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投身创投圈:技术与资本如何双轮驱动?

21世纪经济报道 申俊涵 北京报道
2019-06-27 07:00

在投资科技创新成为热门的环境下,科学家、技术大拿转型做投资成为了一种新趋势,但在转型过程中也面临着难点和挑战。

由于人口红利减少、模式创新式微,技术创新和硬科技投资在创投圈越来越受到重视。技术背景、产业背景的人才,逐渐成为行业新宠。

6月21日,阿里云首席科学家闵万里通过内部信宣布离职,并透露创办了一只风险投资基金。据了解,闵万里曾是中科大少年班毕业生,后在美国学习和工作16年,先后在IBM Singapore及Google担任研究员,从事大数据理论研究与应用算法研发。2013年,他回国加入阿里巴巴,任阿里云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

6年之后,闵万里开始了一段新的职业生涯,这是科学家进入创投行业的最新案例。此前,也有前微软亚太研发集团首席技术官、微软亚洲工程院院长、金山软件CEO张宏江加盟源码资本,任投资合伙人。

据介绍,张宏江是世界多媒体研究领域的科学家,是计算机视频检索研究领域的“开山鼻祖”。源码资本创始合伙人曹毅在当时表示,张宏江对信息行业的深刻理解、广泛人脉和管理经验,将给源码在信息科技领域的投资投后,尤其是“智能+”投资方面提供资源与助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发现,在投资科技创新成为热门的环境下,科学家、技术大拿转型做投资成为了一种新趋势,但在转型过程中也面临着难点和挑战。

在投资科技创新成为热门的环境下,科学家、技术大拿转型做投资成为了一种新趋势。-宋文辉 图

技术人才成稀缺资源

“我没有像很多人猜测的那样加入另外一个公司或者融资去创业,”闵万里在内部信中说,自己选择了创办一只风险投资基金,聚焦传统产业(制造业,农业,医疗)周边,用云智能技术注入和资本加持“二位一体”的组合型赋能,推动传统产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

21世纪经济报道从知情人士处获悉,闵万里创立的新基金名为北高峰资本,一期基金规模为数亿美元。北高峰资本的出资人为一家中东背景的主权基金,后者也是软银基金的LP。

“基金刚启动,会以中后期投资为主,注重技术与资本的双驱动。”上述知情人士说。现在团队规模是10人左右,已经在接触一些潜在投资标的。

闵万里能够获得LP认可,从科学家转型成为投资人背后,是创投圈对技术背景人才的渴求。达晨财智总裁肖冰曾表示,科创板的推出会引导人民币基金把更多的子弹投向科技创新的赛道。而要想投到技术创新里的好公司,投资人需要和科学家、技术大拿等了解前沿技术的人做朋友。

“我们现在基本上不招学金融、财务的人,主要是招有技术背景和产业背景的人,甚至是原来就是做研发的人,加入到投资团队里面。”肖冰说,“这是必须要经历的团队调整和变化,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和投到那些真正前沿的技术。”

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李浩认为,技术人才受到追捧主要是因为在私募股权行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对人才也存在着不同的需求。比如原来由于一二级市场价差较大,出现了很多聚焦Pre-IPO阶段的基金,专注于投资Pre-IPO轮的项目。对这样的基金来说,需要券商、投行背景出身的合伙人,因为他们更了解发行上市的偏好和流程。

但现在硬科技越来越受到重视,核心是需要对前瞻性、成长性技术有判断力的人。所以会出现技术大牛,甚至是科学家进入私募股权行业。就拿中科创星来说,机构由中科院西安光机所联合社会资本发起创办,以硬科技投资为主。在人员配备上,团队中70%以上是工科背景。130多人的团队中,有20多位是工科博士,来自中科院等机构。

“科学有科学的规律,商业有商业的规律,技术大牛、科学家转型过程中,关键是这两者的结合。但现在相对来说,懂科学规律、有科技资源的人是稀缺的,有了他们能够给基金带来更高的配置,而懂金融规则、商业运作的人没有那么稀缺。”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说。

技术背景人才做投资的优势在于,工科博士可能不懂法律、财务,但他可能花8-12个月的时间就能基本掌握相关知识,运用在做投资上。但是想让金融博士理解“激光雷达”这种概念,估计没有三五年是教不会的。

转型重在思维方式转变

另外一位长期关注TMT赛道的投资人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团队意识到技术背景人才越来越重要,现在招人时,差不多财务金融背景和技术背景的人员是五五开。碰到具体的项目时,基金还会通过自身资源和付费咨询的方式,接触各行各业的专家。

“不过特别热门的技术大牛、科学家,一般也很难招到基金里来。因为如果在比较成熟的机构里,他的特长也很难发挥,所以他更可能是自己去做一只基金。”他说。

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更多的技术背景人才的加入,让风险投资行业更加回归本源。全球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是1946年由MIT校长康普顿推动发起的ARD,当时是希望通过风险资本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中国的风险资本过去更多支持的是科技应用型公司和模式创新公司,现在随着硬科技时代的到来,需要真正懂科技的人去投硬科技。

但值得注意的是,闵万里、张宏江属于信息技术领域的科学家,这个领域相对来说做科研跟产业的连接是比较近的。米磊认为,在其它的硬科技领域,科学家的转型就没那么容易了。总体来说,科学家真正转型成功去创业或者做投资的还是少数。

“因为科研思维和商业思维是两回事,要打破思维定式,兼具这两种思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所以很多科学家会选择在企业中去做首席科学家,而不是真正参与管理公司。”米磊说。

他继续对记者解释称,做科研相当于“简单的复杂游戏”,主要是寻找自然科学的底层规律,追求用简单的模型来解决复杂的问题,比拼的是耐力、智商、思考问题的深度。做企业相当于“复杂的简单游戏”,产品的技术难度可能没科研追求的那么高,但外部环境的复杂程度是超乎想象的,有全球经济环境、竞争对手、团队内部、客户需求等各方面的影响因素。

(编辑: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