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向善与大平台的责任
在今年5月举办的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 ,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首次公开谈起了公司的新愿景和使命:“希望科技向善成为未来腾讯愿景与使命的一部分,希望我们和业界一起来思考与探索,构建数字时代正确的价值理念、社会责任和行为规范,共建一个健康包容、可信赖、可持续的智慧社会。我们相信,科技能够造福人类;人类应该善用科技,避免滥用,杜绝恶用;科技应该努力去解决自身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
作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高科技公司之一,腾讯公开宣布以科技向善为公司使命,这表明,在经过21年的成功创业之后,腾讯对于自身未来要走什么样的路有了更清晰更深沉的思考。实际上,腾讯对科技向善的思考并非始于今日,而近年来与之相应的向善的企业行为也不乏亮点。
比如,2018年11月马化腾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宣布出资10亿,联合众科学家共同发起设立“科学探索奖”;作为全球最大的网络募捐平台,到今年4月底,腾讯公益平台上已有超过2.2亿人次捐出善款近53亿元,为超过1万家社会组织的5万多个公益项目贡献力量。
还有马化腾在这次会议上提到过的腾讯与福建警方合作的“牵挂你”寻人平台,利用腾讯优图人脸识别能力,帮助寻找走失人员,两年来已经有超过1000个家庭通过该平台找到了走失的家人。
这些都很好地说明了科技给社会带来的温暖和力量,是腾讯利用科技解决社会问题所付出的努力和成果。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事例都属于马化腾所说的“善用科技”的范畴,而科技向善所涵盖的范围很广,除了善用科技之外,还包括马化腾所说的对科技要“避免滥用、杜绝恶用”。而且,我们认为,对于像腾讯这样的大型高科技平台公司来说,杜绝用户对平台的滥用和恶用,是更为迫切和严峻的挑战。
对于传统企业而言,要想知道谁是自己的用户,并对用户使用自己的产品和服务的行为进行某种限制,可以采用各种办法,这是一件相对容易的事情;然而,对于像腾讯、阿里巴巴、百度、Facebook(脸书)、亚马逊等公司来说,用户群体数以亿计,用户的使用情形也是千差万别,要想对其加以管控谈何容易。海量的用户群和复杂多样的使用场景,正是这些平台的价值所在,但同时也是危险所在。Facebook就是因为对少数用户蓄谋已久的恶意行为管理不力,造成大量的用户个人信息泄露,才导致陷入目前的困境;在中国也发生过滴滴司机杀乘客等恶性事件。
可见,平台的开放性,既是一种巨大的力量,也是一个危险的弱点。像腾讯这样至今并没有面临与Facebook类似困境的平台应该感到庆幸,因为他们还有时间找到办法来打击对平台持续恶意的使用行为。
首先,平台要对什么样的行为属于滥用和恶用进行明确的界定,就像谷歌早在2000年时代之初就对搜索引擎结果与推广内容进行了清晰的区分,平台公司应制定战略,明确定义可以接受的使用行为的范围,并确定平台是否在为更大的利益服务。
基于对恶用行为的明确界定,公司应该努力开发技术,为最高管理层提供关于平台用户群的更深刻的洞察。当有用户在平台上实施一个有组织的恶意行为时,平台要能够对其进行准确的识别和干扰。
诚然,大平台的规模和复杂性已经使得人工难以进行此类识别和干扰。在这种情况之下,人工智能或许可以助一臂之力。公司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来收集和分析数据,并提供行动方案建议,以遏制那些超出可接受范围的使用行为。
杜绝对科技的恶意使用,这显然是一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但正所谓平台越大责任越大,对于像腾讯这样的互联网领袖企业来说,这恰恰是责任所在,不容回避。
(编辑:张述冠)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