规律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向秀芳 广州报道
2019-06-24 11:25

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只要有宽松的政治环境和自由平等的市场竞争环境,就不愁人才、企业和资本,各种项目会不引自来。

“所谓‘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的提法估计是受‘纽约湾’、‘旧金山湾’和‘东京湾’区经济发展模式的启示。”全国人大财经委原副主任委员,九三学社原中央副主席,著名统计教育家与经济计量学家贺铿日前表示,“我建议别盲从,也别脑子发热,要防止房地化。要尊重经济规律,从实际出发,掦长避短。”

6月22日,在第八届中国(广州)国际金融交易博览会期间举行的“2019湾区经济发展国际论坛”上,贺铿发表了题为《关于“湾区经济”发展问题》的主题演讲。

在怎样发展“大湾区经济”的问题上,贺铿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纽约、旧金山、东京湾的发展,都经历了漫长时间,是由当时货物聚散的交通条件决定的。发展“粤港澳湾区经济”要充分考虑到今天货物聚散交通条件的变化。现在我国港口已经过剩,广州南沙新区虽然有建良港的条件,但是必要性不是很大。如果再建就与香港、深圳重复了。

第二,穂、深、港、澳已经形成了各自的经济优势,再发展时必须扬长避短。例如“我们不宜在广州再搞金融中心,应该充分发挥香港金融中心的优势,促进深港金融市场健康发展。也不需要再搞旧金山那样的研发创业基地,深圳已经形成了研发基地的雏形,应该努力让雏鸟长成成鸟。”

此外,贺铿认为,在现有条件下,可以借鉴东京湾经验,考虑在南沙新区和惠州、佛山等卫星城市着力发展高端制造业。让未来的粤港澳大湾经济区同时具有纽约、旧金山、东京湾三大湾区经济的特点和优势,成为中国参与和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南中国引擎。让AI、IT新技术与实体经济紧密融合,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谁抢占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高地,谁就是未来经济的引领者,希望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未来中国经济的引领者。

第三,发展大湾经济要有比别人更加宽松的政治环境和更加自由平等的营商环境。要像当年发展深圳特区经济一样,少说多做,甚至只做不说。在“一国两制”条件下,内地政府更要深化改革,严格按负面清单办法进行管理。只要清单上没说不能做,就要允许企业家、创业者大胆去探索。不要动不动就给人扣帽子,即使出了问题,也要主动帮助化解矛盾。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只要有宽松的政治环境和自由平等的市场竞争环境,就不愁人才、企业和资本,各种项目会不引自来。

谈及发展“大湾区经济”与“一带一路”的关系,贺铿指出,世界上的“湾区经济”都是联系世界的,是一国最开放的经济。“粵港澳大湾区经济”也必须是国际化的开放经济。要进一步发挥香港自由港的优势,用好“广交会”的名片,努力发展进出口贸易。

“美国人想围堵中国,我们必须运用好‘一带一路’这个历史符号,加强与世界的经济联系。让粤港澳大湾区同时成为世界的制造业中心、现代产业研发中心和世界贸易中心、金融中心。”贺铿说。

“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尚未减轻,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加深,我们尤其需要保持冷静。我们应该深刻理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的“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和中国经济“有潜力、有韧性”意义。”贺铿认为,这三句话有较长时间的指导意义,直到国民经济走向健康发展。

(编辑:李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